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29:30
文档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推荐度:
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及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阿Q的形象;悲剧的主题表现;阿Q的性。

三、教学内容

1.《阿Q正传》的创作过程。

2.《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阿Q的文学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4.关于阿Q的性。

5.《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有何深刻之处?

2.分析阿Q形象的典型性。

3.论述阿Q 的性。

4.作品的悲剧主题是如何表现的?

作品三:《伤逝》(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婚恋为题材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

1.作品发表的背景。

2.分析子君的形象。

3.小说的艺术特色。

4.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原因。

四、思考题

1.论述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2.作品是怎样抒情的?

作品四、《秋夜》(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把握《秋夜》的思想内容,理解鲁迅“韧”的战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枣树的形象及其意义;《秋夜》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

1.《野草》的思想内涵。

2.《秋夜》的创作背景。

3.作品的主题。

4.作品分析。

5.枣树、小青虫、小红花的形象及其意义。

6.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思考题

1.分析枣树的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小青虫的形象。

3.举例说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品五:《春蚕》(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把握“丰收成灾”的作品的内涵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丰收成灾”的原因;老通宝的心理描写。

三、教学内容

1.《春蚕》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2.《春蚕》与《子夜》的互补关系。

3.作品情节分析。

4.人物形象分析:老通宝、多多头。

5.《春蚕》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老通宝、多多头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2.以老通宝为例阐述心理描写在作品中的运用。作品六:《潘先生在难中》(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冷静的观察,客观的描写”的创作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潘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内容

1.作品的背景与主题表达。

2.潘先生的形象分析。

3.如何理解“难”字?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潘先生的灰色形象及其意义。

2.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3.分析小说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作品七:《春风沉醉的晚上》(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作家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并针对作品把握这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陈二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

1.作品赏析。

2.作品中的形象及意义——陈二妹、“我”。

3.如何认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四、思考题

1.分析陈二妹的形象及其意义。

2.“我”与女工初次见面时,女工的态度冷淡这是否构成小说的矛盾线索?

3.简述小说的抒情特点。

作品八:《死水》(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把握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主张并能够分析具体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死水》的思想意蕴;《死水》是怎样体现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理论的。

三、教学内容

1.《死水》的创作背景。

2.《死水》的思想内涵。

3.作品赏析。

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说《死水》是一篇爱国主义的诗篇?

2.分析“三美”的艺术体现。

3.默写全诗。

作品九:《再别康桥》(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诗人与康桥的关系,掌握本诗作为新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的意境美及艺术价值。

三、教学内容

1.《再别康桥》的创作情况。

2.诗歌的意境分析。

3.诗歌的艺术特色赏析。

四、思考题

1.《再别康桥》的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2.默写全诗。

作品十:《月牙儿》(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老舍的小说散文化创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月牙儿”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散文诗式的小说。

三、教学内容

1.《月牙儿》的创作背景。

2.作品情节赏析。

3.人物形象及其意义(“我”、母亲)。

4.“月牙儿”反复出现的作用。

5.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我”和母亲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论述“月牙儿”反复出现的作用。

3.分析小说的散文诗式的特征。

作品十一:《雷雨》(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戏剧思想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

剧本的思想意义;主人公的探讨;周朴园的形象;戏剧冲突。

三、教学内容1.剧本的思想意义(以第二幕为主分析)。

2.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鲁贵。

3.剧本的戏剧冲突表现。

4.课堂讨论:《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四、思考题

1.分析鲁贵的形象。

2.阐述剧本的艺术特色。

3.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要求写出三千字以上的小论文)。

作品十二:《说笑》(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幽默风格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说笑》的分析;钱钟书的幽默风格

三、教学内容

1.钱钟书其人、其文介绍

2.文本分析

3.幽默风格

四、思考题

1.以《说笑》为例说明钱钟书的幽默风格。

作品十三:《爱尔克的灯光》(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意蕴。

三、教学内容

1.《激流三部曲》

2.作品的结构。

3.作品的主题。

四、思考题

1.灯光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品十四:《围城》(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丰富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丰富的意蕴。

三、教学内容

1.作品丰富的意蕴。

2.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作品丰富的意蕴。

作品十五:《日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把握《日出》的结构及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结构、人物特点。

三、教学内容

1.戏剧的结构。

2.戏剧的人物。

3.戏剧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简述戏剧的结构。

作品十六:《华威先生》(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作品发表后的论争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1.华威先生出现的背景及论争。

2.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3.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作品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达到讽刺目的的。

作品十七:《在其香居茶馆里》(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把握讽刺艺术的特点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邢幺吵吵的形象及其意义;作品的构思;讽刺艺术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1.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2.作品的情节矛盾构成。

3.人物分析——邢幺吵吵、方治国。

4.小说的艺术构思。

四、思考题

1.阐述小说的艺术构思特点。

2.分析邢幺吵吵、方治国的形象及其意义。

作品十八:《荷塘月色》(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重新审视高中教学中对于《荷塘月色》的主题把握和艺术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分析。

三、教学内容

1.作品的主题重读。

2.作品的情感意蕴。

3.作品的抒情特色。

四、思考题

1.阐述你对《荷塘月色》主题的认识。

2.简析作品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作品十九:《雨巷》和《断章》(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雨巷》和《断章》来讲解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内容

1.诗歌形式。

2.《雨巷》赏析。

3.《断章》赏析。

四、思考题

1.以一首诗为例阐述你对现代派诗歌的认识。

作品二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人物的塑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思想;刘世吾的形象再认识。

