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_百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34:12
文档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_百度...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0秋•宝应县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铵固体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D.观察颜色来区分铁丝和铜丝2.(2020秋•江都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相互刻画鉴别纯铜和黄铜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铁和氧化铜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3.(2020秋•
推荐度:
导读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0秋•宝应县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铵固体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D.观察颜色来区分铁丝和铜丝2.(2020秋•江都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相互刻画鉴别纯铜和黄铜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铁和氧化铜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3.(2020秋•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0秋•宝应县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铵固体    

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D.观察颜色来区分铁丝和铜丝

2.(2020秋•江都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相互刻画鉴别纯铜和黄铜    

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铁和氧化铜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3.(2020秋•邳州市期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示中的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四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B.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    

C.“甲→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人体中“丙→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4.(2020秋•靖江市校级期中)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燃着的木条    

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D.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5.(2020秋•梁溪区期中)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①不是分解反应    

C.反应②生成两种气体单质    

D.反应③可能是化合反应

6.(2020秋•工业园区月考)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一组(  )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铁丝和铜片

看颜色
B.蔗糖和面粉

灼烧,看生成物颜色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石墨和金刚石

在玻璃上划,看是否有划痕
A.A    B.B    C.C    D.D

7.(2020秋•泰兴市校级月考)A、B、C、D四种常见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且C、D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别约为21%和0.0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D可用于灭火    

B.生活中往往将固体A称为冰    

C.气体C具有可燃性    

D.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D转化为C

8.(2020•鼓楼区一模)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磷矿粉和氯化钾:观察外观    

B.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灼烧后,闻气味    

C.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Ca(OH)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利用组内各溶液间的反应即可区别

9.(2020•陕西)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10.(2021•宜兴市模拟)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Fe3O4Fe    B.H2O2H2    

C.CaCO3Na2CO3    D.COH2CO3

11.(2021•高新区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CuCuSO4Cu(OH)2    

B.CaCO3CO2CO    

C.Na2CO3Na2SO4NaCl    

D.K2SO4BaSO4Ba(NO3)2

12.(2021•工业园区模拟)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uSO4 Cu(OH)2    

B.S SO2 Na2SO4    

C.FeFeCl3AgCl    

D.CCO2CaCO3

2CO2+N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t﹣Rh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CO氧化为CO2所需的氧来源于NO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14.(2020秋•镇江期末)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Fe3O4FeFeCl3    

B.KMnO4MnO2O2    

C.Cu(OH)2CO3CuCuO    

D.COCO2CaCO3

2CaSO4+2CO2,产物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利于CO2的回收利用,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烟气和尾气中SO2含量相同    

B.冷却分离获得较纯CO2的过程主要是化学变化    

C.流程中一共有2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aS+CO2+2H2O

16.(2020秋•苏州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换不能实现的是(  )

A.NH4HCO3CO2H2CO3    

B.CuCuSO4Cu(OH)2    

C.H2O2O2H2O    

D.Cu2(OH)2CO3CuOCu

17.(2020秋•仙游县期末)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步骤Ⅱ中氮气是生成物之一    

C.步骤Ⅲ中水是反应物之一    

D.上述流程中KOH可以循环利用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8.(2021春•海陵区校级月考)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和氮肥。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CO+3H2    

C.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纯净物    

D.合成氨反应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含量越高

19.(2020秋•江都区期末)如图是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的流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B.X是I2,副产品是硫酸    

2HI    

D.理论上,每产生2g氢气,就需要消耗18g水

20.(2020秋•邗江区期末)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化肥铵(NH4NO3)的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肥铵中含有四种元素    

B.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C.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4个化合反应    

D.理论上每生成1吨铵需要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0.35吨

三.填空题(共1小题)

21.(2021春•吴江区校级月考)工业上可利用丰富的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的类别是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③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烧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2020秋•镇江期末)有一包黑色固体粉末,可能含Fe粉、炭粉、CuO、Fe3O4、KMnO4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固体样品溶于足量水,静置,过滤后得滤渣和无色滤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另取固体样品,用磁铁吸引,有部分粉末被吸引(能被吸引的固体没有剩余)。

①向被磁铁吸引的固体中加足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含有Fe粉,还可能含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②向未被磁铁吸引的固体中加足量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原固体中       (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下同)含CuO,       含炭粉。

23.(2020秋•崇川区期末)(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分子的数目;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⑧元素的化合价;⑨原子的种类;⑩分子种类。

(2)南通滨临长江,将长江水净化处理可成为居民生活用水。将硬水通过如图1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Na+变少,失去硬水软化功能而失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       。

