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如图2-32,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32
A.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B.物体共受三个力作用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右
D.物体所受摩擦力和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在竖直方向
2.如图2-33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于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B的质量的2倍。现用水平力F拉A时,AB间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现改用水平力F拉B,要使A、B间也刚好不发生滑动,则拉力大小为( )
图2-33
A.F/2 B.2F C.4F D.F/4
3.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放手后,物体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沿斜面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则力F的大小为( ) A.mg B. C. D.
4.一块长而平直的木板上放置一物块,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抬起木板一端,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如图2-34所示。则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随倾角a 不断增大的变化情况是( )
图2-34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如图2-35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产生向上的加速度为a。现在竖直向上的力变为2F,则物体的加速度( )
图2-35
A.一定大于2a B.一定等于2a
C.一定小于2a 而大于a D.可能小于a
6.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行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取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 A.7m/s B.10m/s C.14m/s D.20m/s
7.在如图2-36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可以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图2-36
8.如图2-37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图2-37
A.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9.如图2-38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两根橡皮筋系住,当小球静止时,橡皮筋AC处在水平方位上。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2-38
A.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BC对小球的拉力保持不变
B.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零
C.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 sin q
D.在AC被突然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 tan q
二、填空题
10.如图2-39所示,质量为m的长方体是由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组成,其纵剖面上两部分的分界线与水平底面的夹角为q。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桌面运动时,若A、B间光滑且无相对运动,则桌面对A和B的弹力分别为N A=______;M N=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图2-39
11.在水平铁轨上行驶的车厢里,车顶上挂一个单摆,车底板上放一个质量是m的木箱。当列车减速时,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q,如图2-40所示。由此可知这时列车向______方行驶;列车底板对木箱的静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
图2-40
12.重为500N的人站在电梯内,电梯下降时v-t图线如图2-41所示。在1~2s内,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N1=______N;在6~8s内,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N2=______N;在14~16s内,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N3=______N。(取g=10m/s2)
图2-41
三、计算题
13.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0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水平拉力减为。该物体的v-t图象如图2
-42所示。求:(1)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图2-42
14.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辆质量为0.50kg的车,从t=0时刻开始,对小车施加一个水平向东的恒力F,F的大小为1.0N,作用2.0s 后,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为向南,又作用2.0s,在t=4.0s末时,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为向西又作用2.0s,求这6.0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以及第6.0s末的即时速度大小。
15.如图2-43所示,一辆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后壁架子上的小球A向前飞了出去,落在车厢地板上,后壁架子离车厢地板高1.25m。落地点与车厢后壁架子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m,求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大?(g取10m/s2)
图2-43
参
牛顿运动定律 单元练习
1.D2.A3.A4.C5.A6.C7.AB8.C 9.AD10.N A=(mg+F cot q)2,N B=(mg-F cot q)211.右,mg tan q,左 12.400,500,55013.(1)9N;(2)0.125 14.3.3m/s,4m/s 15.8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