三、教学内容1.作品的创作背景

2.作品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3.人物形象分析(刘世吾、韩常新、林震)

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论述刘世吾形象的复杂性。

2.作品的艺术构思有何巧妙之处?试举例说明。

3.分析人物性格的对比关系及其作用。

作品二十一:《茶馆》(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茶馆》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老舍戏剧创作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剧本的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方法;戏剧结构形式;戏剧冲突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

1.老舍建国后的戏剧创作。

2.《茶馆》(第一幕)的分析。

3.人物塑造的方法。

4.《茶馆》的主题思想。

5.戏剧独特的结构形式。

6.戏剧冲突的表现。

四、思考题

1.《茶馆》是怎样表达深刻的主题的?2.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的形象。

3.简述《茶馆》塑造人物的方法。

4.剧本是如何表现戏剧冲突的?

作品二十二:《绝对信号》(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绝对信号》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探索戏剧。

二、教学重点、难点

剧本的主题思想;小剧场的演出方式。

三、教学内容

1.高行健介绍

2.剧情分析

3.剧本的探索和创新

四、思考题

1.分析《绝对信号》在艺术上的探索。

作品二十三:《受戒》(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汪曾祺的散文化小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中爱情描写的用意;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三、教学内容

1.乡土文学创作概况。

2.作品的主题意蕴。

3.作品中爱情描写的用意。

4.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精神。

5.《受戒》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如何理解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2.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精神。

3.论述《受戒》的艺术特色。

作品二十四:《人生》(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针对文本的分析正确对待主人公的人生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看待高加林的人生奋斗。

三、教学内容

1.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

2.高加林的人生奋斗。

3.刘巧珍的形象分析。

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如何看待高加林的人生奋斗?

2.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3.阐述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品二十五:《回答》(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朦胧诗及其创作成就。二、教学重点、难点

《回答》所体现的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

1.关于朦胧诗。

2.关于北岛的诗。

3.《回答》的思想主题。

4.诗歌的美学意蕴。

5.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如何认识朦胧诗?

2.分析《回答》的艺术特色。

3.默写全诗。

作品二十六:《致橡树》(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致橡树》的多重意蕴。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

1.诗歌赏析。

2.分析其主题的深刻性。

3.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如何建立的?

2.阐述诗歌的深刻内涵。

3.默写全诗。

作品二十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海子及80年代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

1.诗人介绍

2.海子诗歌形式的创造性。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流露的诗歌理想。

四、思考题

1.阐述诗歌的内涵。

2.默写全诗。

作品二十八:《游园惊梦》(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把握白先勇的创作及《游园惊梦》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游园惊梦》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内容

1.白先勇介绍。

2.作品的思想内涵。

3.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作品的意识流手法。

作品二十九:《陈奂生上城》(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理解高晓声对于国民性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陈奂生的形象;小说的叙述风格。

三、教学内容

1.作品的思想内涵。

2.高晓声对当代农民的关注。

3.陈奂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4.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从陈奂生的塑造谈高晓声对当代农民的关注。

2.分析作品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如何理解小说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的风格特色。

作品三十:《棋王》(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寻根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思想;王一生的形象。

三、教学内容

1.关于寻根文学。

2.小说的主题思想。

3.王一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4.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王一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小说的叙述语言对于主题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有何意义。

作品三十一:《我与地坛》(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借助资料能够分析把握作品的内涵及艺术构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意蕴。

三、教学内容

1.学生借助资料自讲。

A.本文的主题意蕴。

B.结合作者生平,分析本文所揭示的生命价值在于勇敢的面对命运的挑战。

C.分析本文是如何一步步揭示主题的。

2.教师进行总结。

四、思考题

1.如何看待作品的体裁(散文与小说之争)。

作品三十二:《十八岁出门远行》及《我没有自己的名字》(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余华的创作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品的主题意蕴。

三、教学内容

1.余华其人其作。

2.《十八岁出门远行》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叙事

3.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思考题

1.如何看待作品中对人性的揭示?

作品三十三:《丑石》(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贾平凹的散文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丑石”的意象。

三、教学内容

1.作品赏析。

2.“丑石”的意象分析。

3.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丑石”的意象分析。

2.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品三十四:《乡愁》(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乡愁文学”的创作和艺术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乡愁文学”;诗歌的形式美。

三、教学内容

1.“乡愁文学”的创作概况。

2.余光中的《乡愁》赏析。

3.席慕容的《乡愁》赏析。

4.非马的《醉汉》赏析。

四、思考题

1.举例说明“乡愁文学”的艺术成就。

2.分析《听听那冷雨》。

三、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安排1.现当代文学经典诵读(24学时)

2.香雪海话剧社(24学时)

四、考核方式及评价结构比例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期末考试占60%,平时的提问、作业、学期小论文占4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严家炎、孙玉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林志浩、王庆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4.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曹文轩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洪子诚著《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8.朱光潜著《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年版

9.王晓琴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0.辛宪锡著《小说名篇技巧评点》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11.赵园著《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版

12.孙光萱著《新诗的欣赏与写作》语文出版社 1987年版

13.胡山林著《文学欣赏导引》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14.王耀辉著《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5.林文和主编《文学鉴赏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王先霈主编《小说技巧探赏》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7.谭霈生著《世界名剧欣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佘树森著《散文创作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9.徐岱著《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李运抟著《当代小说面面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2.张教评著《中国当代诗学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文档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