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浇连续梁盘扣支架、门洞支架验算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46:27
文档

现浇连续梁盘扣支架、门洞支架验算报告

XX城际铁路X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XX城际铁路六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X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1、编制依据(1)、施工图设计文件(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4)、《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5)、《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6)、《建筑结
推荐度:
导读XX城际铁路X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XX城际铁路六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X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1、编制依据(1)、施工图设计文件(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4)、《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5)、《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6)、《建筑结
    

XX城际铁路X标

 (48+80+48)连续梁支架

验 算 报 告

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 X月

    

XX城际铁路六标

 (48+80+48)连续梁支架

验 算 报 告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X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 X月

1、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文件

(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

(4)、《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

(5)、《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1)、《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

(12)、《桥梁支架安全施工手册》

2、项目概况

方案概述

转体连续梁采用满堂盘扣支架现浇施工。施工方法如下:原地表压实处理,换填30cm厚8%灰土层,浇筑20cm厚C25混凝土硬化,在混凝土硬化上搭设满堂盘扣支架。

支架安装完成后进行预压。预压完成后,根据预压成果及设计预拱度,计算立模标高,调整模板。安装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外侧模。按设计分段要求进行箱梁混凝土分段浇筑施工。

立杆:

横桥向:间距全部为3×1.2m +3×0.6m+0.9m+2×1.2m+0.9m+3×0.6m+3×1.2m。

纵桥向:从梁远端为起点:分别为1.2m,0.9m,0.6m。

步距:均为1.5m。

底模:采用20mm竹胶板。

次龙骨采用100mm*150mm方木方木横桥向20cm间隔布置

主龙骨采用单根(14工字钢),横桥方向布置。

翼板:主龙骨采用单根(14工字钢),纵桥向布置。

次龙骨横向布置,采用100mm*100mm方木,间距30cm。

边跨现浇段支架横桥向步距:

1.2m+1.5m+1.2m+3*0.6m+1.5m+0.9m+1.5m+3*0.6m+1.2m+1.5m+1.2m

边跨现浇段支架纵桥向步距:3*0.9m+3*1.5m

3、材料特性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Q345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σ]=310Mpa、抗剪强度设计值[τ]=180Mpa;Q235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σ]=215Mpa、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4、荷载计算

4.1 施工各项荷载计算

(1)钢筋混凝土自重:26kN/m³

(2)模板及次龙骨取:1.5 kN/m2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 kN/m2

(4)振捣荷载:2.0 kN/m2

4.2 结构特性

1.盘扣支架特性

主    架:Q345B,=300 N/mm2,E =2.06×105 N/mm2

横 斜 杆: Q235,=200N/mm2,E =2.06×105 N/mm2

图2-1盘扣支架截面图

2.盘扣支架尺寸

主  架:φ60.2mm × t:3.2mm  横  杆:φ48.2mm × t:2.5mm  

斜  杆:φ48.2mm × t:2.75mm

材料特性一览表

材料名称材质截面尺寸(mm)壁厚(mm)强度fm(N/mm2)

弹性模量E(N/mm2)

惯性矩I(mm4)

抵抗矩W(mm3)

回转半径i(mm)
立杆Q345B60.23.23002.06×105

2.31×105

7.7×103

20.10
水平杆Q235B48.22.52002.06×105

9.28×104

3.86×103

1.61
竖向斜杆Q23548.22.752002.06×105

9.28×104

3.86×103

1.61
竹胶板2013顺纹600066666766667
I14

Q235B2002.06×105

方木100×1001390008333333.3240000
方木100×15013900028125000240000
4.3设计工况及荷载组合

4.3.1 分项系数

本项目盘扣支架计算按照基本组合,各荷载组合系数取值如下:

(1)结构自重,分项系数1.2;

(2)施工人员机具荷载、风荷载、振捣荷载,分项系数1.4;

4.3.2 荷载组合

(1)强度荷载组合

1.2×混凝土自重+1.2×支架与模板系统自重+1.4(施工人员及机具+振捣混凝土荷载+风荷载)。

(2)刚度荷载组合

1.0×混凝土自重+1.0×支架与模板系统自重+1.0×风荷载。

4.3.3 箱梁荷载计算

混凝土箱梁荷载表

控制截面区域面积(m2)容重(KN/m3)截面荷载荷载(KN/m2)

