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的: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季来到了,又红又大的苹果成熟了,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
二、自主
探索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老师从每个盘里各拿走一个,每个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0×5等于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0×5=?
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0乘任何数都等于0.
学生齐读两遍。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完成“试一试”
第(1)题130×5=(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让学生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算法多样化,强调掌握第3种计算方法。
2、刚才我们学习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那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一试402×3=。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1、 先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3×5=65 (2)100×5=500
130×5=650 30×5=65
500+65=650
(3) 1 3 0 (4) 1 3 0
× 5 × 5
6 5 0 6 5 0
2、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1 4 0 2 ② 400×3=1200 ③ 2×3=6
× 3 2×3=6 400×3=1200
1 2 0 6 1200+6=1206 6+1200=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学生交流后全班发言:
(1)因数末尾有0 的,可以去掉0相乘,再在积的末尾直接加上0。(2)因数中间有0的,注意不要漏乘。(3)注意进位。)
四、巩固练习
1、森 林 医 生
先判断对错,再说原因。
2、计算(让我们应用所学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302×5 = 320×5 =
生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3、练练观察力(在○里填上“>” “<” 或 “=”)
指名回答,订正
4、小猴送信
指名读题,计算,集体订正。
5、数学游戏
一天,小松鼠去找小熊玩,他来到小熊面前说:“小熊我们可以一起去玩吗?”小熊说:“如果你能回答上我的问题,我就和你玩。”这下小松鼠可犯难了,小熊出的题他不会做呀。他想请大家帮帮忙,同学们愿意帮助小松鼠吗?(生答:愿意。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脱式计算)做完,指名回答。小熊说:小松鼠,你过关了,我们去玩吧。小松鼠非常高兴,他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0×5=?
3×5=15 2×5=10
1×5=5 0×5=0
0乘任何数都得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