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49:43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教育学院各专业必修课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适用专业教育学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教育学部总学时(理论:54)学分3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后续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学等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推荐度:
导读《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教育学院各专业必修课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适用专业教育学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教育学部总学时(理论:54)学分3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后续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学等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教育学院各专业必修课
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教育学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教育学部

总学时    (理论:54    )

学    分3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后续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学等

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理论和知识方面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组织方式建议课时分配
导  论  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堂讲授、师生研讨4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堂讲授、学生自学5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设计课堂讲授、学生自学

6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学生练习

3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练习

6
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15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堂讲授、专题讲座

6
半期考试小论文3
综合实作书面报告3
总复习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共计54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

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3.徐学福:《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谢利民《现代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7.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靳玉乐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10%、20%、70%。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2、关注现实尤其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要及时增补新信息、新内容。

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可采用讲授、问答、自学、讨论、查阅文献、小课题研究、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4、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如把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究学习等。    

第二部分  讲授大纲

导  论    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思考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知道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观,探讨建构课程与教学观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关系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2.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

4.当代课程观的转变有何特点?

5.当代教学观的转变有何特点?

6.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观?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知道有代表性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各种理论对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论的产生发展

第二节  教学论的产生发展

第三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对象和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课程论在学科化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课程事件?

2.课程与教学论要成为一门的学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独特性何在?

5.课程与教学论的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系统讲授为主,并辅以案例分析、实作练习,理解课程与教学设计的理念,知道 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了解 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取向,理解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产品如教材、教案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如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理念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要素分析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取向

第四节 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设计?什么是教学设计?

2、什么是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课程与教学设计有哪几种取向?

4、课程与教学设计有哪几种模式?

5、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6、选取某种教材中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写出教材分析报告。

7、选取一门学科的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撰写出教学方案。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采取课堂讲授、书面练习与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功能,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几种取向,知道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掌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并能够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工作中运用相应的目标陈述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陈述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目标?什么是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取向?

4、什么叫做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5、比较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思考几类目标的实践意义。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知道几种主要的内容组织方式,理解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对某一课程的内容或内容结构进行分析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选择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组织

(三)复习思考题

1、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2、在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时,如何处理以下几对关系:适应与发展,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

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哪几种模式?

4、选取一种课程文本,对其内容结构进行述评。

5、现场听课,完成一份教学实录,对其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或结构进行述评。

6、理解以下几对概念及每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第五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课程实施的涵义和几种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知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理解并掌握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遵循教学原则和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够对自己或别人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了解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取向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四节 教学过程中的常用原则与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实施?什么是课堂教学?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比较几种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

3、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5、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观摩教学活动,运用相关教学原理对课堂教学实录作出评价。

7、模拟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有关教学原理,写出自评报告。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自学、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和模式,知道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能够运用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等作出评价,如做听课记录和评价报告,对学生考试试卷和成长档案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实施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

2、课程与教学评价主要有哪几种取向?

3、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当前倡导发展性评价的意义何在?

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5、搜集现成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标准,对该标准的构成进行描述,并对该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等发表自己的意见。

6、自编或使用某种课程与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写出评价报告。

第三部分    教学实践活动

一、实践活动目的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与教学的现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关注课程与教学改革,形成初步的关心教育改革、研究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践活动内容

 结合本课程教学的有关内容进行课题研究、专题讨论、教学观摩、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教育学院各专业必修课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适用专业教育学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教育学部总学时(理论:54)学分3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后续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师学等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