B-B翼缘1.23

26.00 32.06
腹板1.8 47.80 
顶底板4.9 126.854
D-D翼缘1.23

32.06
腹板4.2 108.95 
顶底板5.7 147.446
E-E翼缘1.23

32.06 

腹板5.8 150.86 
顶底板6.2 161.798
3、风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件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第4.2.2条规定,作用在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

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采用;

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0.8;

为基本风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采用。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1条规定地面粗糙度为B类,查阅表8.2.1条可以得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1.39。河北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E可以得到为0.5KN/m2,所以风荷载标准值为:

4.2  荷载组合

表2  荷载组合系数表

荷   载   工   况分  项  系  数
自      重   (ST)1.2
现 浇 箱 梁 湿 重(ST)

1.2

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及运输堆放荷载(ST)1.4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ST)1.4
风荷载1.4
5、 模型建立

依据委托方提供的支架设计图纸和地质等参数,进行结构建模计算。

5.1 建立模型

结构采用大型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idas civil 进行整体空间受力分析,计算模型均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5.2 模型说明

为了真实模拟支架受力情况,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按照真实情况模拟,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连接之中的刚性连接,以保证结构整体受力的一致性。

5.3 支架计算结果

5.3.1支架刚度结果

在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盘扣支架的Z向位移如下所示: 

支架盘扣Z向位移图

支架I14工字钢Z向位移

支架盘扣Y向位移图

支架I14工字钢Y向位移

由以上结果可知,支架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5.413mm,最大横向位移为7.51mm。I14工钢相对位移为1.61mm,则有容许位移L/400=1200/400=3mm,所以I14工钢Z方向位移也满足规范要求。

5.3.2支架强度分析

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支架各构件组合应力如下:

盘扣支架应力图

支架I14工字钢应力图 

支架竖杆应力图 

由上图可知:

支架各构件最大组合应力表

编号构件类型材料拉应力(兆帕)压应力

(兆帕)

容许应力

(兆帕)

冗余度
1盘扣支架竖杆Q34558-234.130021.9%
2盘扣支架横杆Q23558-32.521573%
3I14工字钢Q23552.1-67.221568.7%
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支架各构件剪应力如下:

盘扣支架竖杆剪力图

盘扣支架横杆剪力图

盘扣支架I14工字钢剪力图

由上图可知:

各构件最大剪应力表

编号构件类型材料最大剪应力

(兆帕)

最小剪应力

(兆帕)

容许剪应力

(兆帕)

冗余度
1盘扣支架竖杆Q3459.76-4.5218094.6%
2盘扣支架横杆Q2350.11-0.1112599.9%
3I14工字钢Q23557.8-58.212553.4%
通过对支架结构进行强度分析结果可知,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结构组合应力及剪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5.3.3支架稳定分析

对支架结构进行屈曲分析,定义自重荷载常量,其他全部结构荷载为变量,得到其临界稳定系数,从而判断其整体稳定性。

支架屈曲分析设置

本计算报告取一阶的模态进行判定,结果图形如下:

支架第一阶模态

由上图及模型分析可知支架稳定系数10.2,大于规范规定的失稳系数4~5的限值,故支架稳定性方面满足规范要求。

5.4局部受力分析

1.立杆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48736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查表得到0.55。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2.01

A—立杆净截面面积 (mm2);A=571

σ=48736/(0.55×571)

  =155.2N/mm2≤300N/mm2

稳定性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的弯矩(KN·m),可按《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公式5.4.2计算。Mw=0.9×MWk=(0.9×1.4wk×La×h2)/10=187790N·mm。

f—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 =300N/mm2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查表得到0.55。

W—立杆截面模量(7700mm3)

A-立杆截面积(571mm2)

σ=155.2+24.4=179.6≤300N/mm2

稳定性满足要求。

5.5方木和竹胶板验算

(1)竹胶板验算

最不利截面在A-A截面腹板处,梁高6.635m,竹胶板20mm厚计算,因腹板位置10cm×15cm方木间距200mm,所以竹胶板最大跨度为100mm。

竹胶板去1000mm板宽计算:

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0×202=66666.7mm3

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0×203=666666.7mm4

按照最不利位置腹板处计算

作用于20mm竹胶板的最大荷载: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kN/m3×6.635m(梁高)=172.5kN/m2

b、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kN/m2

c、振捣荷载取2kN/m2

荷载组合: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取1m宽的板为计算单元。

     则q1 =(a+b+c)×1=(172.5+4+2)=178.5kN/m

       q2= [1.2×a+1.4×(b+c)] ×1 =215.4kN/m

    受力计算简图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径取L=100mm。

   Mmax =1/10×qmaxl2=1/10*215.4*1002=21540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为σmax=Mmax/W=215400/66666.7=3.23 N/mm2 < fm=13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ωmax=0.677q14/100EI=0.677*178.5*1004/(100*9000*666666.7)

