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O F E N G L I S H
7
“桂冠”(laurel )一词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是指当时人们赠送给他们所崇拜的杰出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的用月桂树枝叶编成的冠 冕。因此,桂冠代表着胜利、成功和荣誉,是“出类拔萃”的标志。关于laurel 这一象征意义的由来,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时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Apollo )出言不逊激怒了爱神丘比特(Cupid )。丘比特便把一只点燃爱情烈焰的尖头金箭射进阿波罗的骨髓,同时又以一只熄灭爱情之火的钝头铅箭射在河神佩纽斯(Pe n eu s )的女儿——水泽仙女达芙尼(Daphne )的心上,顿时爱情之火在阿波罗心中熊熊燃烧。他一看见路过的达芙尼便向她倾吐恋慕之情,那知达芙尼对爱情已经变得冷若冰霜,她一看见阿波罗转身就跑,阿波罗在后面紧追不舍,跑到河边达芙尼已气喘吁吁,情急之下只得祈求父亲解救。刹那间,达芙尼消失了,在阿波罗眼前出现了一株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月桂树(laurel tree )。阿波罗悲痛欲绝,他把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的神庙旁,并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时时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芙尼的倾慕和思念。 于是月桂树变成了阿波罗的圣树(the laurel of Apollo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据此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凯旋而归的英雄和音乐、体育等竞赛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成了欧洲的一种习俗。
由于阿波罗是主司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 )人文主义(humanism )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 1304—1374)。到了中世
纪(the Middle Ages, 欧洲历史上指封建社会时期,约在公元5—17世纪),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号,但这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类似现在职务、学衔的专有名称。从文艺复兴开始,英国先后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诗人,如乔叟(Geoffrey Chaucer )、本·琼生(Ben Johson )等都被称为桂冠诗人。1668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1660—1685在位)首次将“桂冠诗人”作为一种宫廷头衔授予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从德莱顿开始,“桂冠诗人”成为一种文学上的最高荣誉,由官方授予,诗人如获这一称号,则被视为王室一成员,享有俸禄,其职责是为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即兴吟诗作赋,以示庆贺。从德莱顿至今,英国已有近20位桂冠诗人。现任桂冠诗人是安德鲁·莫申(Andrew Motion ),他于1998年接替该年去世的上届桂冠诗人特德·休斯 (T ed Hughes, 1984—1998)。在英国,桂冠诗人是终身制。近年来,英国的桂冠诗人已不再担负为庆典等场合而赋诗的任务了。总的说来,“桂冠诗人”实际上是英国王室的御用诗人(King ’s Poets )。一般而言,英国的许多诗人都以有朝一日能获得“桂冠诗人”这一称号为荣,但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诗人如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威廉·默里斯(William Morris )等拒绝接受这一称号。
“美国桂冠诗人”(American Poet Laureate )的前身始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诗歌顾问,第一位诗歌顾问是亚当斯·莱奥尼(1948-1949),其后继者有艾肯·康拉德等10位一流的美国诗人。198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任命罗卜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 )为第一位美国桂冠诗人(即美国国会图书馆桂冠诗人),与英国“桂冠诗
8
2人”的终身制任期不同的是,“美国桂冠诗人”的任期一般为两年,它代表着美国当代诗歌界的最高成就和荣誉。随后有理查德·威尔伯(Richard Wilbur )、莫娜·范·迪恩(Mona Van Duyn, 第一位女桂冠诗人)、丽塔·多弗(Rita Dove, 第一位黑人桂冠诗人)等10余位诗人获此殊荣。他们的许多诗集富有独创性,都曾获过美国的一些诗歌大奖和图书大奖,如博林根诗歌奖(Bollingen Prize in Poetry )和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s )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桂冠诗人约瑟夫·布罗德斯基(Joseph Brodsky )为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得主。现任桂冠诗人是普利策奖和博林根诗歌奖等多项大奖获得者女诗人路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 ,2003—2005)。美国桂冠诗人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美国全国读诗及写诗的风气。另外,美国的一些州陆续于20世纪80—90年代任命了各自的“州桂冠诗人”(State Poet Laureate ),其中最早的是1979年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 )桂冠诗人埃伯哈特。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这一点可以从英语中相应的习语体现出来。如英语中有不少与laurel 有关的习语:
1.win/gain one ’s laurels : 赢得声望,获得荣誉
The boy student won/gained laurels on the football field, as well as in his studies. 这个男学生不但在学习上,而且在足球场上都获得了荣誉。
2. look to one ’s laurels : 爱惜名声,保持荣誉
Helen won the broad jump, but she had to look to her laurels. 海伦获得了跳远优胜,但她必须努力保持记录。
3. rest on one ’s laurels : 满足于既有的成绩而不思进取,躺着吃老本。
Getting an A in English almost caused Tom to rest on his laurels. 汤姆的英语得了A,几乎使他感到心满意足了。
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月桂树也常常是成功和荣誉的象征,例如: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人们常用“蟾宫折桂”来喻指读书人考中状元,科举及第。可以说,中西两种文化在这一点上的共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对于同质事物认识上的一致性。
(通讯地址:116034大连轻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16023大连涉外翻译学校)
山东
籍万杰选
1. Dog does no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同室不操戈。
2.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4. Let bygones be bygones. 既往不咎。
5.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有长处就要承认。
6. No news is good news.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7. 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不要自找麻烦。
8. Diamond cut diamond. 强中更有强中手。
(通讯地址:273400
山东费县一中)
谐趣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