
城五校 张红翼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网络班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及其相应活动课程的新模式。具体介绍了学生社团虚拟“网络班级”的概念、主体空间内容的设置,其应用于学校社团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并详细阐述了利用“网络班级”平台开展社团活动及活动课程教学操作办法、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网络班级 活动课 社团 素质教育
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科课程一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许多学校都一致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活动课程,使社团活动与活动课程相结合,使之成为语文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增加了活动与课程的活力。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一条捷径就是构建“网络班级”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快捷便利及资源优势,为学生(社团成员)的成长开辟了新的途径。那么,“网络班级”如何在教学及社团活动中应用,下面试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网络班级”应用于学生社团班活动及相应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网络作为载体辅助教学,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已经成为教学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它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不仅应该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接作用,而且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前后,乃至活动课程教学中来。把网络班级建设引入到学生社团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很好地支持了这一想法。
基于此,我们就可利用互联网(如校园网站、研修平台等)开通“网络班级”平台,为学生社团成员、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二、“网络班级”的概念
所谓“网络班级”,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以一教学班级为单位而创建的班级网页,是实际教学班级的网上延伸。具体来说就是把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认知的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育人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特征,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乃至网友之间的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网络班级的创设,为学生社团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兴趣和才华的平台,培养了孩子们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增长才干、展示风采、畅想未来、挑战自我的能力,发现和培养了孩子们兴趣,锻炼了孩子们心理素质。
三、“网络班级”空间内容的设置
“网络班级”空间大致可由这几大块内容构成:班级首页、教师、家长及学生个人空间等。班级首页也可由多个板块构成:班级互动、班级相册、温馨提示、成员管理、班级网盘、最近来访、友情链接等。其中,班级互动平台内容最丰富,是网络班级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分别为班级论坛、通知通告、今日作业、每周小结、节日生日等。
四、“网络班级”辅助社团活动及相应活动课程的作用和优势
网络班级集网络资源性、交互性、开放性于一体,为学生社团班的学习和活动提供了新的天地,在辅助学生社团活动及相应的活动课程学习中,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操作办法、作用和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社团的能力得到自主发展
学生社团网络班级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班级”为学生社团学习理论知识开辟了研讨的园地。如社团“小记者”社的活动,什么是新闻?如何捕捉新闻?如何当好学生社团?小记者参加采访、摄影等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课堂上或者活动课后,辅导老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帖,抛砖引玉,引发社团成员的思考和研讨。因为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学起来没有负担感,所以社员们兴趣浓厚,积极发帖参与讨论,在合作学习同进步。
其次,“网络班级”创建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社团的各项能力得到自主发展。“网络班级”的创建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可以将文字、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发布到网页上,吸引学生社团的注意。因此,学生社团们学习的兴趣极其浓厚。如“小记者”社每次采风之后,我都要求他们把新闻稿件、采访笔录、摄影作品等发布在班级首页论坛上展示。因此,学生社团的活动与学习就不能停留在活动的表层,而应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投入到网络班级建设中去。在自主活动中,其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二)另辟蹊径,架设师生间、学生间联络的桥梁
“网络班级”建设创新了人才培养载体,为学生社团培训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学生社团与辅导老师之间联络的桥梁。
大多数学校的活动课程或社团活动是安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点,如放学后或下午最后一课。在活动课或社团活动时,新同学如何最快地认识?辅导员和学生社团之间课余时间如何联系?如何沟通?网络班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如新学期开始,我曾在开放班级主页上发布帖子,题目为“自我介绍,让你凸现个性,秀出风采。”学生纷纷回帖,不仅有流畅的文字,有的还上传了自己的照片,使“自我介绍”内容精彩纷呈。
网络班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师生如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消失了,使这里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
(三)共享资源,拓宽了学生眼界,唤醒了生活体验
网络班级首页里有“友情链接”专栏,把它与全国各地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的网站链接。学生只要单击鼠标,就可以进入这些网站浏览,了解全国各地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学习情况。这样必定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像“小记者社”等社团,辅导员还可通过开展社会、校园采访实践,培养学生社团的新闻敏感,引导他们以学生社团的视角和笔触,看新闻,报道新闻。
网络资源的共享,如同打开了一扇窗,方便学生关注时事,投身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增长社会见识,锻炼交际能力和综合才干。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交流、互动和影响,形成学生成长的“文化场”。
(四)精心设计,构建学生社团成果展示台
网络巨大的开放性为学生社团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能满足学生社团的成就感。
每次实践活动过后,辅导员在班级论坛上精心设计帖子,号召学生社团把作品和成果发布出来,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方块字发布在网上,或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成果被展示,自信心和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让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从而会激发他们学习、表达和创造的欲望,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
网络班级便捷的交流功能,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充满快乐的城堡,营造了一片充满真挚友爱的净土,是学生社团成长的摇篮,更是每个阳光少年记者梦开始的地方。
(五)教学相长,使之成为社团辅导员业务进修站
学生社团及活动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对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就是说,辅导员从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要有所特长。因此,为了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一项工作要求,辅导员得不断地学习。而且,创建网络班级,开通学生社团网上学习家园,彻底根除传统的单向信息交流,代之以多向、网络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为适应新的工作方式,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充电。
创建网络班级,更新空间内容,需要师生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努力。要求辅导员不断开拓创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探索学生社团活动及其相应活动课程开展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学生社团辅导员,能使我们不断进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事业,网络班级是辅导员的业务进修站。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所构建的“网络班级”这个交互式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丰富了活动课程及社团活动的内容和途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活动课程的实效,深化了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