                      =0.02mm<[ω]=L/200=100/200=0.5mm 满足

20mm厚竹胶板验算满足要求。

(2)方木验算

①腹板处方木验算

最不利截面在A-A截面腹板处,梁高6.635m,方木采用10cm×15cm尺寸,腹板处顺桥向布置,间距20cm,最大跨度60cm。

100×150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1502=375000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1503=28125000mm4。

按照最不利位置腹板处计算梁高6.4m。跨径按600mm,各荷载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6.635m =172.5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1.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腹板处次龙骨木方布置间距200mm,计算取0.2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 a+b+c+d)×0.2=36kN/m;

  q2= [1.2×(a+b)+1.4×(c+d) ] ×0.2=43.44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43.44N/mm×6002/10=156384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1563840/375000=4.17Mpa <[δ]=13Mpa

强度满足。

挠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调整系数φ为0.677,最大支撑为900mm.

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36*6004/(100*9000*28125000)

       =0.125mm<[ω]=600/400=1.5mm满足。

 故次龙骨100×150mm木方验算满足要求。

②翼缘板方木验算

翼缘板方木采用10cm×10cm尺寸,横桥向布置,纵桥向间距30cm,最大跨度120cm。

100×100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1002=166666.7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1003=8333333.3mm4。

按照最厚位置翼缘板处计算梁高0.66m。跨径按900mm,各荷载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0.66m =17.2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1.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翼缘板处次龙骨木方布置间距300mm,计算取0.3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 a+b+c+d)×0.3=7.4kN/m;

  q2= [1.2×(a+b)+1.4×(c+d) ] ×0.3=9.3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9.38N/mm×9002/10=75978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759780/166666.7=4.56Mpa <[δ]=13Mpa

强度满足。    

挠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调整系数φ为0.677,最大支撑为1200mm.

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7.4*12004/(100*9000*8333333.3)

       =1.39mm<[ω]=1200/400=3mm满足。

 故次龙骨100×100mm木方验算满足要求。

5.6 地基承载力验算

5.6.1 支架间距为0.6m*0.9m

刚度组合作用下,支架纵横向间距为0.6m*0.9m时,最大反力46.9KN:

刚度荷载组合下支架间距0.6m*0.9m的反力图

支架最不利反力状态下地基承载力为:

P=N/A(最不利面积)=[46.9+(0.15×0.15+0.55×0.55)/2×0.2×26]/(0.55×0.55)=157.8kPa<160kPa。

混凝土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可知地基承载力要求满足160kpa。

换填土承载力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7计算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z=[(0.55×0.55 +0.6×0.9)×0.3÷2×18]/(0.6×0.9)=4.2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Pk—基础底面的压力 

pk=p=157.8kpa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0.15×0.15+0.55×0.55)/2×0.2×26=0.85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87.95kpa

Pz+pcz=87.95+4.2=92.2kpa≤faz=120kpa

所以,30cm的8%灰土换填,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5.6.2 支架间距为0.6m*0.6m

刚度组合作用下,支架纵横向间距为0.6m*0.6m时,最大反力37.6KN:

刚度荷载组合下支架间距0.6m*0.6m的反力图

支架最不利反力状态下地基承载力为:

P=N/A(最不利面积)=[37.6+(0.15×0.15+0.55×0.55)/2×0.2×26]/(0.55×0.55)=127.1kPa<160kPa。

混凝土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可知地基承载力要求满足160kpa。

换填土承载力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7计算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z=[(0.55×0.55 +0.6×0.6)×0.3÷2×18]/(0.6×0.6)=5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Pk—基础底面的压力 

pk=p=127.1kpa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0.15×0.15+0.55×0.55)/2×0.2×26=0.85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106.1kpa

Pz+pcz=106.1+5=111.1kpa≤faz=120kpa

所以,30cm的8%灰土换填,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6、边跨现浇段支架计算

6.1建立模型

结构采用大型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idas civil 进行整体空间受力分析,计算模型均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6.2 模型说明

为了真实模拟支架受力情况,构件之间的空间位置按照真实情况模拟,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连接之中的刚性连接,以保证结构整体受力的一致性。

