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在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中的应用
贺素纯陶源曾维王典辉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410600)
【摘要】以手机移动终端和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最快最广的主要途径,手机正从人们的日常通信工具演变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台。我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医院项目宣传、学科发展、专科进步、巡回医疗、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收到显著效果。要正确认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健康教育;科普传播;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手机移动终端和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最快最广的主要途径,手机正从人们的日常通信工具演变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手机新媒体等传播工具,应用于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中,使固定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灵活的创新模式,达到将健康科普知识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手机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
传播较快、更新迅速。手机有快速传播的条件,使其比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等更加迅速、更加快捷,在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中达到快速传播和及时更新的效果。
普及率高、受众较广。手机简单的使用方法和极高的普及率,使其具有比传统传播媒介更加普及和广泛的特点。相对于发放宣传传单、张贴海报等,在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作简易,成本较低。手机新媒作简易,成本较低,同时不受时间空间。相同的制作费用可以实现快速编辑、随时发布功能,其受众以几何级数倍增。
阅读方便、互动性强。手机具有随身携带的使用特性,通过手机通话、信息、微信、微博等使阅读非常方便,手机新媒体的有效互动传播功能,其阅读率是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
二、我院运用新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的实践探索
我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医院项目宣传、学科发展、专科进步、巡回医疗、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突出健康主题和重点内容,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有亮点。在医院组织的重大健教科普项目、重要健康日的宣教活动中,做到事前有活动策划、收集有背景资料,事中留存资料和图片,事后及时汇总和整理。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以主要概述和重点图片,按照新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快速推送,以背景资料做扩充链接。
突出专科主题和学科特色,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有特点。在医院专科主题和学科特色推介上,注意挖掘专科特点、学科特色,以科室急需推介的学科发展、专科动态、新技术项目、新服务举措为出发点,以患者急需了解的专科名医特色、医疗服务为着力点,将严谨的医学专业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文字,运用新媒体音频视频、图文并茂的生动活泼形式向患者和社会公众推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美。
注重健康导向和科普宣传作用,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
传播不走样。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注重在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大
背景下,努力发挥健康导向和科普宣传作用,努力搭建起医院与
百姓沟通的桥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的渠道获得有效信息,其
内容涉及就医服务、健康科普、医院资讯、新技术新项目、医院人
文等各个方面。近三年来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消息400余
期,起到了很好地导向和推介作用。
注重权威发布和解疑释惑作用,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
传播不误导。根据医疗服务具有规范性、公益性,又具有信息不
对称的特点,及时发布健教和科普的权威信息,加大健康信息的
推送力度。从专业和科普的角度解答了患者的疾病疑惑和知识
盲区,有效引导了群众的健康认识和就医选择,纠正了病人的健
康知识误区和垃圾健康信息泛滥传播,让正确的科普知识成为
患者的首选健康大餐。
注重双向沟通和内外互动功能,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
传播不单一。医院在医疗服务上注重增强医务人员的主动性,
除传统的电话联系、名片发送外,建立了各专科、各病种的微信
服务群,实行医生对病人点对点的健康教育和疾病追踪服务。
及时推介专科服务信息、病种健康保健知识等。同时注重提高
患者的参与性,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对治疗的选择,
也使一些医疗纠纷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注重智慧医疗和智能服务功能,确保医院健康教育和科普
传播长效化。医院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了医院微信公众
订阅号和服务号,实行了自主辅助就医,开通了微信挂号预约、
专家诊疗预约、微信诊间缴费、查询打印检查报告单等功能。同
时利用微信平台和医患论坛,收集患者正面评价和意见建议以
及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建立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的长效机
制。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已经
成为健康信息传播和科普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要正确认识新
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健康教育和科
普传播中的作用。目前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主要由医疗卫生机
构承担,因此,医疗机构培养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和医学科普技
巧,同时还具备新媒体传播技能和互联网思维的双向多面人才,
是新媒体健康教育和科普传播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莉,田凤华,唐芹等.新媒体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的应用.中
国健康教育,2013,29(2):188-1.
[2]钟微,黄佩贞,张弛等.手机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中
国健康教育,2015,31(8):807-809.
[3]赵加奎,林军,陆瑛等.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及对
策.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0):919-921.
091
2019年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