(3)已知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B是目前世界上的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G、H中的离子相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产物已略去),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物质在反应中表现       性。

五.推断题(共4小题)

24.(2021春•海陵区校级月考)如图甲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F都是氧化物,A、D、E是酸、碱、盐中的其中一种,且都含有3种元素,A常用于制肥皂、纺织、造纸等,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两种物质能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A的俗名:            ;D的化学式:            

(2)A﹣E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C﹣F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5.(2021春•姜堰区月考)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     ;A的一种用途是     ;D的化学式是     ;

(2)发生反应①的过程中伴随着     (填“放热”或“吸热”)现象;

(3)若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     (a.酸、b.碱、c.盐、d.氧化物);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只要写一个);A与B:     ;B→D:     (只要写一个)。

26.(2020秋•姜堰区期末)A~K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A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E的溶液中生成I和白色沉淀F,F与G反应生成C、I和K,D与G反应生成H和气体J,J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请回答:

(1)固态C的俗名是     ,J的化学式     。

(2)A和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     。F+G→C+I+K的化学方程式为     。

(4)A~K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有     种。

27.(2021•成都模拟)图中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为单质,且A、B、C为金属;F、G、H、I、J为氧化物,且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G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K俗称酒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F的化学式:      。

(2)B→A、C→A是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写出G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K→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8.(2021•金坛区模拟)现有一包不纯的K2SO4粉末,可能含有CaCO3、CuSO4、BaCl2、KOH、KCl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3)取少量滤液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        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KCl。

29.(2021春•亭湖区校级月考)推理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方法。

(1)图中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转化条件已略去)。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B的化学式       ,并表述显负价元素的化合价:       。

②写出一个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发现含有“过氧基(﹣O﹣O﹣)”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作杀菌消毒剂。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数字序号)

(3)实验室用纯碱溶液和熟石灰反应制取烧碱,请推理反应后剩余液体中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       。

30.(2021•启东市一模)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活性氧化锌,可用作橡胶硫化的活性剂、补强剂。以氧化锌粗品(含有FeO、Fe2O3、Cu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活性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1)“酸溶”时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配制200g 10%的H2SO4溶液需要在80%的H2SO4溶液中加水      g。

(2)写出“酸溶”时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酸溶”后溶液含有Zn2+、SO42﹣,另含有Fe2+、Fe3+、Cu2+等杂质。

①除铁时需加入H2O2,将Fe2+转化Fe3+,最终生成Fe(OH)3沉淀,离子间的反应关系为:2Fe2++2H++H2O2═2Fe3++2H2O,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是      (填元素名称)元素。

②加入足量的锌粉,可以回收金属      ,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

(4)操作1、2中均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5)进入“煅烧”工艺的物质是ZnCO3•2Zn(OH)2•H2O,该物质经过煅烧后生成了三种氧化物,除了ZnO和H2O以外,还有一种是      。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而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酸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D、铁丝为银白色金属材料,而铜丝为红色金属材料,所以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区分,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互相刻画,有划痕的是纯铜,故A正确;

B、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B正确;

C、肥皂水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丙为氧气,属于单质,故错误;

B、甲是过氧化氢,乙为水,两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故正确;

C、“甲→丙”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D、人体中“丙→CO2”的反应为呼吸作用,是放出热量的,故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是无味气体,闻气味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气泡,而蒸馏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气泡,可以是由二氧化锰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A、B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B可能为催化剂,A正确;

B、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

C、反应②是水通电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都是单质,C正确;

D、氧气和F反应生成G,若F为铁,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铁丝是银白色,铜片是紫红色的,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A正确;

B、蔗糖和面粉都是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灼烧都变成黑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的不变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石墨的硬度,在玻璃上划,有划痕的是金刚石,没有划痕的是石墨,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B、C、D是四种常见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且C、D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分别约为21%和0.03%,所以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B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A是水,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互相转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生活中往往将固体水称为冰,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故C错误;

D、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D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可观察外观的方法区别磷矿粉和氯化钾,磷矿粉是灰白色的,氯化钾是白色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别灼烧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别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才会生成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共存,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后会出现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所以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故A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所以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故B正确;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OH﹣,故C错误;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实现;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不能实现;

C、碳酸钙不能和氯化钠反应,该选项不能实现;

D、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该选项不能实现。

故选:A。

11.【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可排除该选项,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氯化铵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硫酸钡不与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由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物质间转化均不能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钠,不能生成硫酸钠,所以所以物质间转化均不能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所以所以物质间转化均不能一步实现,故C

