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31:49
文档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一、学科简介与导师组成员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硕士点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30名左右。2002年,该硕士点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该硕士点隶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国际贸易学导师组有九名成员。组长:冯德连成员:徐松、万红先、邓竟成、邢孝兵、杨莲娜、吴灼亮、徐从才(外聘)、曾凡银(外聘)。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一)国际贸易理论与主要研究传统贸易理
推荐度:
导读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一、学科简介与导师组成员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硕士点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30名左右。2002年,该硕士点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该硕士点隶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国际贸易学导师组有九名成员。组长:冯德连成员:徐松、万红先、邓竟成、邢孝兵、杨莲娜、吴灼亮、徐从才(外聘)、曾凡银(外聘)。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一)国际贸易理论与主要研究传统贸易理
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一、学科简介与导师组成员

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硕士点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30名左右。

2002年,该硕士点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该硕士点隶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

国际贸易学导师组有九名成员。

组长:冯德连

成员:徐松、万红先、邓竟成、邢孝兵、杨莲娜、吴灼亮、徐从才(外聘)、曾凡银(外聘)。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

主要研究传统贸易理论的现代扩展、新贸易理论、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贸易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该方向能够运用理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对国际贸易理论与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新贸易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的变化、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

(二)国际商务研究

主要研究企业国际化、中小企业国际商务、公司、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企业技术创新、外经贸企业资本运作、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内容。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企业层面和中观的产业层面。对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与产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公司研发国际化、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比较深入。

(三)国际服务贸易

主要有理论与研究、实务操作研究两个领域。理论与研究主要围绕服务贸易的共性和特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围绕WTO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背景、框架和规则,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实务操作后者主要研究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具体部门,例如旅游、电信、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娱乐、文化、体育、对外工程承包与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租赁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四)国际贸易法研究

主要研究国际商事主体在国际商事交易中所形成的法律各种关学院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商事组织法、外国合同法、国际代理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票据法、海商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等。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其研究内容还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争端解决、国际技术转让、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许可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生产协作、国际融资、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租赁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三、导师介绍

(一)冯德连

导师组组长,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研究。

简介:冯德连,男,1962年3月生,安徽明光市人,汉族,党员,经济学博士。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任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现任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校学科带头人,校人事处。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2006年获特殊津贴。

1980年起先后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3部,在《财贸经济》、《光明日报》、《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经济问题》、《改革》等刊物上发表经济学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项目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研奖励5项。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安徽省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蚌埠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科研项目。主要有: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02BJL027),已经结项。该成果提出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轮式模型、信任机制、共生模式等观点。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05BJL059),在研。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贸易保护的经济分析(98JD790009),已经结项。该成果深入剖析了贸易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我国外贸体系的设计思路。

(4)主持供销合作总社项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对策研究,批准号为供销厅函科字[2001]15号,已经结项。

(5)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创新机制与创新支持系统研究(AHSK01-02D038),已经结项。

(6)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研究(2004sk072zd),已经结项。

2.著作。主要有:

(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该著作根据作者博士论文改编而成。该成果系统研究了静态与动态规模经济,以及内部、行业、区域——行业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与。

(2)《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该著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9930400)的研究成果之一,提出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机制及相应的支持体系。

(3)《贸易保护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版。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贸易保护的经济分析(98JD790009)”的结项成果。

(4)《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02BJL027)”的结项成果。

3.论文。主要有:

(1)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2)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本地化趋势,《光明日报》理论版,005年5月10日。

(3)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度”的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期。

(4)对外贸易扶持目标产业的理论与策略,《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第3期。

(5)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流派、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改革》2006年第5期。

(6)完善农产品外贸改革的构想,《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12期。

(7)浅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2期。

(8)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分析,《财经研究》2000年第6期。

4.科研与教研获奖。主要有:

(1)著作《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获安徽省2001-2002年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著作《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获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评奖的优秀著作荣誉奖,安徽省2003-2004年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3)著作《经济全球化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006年获第十四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二等奖。

(4)研究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研究,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徐松

