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思想】
在国家“双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按照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的总体要求,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在充分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调研学情生情、充分把握历史教学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历史作业进行了总体设计。
【作业原则】
“寻访历史”
“探究历史”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作业形式】
实地走访:
充分发掘南京本地丰富的历史资源,带孩子们实地走访,走进历史、考察、亲自感悟历史。
史料补偿:
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对书本相关知识进行史料补偿,如书籍、影视剧、人物评论等,启迪学生的看待历史,了解历史,为“论从史出”奠定基础。
思维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设计有启迪性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时空再现能力和历史辨析能力。
模型制作:
在阶段学习结束后,会结合单元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模型的设计和仿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历史,如七年级每年都会进行“古代饮食器具”的模型仿制比赛、八年级每年举行“勿忘国耻”主题小抄报展览。
典型案例: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作业目标】
阅读淝水之战的历史故事,感受南北朝时期的与纷争。
观看视频,回顾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的前因后果和具体内容,精准归纳其改革的核心特征是:汉化。
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的表现进行梳理,认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业内容】
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主问题:认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的历史意义。
具体环节:
环节一 阅读教材,分析出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时代背景,观看纪录片《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篇》标注改革的具体内容。
环节二 欣赏历史图片《北魏帝王出御图》,对比图片《北朝持秤杆的商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特征,说明这个特征的时代代表性和必然性。
环节三 绘制表格,罗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语言、经济、艺术、民族心理上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总体趋势,进行思维实验(假设南北朝时期不进行民族融合,胡汉在生活交流、经济发展、政权建设上会产生怎样的弊端,)认识南北朝民族关系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南大附中初中部历史组
20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