不符合题意;

D、由于碳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所以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答】解:A、Pt﹣Rh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CO氧化为CO2所需的氧来源于NO,是因为反应物中除去一氧化碳外,只有一氧化氮中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使用该净化器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解答】解:A、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能全部实现;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不能和水反应,该选项不能全部实现;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不能全部实现;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选项能够全部实现。

故选:D。

15.【解答】解:A、燃煤烟气和尾气中SO2含量不相同,是因为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硫参加了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冷却分离获得较纯CO2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CaSO4+2CO2中,硫元素由+4变成+6,氧元素由0变成﹣2,甲烷中的碳元素化合价是﹣4,反应后变成+4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aS+CO2+2H2O,该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选项能够实现;

B、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该选项不能实现;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该选项能够实现;

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实现。

故选:B。

17.【解答】解:A.分析步骤Ⅰ的流程可知,MnO2和KOH,只是进行了混合,形成了熔融物,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B.分析步骤Ⅱ的流程可知,箭头进入的物质是MnO2和KOH和空气(参加反应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它们是反应物,箭头指出的物质是K2MnO4、H2O,是生成物,而氮气是空气中原有物质,且性质稳定,并未参加反应,而是作为杂质被分离除去,B错误;

C.分析步骤Ⅲ的流程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是的物质是K2MnO4、H2O,H2O是反应物之一,C正确;

D.分析上述流程可知,KOH在步骤Ⅰ加入,在步骤Ⅲ又生成,因此可以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8.【解答】解: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故A说法正确;

CO+3H2,故B说法正确。

C、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氨气、氮气、氢气等,是混合物,故C说法不正确。

D、分析曲线图可知,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含量越高,温度太高,平衡时氨的含量会减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D。

19.【解答】解:A、二氧化硫作反应物,生成了硫酸、氢气等,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离器中的产品中碘化氢用于生成氢气,副产品是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H2+I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水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氢气和硫酸中的氢元素,又由化学式可知18g水中含有2g氢元素,所以理论上,每产生2g氢气,就需要消耗水大于18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20.【解答】解:A、化肥铵中含有3种元素,即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3个化合反应,即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反应生成铵,一氧化氮、水、氧气反应生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理论上每生成1吨铵需要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质量:1t0.35t,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1小题)

21.【解答】解:(1)A的化学式是CaO,该物质的类别是属于氧化物。

故填:CaO;氧化物。

(2)步骤②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填:CaO+H2O═Ca(OH)2;化合反应。

(3)③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烧碱,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解答】解:铁粉、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都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紫色,铁粉、四氧化三铁可以被磁铁吸引,铁和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氧化铜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1)取固体样品溶于足量水,静置,过滤后得滤渣和无色滤液,高锰酸钾在溶液中显紫色,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高锰酸钾;

(2)另取固体样品,用磁铁吸引,有部分粉末被吸引(能被吸引的固体没有剩余),

①向被磁铁吸引的固体中加足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含有Fe粉,还可能含四氧化三铁,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亚铁、硫酸;

②向未被磁铁吸引的固体中加足量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原固体中一定含CuO,可能含炭粉。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

(2)①四氧化三铁;硫酸亚铁、硫酸;

②CuO;炭粉。

23.【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填:①②③⑨;

(2)要检验阳离子交换柱是否失效,只需检验净化后的水仍为硬水即可,故取交换后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少,且有浮渣,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

故填:取交换后的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少,且有白色垢状物,说明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

(3)已知B是目前世界上的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为铁,且C为气体,则反应Ⅱ为铁和酸的反应,C为氢气,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H为硫酸铜,则反应Ⅲ生成的D为铜,G、H中的离子相同,则G为硫酸,A、E是氧化物,且高温能生成铁,则反应Ⅰ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氢气和F高温能生成铜,则F为氧化铜,反应Ⅳ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Cu+H2O;还原。

五.推断题(共4小题)

24.【解答】解: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F都是氧化物,A、D、E是酸、碱、盐中的一种,A用于制肥皂、纺织、造纸等,所以A是氢氧化钠;F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氧化铁,氧化物B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会与氧化铁反应,会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C是一氧化碳,E能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E是酸,含有三种元素,故E是硫酸,D可以是硫酸钠,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D是碳酸钠,故填: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

(2)A是氢氧化钠,E是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2Fe+3CO2;

(4)图中涉及到金属氧化物和酸、酸和碱等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合反应,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故填:AC。