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

徐松,男,1956年9月生,江苏睢宁县人,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7年-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Edinboro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爱丁堡州立大学)进修一年,专门从事经济学和英语写作等方面的专题研究。1988后一直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1年评为经济学教授,现任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生导师。1982年起,在安徽财经大学任教,先后从事过大学英语、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英语)、商务英语函电、全球营销管理(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先后在国家重点级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8部,主持省部级课题。获奖情况

1.1995年获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证书》一份。

2.1999年获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3.1996年获院"八五"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一份。

4.2000年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5.2001年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万红先

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

简介:万红先,女,祖籍安徽颍上,1966年9月出生于安徽宿州,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1999—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求是》、《光明日报》、《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发表经济学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三部,主持科研项目两项。

主要科研成果有:

1.论文:

(1)《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规制》,发表于《光明日报》2004年7月6日理论版。

(2)《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发表于《特区经济》2004年第10期。

(3)《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

(4)《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的国际协调》,发表于《求是》2006年第4期。

  (5)《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发表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

(6)《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发表于《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

2.课题:

(1)主持安徽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招商引资与安徽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5sk086。

(2)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05BJL059),负责其子课题《日本与韩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3)主持安徽财经大学科研项目:《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项目编号:04AC008。

3.教材:

(1)参编《国际经济学》(冯德连主编)负责撰写三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参编《国际贸易教程》(冯德连、徐松主编)负责撰写两章,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2006年1月第二版。

(3)参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王文举主编)负责撰写两章,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4.获奖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独撰,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获安徽财经大学“十五”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四)邓竟成

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研究。

简介:邓竞成,男,1947年生,副教授。1965年至197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71年至1983年在安徽怀宁县怀宁中学教书,1983年至今在安徽财贸学院教书。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研究参考》等多类刊物上发表十余篇有关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以及中国入世的学术文章。

(五)邢孝兵

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

简介:邢孝兵,男,1974年10月出生,安徽合肥人,党员,经济学硕士,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安徽财贸学院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和安徽财贸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今在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课题两项。

1.科研项目。

(1)主持供销合作总社项目:中国供销合作社企业治理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0336),已经结项。

(2)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不完全竞争下我国对外贸易的福利分析与选择(项目批准号:2006sk110),在研。

2.论文。

(1)中小企业集群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财经》,2004年第4期。

(2)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调整,《经济学家》,2004年第5期。

(3)推进集群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40期。

(4)完善我国供销合作社企业治理的思路,《财贸研究》,2004年第4期。

(5)寡头垄断条件下的要素禀赋理论,《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6)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商务研究》,2007年第2期。

(六)杨莲娜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

简介:杨莲娜,女,1972年9月生,河北深州人,汉族,民革党员,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财贸研究》编辑部编辑。

1.科研项目。主要有:

(1)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对我国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构想》(2002JW080)。

(2)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立项课题:《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2004jqw40)。

(3)主持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委托项目(2005年)《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子课题《中国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4)主持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委托项目(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指南:德国篇、巴西篇》。

(5)主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立项课题《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GXZSKY06003zd)。

(6)主持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委托项目(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指南:欧盟篇》。

(7)主持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委托项目(200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指南:沙特阿拉伯篇》。

2.论文。主要有:

(1)供求链一体化中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初探. 北方经贸,2002(10)。

(2)论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 现代财经,2002(11)。

(3)对我国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思考. 财贸研究,2003(1)。

(4)我国批发商业的创新与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1)。

(5)评估忠诚. 企业管理,2005(3)。

(6)产融型企业集团:中国的实践及发展对策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005(4)。

(7)高等教育学费的价格属性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5)。

(8)产业型企业集团投资金融业的新特点及其监管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2005(62)。

(9)当前农村非正式金融的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 财经科学,2005(04)金融与保险(复印报刊资料),2005(10)。

(10)农产品出口机遇国别报告之六 德国篇—了解消费趋势 强化质量管理. WTO经济导刊,2005(07)。

(11)免征农业税后公共服务型农村基层建立的思考. 乡镇经济,2005(06)。

(12)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5(05)。

(13)农产品出口机遇国别报告之十六 欧洲篇 关注欧盟新食品安全法规. WTO经济导刊,2006(09)。

(14)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解读 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将发生巨大转变. WTO经济导刊,2006(10)。 

