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全性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可有排气排便,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史,且梗阻症状多次发作。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证候诊断:
1. 腑气滞塞证:
腹胀、腹胀部位不定,时痛时可见肠型。排便、矢气停止,气上逆而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
2.热毒阻证
肠管梗阻坏死,腹硬拒按,疼痛剧烈。高热口渴,甚至热盛转厥,神昏肢冷。舌红或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
3. 淤血结聚证:
腹痛剧烈,定处不移。腹压痛、拒按,伴口渴而不欲饮。排便矢气停止。舌暗红,或可有瘀斑瘀点,苔厚,脉弦紧或细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6.0/K56.2/K56.5-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相关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立位片;
(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
(1)静脉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注射用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
(3)循环、呼吸系统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稳定。
(4)通便、灌肠药物
3.中医中药及特色治疗: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腑气滞塞证:
治则:通腑和胃,荡涤积滞。
推荐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减。
大黄10g、甘草6g、芒硝10g、柴胡15g
2. 热毒阻证:
治则:养阴通腑、泄热解毒。
推荐方药:玄参10g、生大黄4克、枳壳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麦冬10g、生地25g、柴胡15g。
3. 淤血结聚证:
治则: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合柴胡疏肝散
小茴香10克、血竭5克、延胡索10克、柴胡10g、没药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6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
2)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体针:选用足三里、庭、天枢、中脘、曲池、合谷为主穴,得针感后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4-6小时一次。通过强刺激针法,以调节肠道功能,增强肠蠕动,使梗阻肠道得以复通。
刮痧疗法:选合谷穴进行刮痧
3)特色治疗
颠簸疗法:病人取膝肘位,使上下肢距离加大,充分悬空腹部,让病人放松腹肌。术者双掌轻托病人腹部两侧,由上而下反复颠簸或震荡,幅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次进行5-10分钟,适应于早期腹胀不显著,无腹膜刺激征的肠扭转
4)推拿按摩法
病人仰卧,屈髋屈膝,术者双手掌涂上滑石粉,轻而有力地紧贴腹壁,先行短时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询问、观察病人的感受,以病人自觉舒服乐于接受的方向继续进行。可多次变换体位,如左侧或右侧卧位进行按摩,这对扭转肠袢的回旋复位有帮助。但通过按摩病人疼痛反而加剧,则应停用。适应于早期腹胀不重,无腹膜刺激征的肠扭转、肠粘连、蛔虫性肠梗阻。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恢复肛门排气排便。
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腹平片基本正常,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相关检查提示肿瘤、结核、Crohn’s病、胰腺炎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管理。
2.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剖腹探查术,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及手术方式,转入相应临床路径管理。
3.住院后出现其他、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不全性肠梗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ICD-10:K56.0/K56.2/K56.5-K56.7)
患者: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 日期 | 住院第1-3天 | 住院第4-6天 |
| 主要 诊疗 工作 |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开检查检验单 □上级医生查房 □初步确定诊治方案和特殊检查项目 | □继续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确定梗阻病因 □观察病情变化 □复查实验室检查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相关检查有阳性表现时行相关特殊检查 |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饮食:禁食、禁饮 □测生命体征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记量 □记尿量 □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 □通便灌肠 □药物治疗:制酸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尿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 □腹部立位片、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腹部CT、消化道造影、消化镜等 |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饮食:禁食、禁饮 □测生命体征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记量(必要时) □通便灌肠(必要时) □药物治疗:制酸剂(必要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生化检查 |
|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协助生活护理 □留置胃管 □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饮食指导、患者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疾病知识指导、术前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 □留置管道护理及指导 □治疗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视肠道通畅情况适量进食流食 □皮肤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 □心理支持(患者及家属) □康复指导 |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 无 □ 有,原因: 1. 2. |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日期 | 住院第7-10天 (出院日) |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根据患者进食及排便,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将“出院小结”的副本交给患者或其家属 |
| 重 点 医 嘱 | 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决定检查项目 □出院带药 |
| 主要 护理 工作 | □出院指导 □办理出院手续 □预约复诊时间 □作息、饮食、活动指导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宣教 |
| 病情变异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