本模型是对边梁现浇段支架进行验算。

6.3支架计算结果

6.3.1支架刚度结果

在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下,盘扣支架的Z向位移如下所示: 

支架盘扣Z向位移图

支架I14工字钢Z向位移

支架盘扣Y向位移图

支架I14工字钢Y向位移

由以上结果可知,支架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6.29mm,最大横向位移为1.48mm。I14工钢相对Z向位移为0.6mm,则有容许位移L/400=900/400=2.25mm,所以I14工钢Z方向位移也满足规范要求。

6.3.2支架强度分析

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支架各构件组合应力如下:

盘扣支架竖杆应力图

盘扣支架横杆应力图

盘扣支架斜杆应力图

支架I14应力图

由上图可知:

支架各构件最大组合应力表

编号构件类型材料最大拉压应力(兆帕)容许应力

(兆帕)

冗余度
1盘扣支架竖杆Q345291.63002.8%
2盘扣支架横杆Q23576.9215.2%
3盘扣支架斜杆Q23558.321572.9%
4I14工字钢Q235130.121539.5%
考虑分项系数的荷载组合作用,支架各构件剪应力如下:

盘扣支架竖杆剪力图

盘扣支架横杆剪力图

盘扣支架斜杆剪力图

盘扣支架I14工字钢剪力图

由上图可知:

各构件最大剪应力表

编号构件类型材料剪应力绝对值

(兆帕)

容许剪应力

(兆帕)

冗余度
1盘扣支架竖杆Q34512.417592.9%
2盘扣支架横杆Q2354.612596.3%
3盘扣支架斜杆Q2350.1912599.8%
4I14工字钢Q23578.112537.5%
通过对支架结构进行强度分析结果可知,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结构组合应力及剪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6.3.3方木和竹胶板验算

(1)竹胶板验算

最不利截面在截面腹板处,梁高3.835m,竹胶板20mm厚计算,因腹板位置10cm×15cm方木间距200mm,所以竹胶板最大跨度为100mm。

竹胶板去1000mm板宽计算:

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0×202=66666.7mm3

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0×203=666666.7mm4

按照最不利位置腹板处计算

作用于20mm竹胶板的最大荷载: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kN/m3×3.835m(梁高)=99.7kN/m2

b、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kN/m2

c、振捣荷载取2kN/m2

荷载组合: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取1m宽的板为计算单元。

     则q1 =(a+b+c)×1=(99.7+4+2)=105.7kN/m

       q2= [1.2×a+1.4×(b+c)] ×1 128kN/m

    受力计算简图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径取L=100mm。

   Mmax =1/10×qmaxl2=1/10*128*1002=12800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为σmax=Mmax/W=128000/66666.7=1.92 N/mm2 < fm=13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满足。

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ωmax=0.677q14/100EI=0.677*105.7*1004/(100*6000*666666.7)

=0.018mm<[ω]=L/200=100/200=0.5mm 满足

20mm厚竹胶板验算满足要求。

(2)方木验算

①腹板处方木验算

最不利截面在截面腹板处,梁高3.835m,方木采用10cm×15cm尺寸,腹板处顺桥向布置,间距20cm,最大跨度60cm。

100×150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1502=375000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1503=28125000mm4。

按照最不利位置腹板处计算梁高6.4m。跨径按600mm,各荷载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3.835m =99.7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1.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腹板处次龙骨木方布置间距200mm,计算取0.2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 a+b+c+d)×0.2=21.44kN/m;

  q2= [1.2×(a+b)+1.4×(c+d) ] ×0.2=26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26N/mm×6002/10=93600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936000/375000=2.5Mpa <[δ]=13Mpa

强度满足。

挠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调整系数φ为0.677,最大支撑为600mm.

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21.44*6004/(100*9000*28125000)

       =0.07mm<[ω]=600/400=1.5mm满足。

 故次龙骨100×150mm木方验算满足要求。

②翼缘板方木验算

翼缘板方木采用10cm×10cm尺寸,横桥向布置,纵桥向间距30cm,最大跨度90cm。

100×100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1002=166666.7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1003=8333333.3mm4。

按照最厚位置翼缘板处计算梁高0.66m。跨径按900mm,各荷载如下: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0.66m =17.2kN/m2

b、模板及次龙骨取:1.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4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荷载组合:

翼缘板处次龙骨木方布置间距300mm,计算取0.3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 a+b+c+d)×0.3=7.4kN/m;

  q2= [1.2×(a+b)+1.4×(c+d) ] ×0.3=9.3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9.38N/mm×9002/10=75978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759780/166666.7=4.56Mpa <[δ]=13Mpa

强度满足。

挠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调整系数φ为0.677,最大支撑为900mm.