(15)欧盟有机农业的新发展及启示. 世界农业,2007(01)。

(16)欧盟食物消费及食品饮料市场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03)。

(17)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04)。

(七)吴灼亮

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研究。

简介:吴灼亮,男,19年生,安徽宿松人,汉族,党员,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中国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

1.科研项目。主要有:

参研项目:安徽省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合肥科学城规划战略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战略研究项目,技术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专题;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主要参与信息技术发展预见研究专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十一五”高技术产业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资金项目:关于贵州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系统工程研究。

2.论文。主要有:

(1)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及其演进态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6)。

(2)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态势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3)技术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浅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7)。

(4)技术标准在中国技术中的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

(5)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J].市场周刊,2004(8)。

(6)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4、5)。

(7)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及其演进态势分析[J].《高新技术产业化》(复印资料),2006(2)。

(8)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6(02)。

(9)美国创新的演变及其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6)。

(八)徐从才(外聘)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

简介:1951年10月出生,安徽省固镇人,党员,教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副,主持学校党政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管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中国粮食流通管理培训中心等部门。

1.学习经历:

1999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2.工作经历:

2003年8月,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副

1996年10月,南京经济学院院长、副

1995年7月,南京经济学院副院长

1994年1月,安徽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

1987年7月,安徽财贸学院商业经济系副主任

兼任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商业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3.荣誉称号:

1999年,江苏“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

1996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

1993年,国内贸易部部级优秀专家、享受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1985年,全国商业劳动模范

4.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研究10多项。已出版专著(包括与他人合著)和统编教材10余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中国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农村经济》、《商业经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有4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登,有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九)曾凡银(外聘)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

简介:曾凡银,男,19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党员。

1.学习工作简历:

1988.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3.7-1998.1在安徽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任教,1999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2.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6月任安徽党校副教育长(正处);

2003.10月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

2003.11月安徽省教育厅高评委破格通过晋升为教授;

2005.1月任安徽党校副校长。

2.科研项目。

(1)上海宝钢集团制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主要负责)

(2)经济-环境空间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870023,实际承担)

(3)安徽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199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AHSS`99-041,主持)

(4)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其提升机制研究(200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2BJY002,主持)

(5)地方科技实施障碍研究(2003年度安徽省软科学基金,主持 )

(6)利用FDI促进安徽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2003-200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3-04D66,主持)

(7)绿色壁垒的壳层结构及其风险防御网络研究(第35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0350106,主持)

3.论文。

(1)曾凡银、冯宗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探析,《财贸经济》,1999/6;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环境与经济发展理论的现代视点及启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0/11

(3)曾凡银、冯宗宪,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路径选择,《财贸经济》,2001/2

(4)曾凡银、何枫,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分析,《财贸经济》2002/5

(5)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安徽大学学报》,2000/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2000/10全文转载

(6)曾凡银、冯宗宪,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经济学家》,2001/5,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2/4全文转载

(7)曾凡银、冯宗宪,西部开发模式与发展绿色经济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1/3全文转载

(8)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理论与可持续发展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9)曾凡银、冯宗宪,金融创新深化中的银行并购及我们的对策,《安徽大学学报》,1999/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1999/10全文转载

(10)Feng zongxian, Zeng Fanyin, Trad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Management Trends in New Century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Xi’an, 2001, 5), 919-925

(11)Zeng Fanyin, Liao chunliang, Feng zongxian, On China’s Environment Relat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 Its Improving Mechanism, Proceeding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227-1232

(12)曾凡银,安徽省外贸经营转变与竞争优势的挖潜,《国际贸易问题》,2003/1

4.获奖情况

(1)“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其提升机制研究”一文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0年“中国外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二等奖。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探析”一文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一文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4)“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新趋势分析”一文获2001-200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文档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一、学科简介与导师组成员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硕士点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30名左右。2002年,该硕士点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该硕士点隶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国际贸易学导师组有九名成员。组长:冯德连成员:徐松、万红先、邓竟成、邢孝兵、杨莲娜、吴灼亮、徐从才(外聘)、曾凡银(外聘)。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一)国际贸易理论与主要研究传统贸易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