25.【解答】解: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推出X为铁,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推出Y为氧化钙,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推出C为硫酸铜,D俗称烧碱,推出D为氢氧化钠,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氧化钙能生成B,推出B为氢氧化钙,A分别能与铁、氧化钙、氢氧化钙反应,A还能生成硫酸铜,推出A为硫酸,Z分别能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则Z可能为盐、酸、酸性氧化物等,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X为铁,化学式为Fe;A为硫酸,A的一种用途是除铁锈(合理即可);D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填:Fe;除铁锈;NaOH;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Y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热;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Z可能为盐、酸、酸性氧化物,氢氧化钠与盐或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若②是复分解反应,则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ac,故填:ac;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为硫酸,B为氢氧化钙,C为硫酸铜,D为氢氧化钠,则A→C的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合理即可);A与B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B→D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 ↓+2NaOH(合理即可);故填:CuO+H2SO4═CuSO4+H2O;Ca(OH)2+H2SO4═CaSO4+2H2O;Ca(OH)2+Na2CO3═CaCO3 ↓+2NaOH。

26.【解答】解:(1)A~K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J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J是氢气,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A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E的溶液中生成I和白色沉淀F,所以F是碳酸钙,E是氢氧化钙,I是水,碳酸钙与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K,所以G是盐酸,K是氯化钙,D与盐酸反应生成H和氢气,所以B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D是铁,H就是氯化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固态C的俗名是干冰;J的化学式H2;

(2)A和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3Fe+4CO2;F+G→C+I+K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A~K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有铁、氢气2种。

故答案为:(1)干冰;H2;

(2)分子构成不同;

3Fe+4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4)2。

27.【解答】解:F是氧化物,两种元素质量比是4:1,故F是CuO;B是金属单质,可以生成氧化铜,故B为Cu;G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G是Fe3O4;C是金属单质,能转化生成Fe3O4,故C是Fe;B和C都能生成A,且A是金属单质,故A可以为Ag;D是单质,可以与Fe3O4和CuO反应,D是H2或者C;K俗称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J能和D反应,且J是氧化物,所以J是CO2,D是C;H是H2O,E是H2;I能与Fe3O4反应,且I是氧化物,故I为CO,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F是氧化铜,故填:CuO;

(2)A是银,B是铜,C是铁,故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B>A,故填:C>B>A;

3Fe+4CO2;

2CO2+3H2O。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8.【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钙会与酸反应而溶解,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固体全部溶解,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一定不含有BaCl2;

(3)取少量滤液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KOH;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 Ba(NO3)2溶液,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原固体还含有KCl。

故答案为:(1)CuSO4;

(2)CaCO3;BaCl2;

(3)KOH;

(4)Ba(NO3)2。

29.【解答】解:(1)A、B、C、E、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该元素是氧元素,A是单质,所以A是氧气,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在常温下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F是四氧化三铁,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B是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是H2O;E的化学式是CO2;

①由生出分析可知,B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氧化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符号为:。

Fe3O4。

(2)结构决定性质,含有“过氧基”(﹣O﹣O﹣)的物质是②④,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消毒剂

(3)实验室用纯碱溶液和熟石灰反应制取烧碱,反应生成了碳酸该沉淀和氢氧化钠,推理反应后剩余液体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

故答案为:(1)①H2O2; 。

②H2O;CO2。

(2)②④。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碳酸钠。

30.【解答】解:(1)配制200g 10%的H2SO4溶液需要在80%的H2SO4溶液中加水质量:200g﹣200g×10%÷80%=175g。

故填:175。

(2)“酸溶”时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O+H2SO4═ZnSO4+H2O。

故填:ZnO+H2SO4═ZnSO4+H2O。

(3)①2Fe2++2H++H2O2═2Fe3++2H2O,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元素,即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1变成﹣2。

故填:氧。

②加入足量的锌粉,可以回收金属铁、铜,是因为锌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锌离子,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铁,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铜,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故填:铁、铜;置换。

(4)操作1、2中均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漏斗。

(5)进入“煅烧”工艺的物质是ZnCO3•2Zn(OH)2•H2O,该物质经过煅烧后生成了三种氧化物,除了ZnO和H2O以外,还有一种是二氧化碳。

故填:二氧化碳。

文档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_百度...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专题12物质的鉴别、转化和推断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20秋•宝应县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铵固体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D.观察颜色来区分铁丝和铜丝2.(2020秋•江都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相互刻画鉴别纯铜和黄铜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氧化铁和氧化铜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3.(2020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