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7.4*9004/(100*9000*8333333.3)

       =0.44mm<[ω]=900/400=2.25mm满足。

 故次龙骨100×100mm木方验算满足要求。

6.4支架稳定分析

对支架结构进行屈曲分析,定义自重荷载常量,其他全部结构荷载为变量,得到其临界稳定系数,从而判断其整体稳定性。

支架屈曲分析设置

本计算报告取一阶的模态进行判定,结果图形如下:

支架第一阶模态

由上图及模型分析可知支架稳定系数5.79,满足《网壳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失稳系数4~5的限值,故支架稳定性方面满足规范要求。

6.5 局部受力分析

1.立杆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55995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查表得到0.55。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2.01

A—立杆净截面面积 (mm2);A=571

σ=55995/(0.55×571)

  =178.3N/mm2≤300N/mm2

稳定性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的弯矩(KN·m),可按《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公式5.4.2计算。Mw=0.9×Wk=(0.9×1.4Wk×La×h2)/10=187790·mm。

f—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 =300N/mm2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查表得到0.55。

W—立杆截面模量(7700mm3)

A-立杆截面积(571mm2)

σ=178.3+24.4=202.7≤300N/mm2

稳定性满足要求。

6.6 地基承载力验算

6.6.1 支架间距为0.6m*0.9m

刚度组合作用下,支架纵横向间距为0.6m*0.9m时,最大反力44.6KN:

刚度荷载组合下支架间距0.6m*0.9m的反力图

支架最不利反力状态下地基承载力为:

P=N/A(最不利面积)=[44.6+(0.15×0.15+0.55×0.55)/2×0.2×26]/(0.55×0.55)=150.2kPa<160kPa。

混凝土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可知地基承载力要求满足160kpa。

换填土承载力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7计算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z=[(0.55×0.55 +0.6×0.9)×0.3÷2×18]/(0.6×0.9)=4.2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Pk—基础底面的压力 

pk=p=150.2kpa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0.15×0.15+0.55×0.55)/2×0.2×26=0.85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83.7kpa

Pz+pcz=83.7+4.2=87.9kpa≤faz=120kpa

所以,30cm的8%灰土换填,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6.6.2 支架间距为1.2m*1.2m

刚度组合作用下,支架纵横向间距为1.2m*1.2m时,最大反力56KN:

刚度荷载组合下支架间距1.2m*1.2m的反力图

支架最不利反力状态下地基承载力为:

P=N/A(最不利面积)=[56+(0.15×0.15+0.55×0.55)/2×0.2×26]/(0.55×0.55)=187.9kPa<160kPa。

混凝土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可知地基承载力要求满足190kpa。

换填土承载力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7计算

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z=[(0.55×0.55 +1.15×1.15)×0.3÷2×18]/(1.15×1.15)=4.4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Pk—基础底面的压力 

pk=p=187.9kpa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pc=(0.15×0.15+0.55×0.55)/2×0.2×26=0.85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45°)

=42.8kpa

Pz+pcz=42.8+4.4=47.2kpa≤faz=120kpa

所以,30cm的8%灰土换填,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7、侧模背楞计算

侧模采用双拼I10对拉,对拉钢筋为φ16的钢筋,双拼I10竖向间距50cm,双拼I10纵桥向通长布置,双拼I10与竹胶板之间采用10×10方木竖向布置,纵桥向间距为30cm。内侧模与外侧模设置相同。

(1)型钢验算

根据提供单位要求并提供的混凝土对侧面模板压力值为69KN/m2。

P=69 KN/m2×0.5m=34.5KN/m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为恒载×1.2+活载×1.4。

取三跨连续梁,用midas模型计算双I10 受力模型为:

计算结果:

双拼I10应力图

双拼I10剪力图

最大应为9.99Mpa,最大剪力为15.72Mpa,均满足规范要求。

最大钢筋拉力为19KN。

钢筋拉应力为F=N/A=19000N/201mm2=94.5N/mm2,直径为16的钢筋抗拉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2)方木验算

侧模方木采用10cm×10cm尺寸,竖向布置,纵桥向间距30cm,最大跨度50cm。

100×100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1/6×bh2=1/6×100×1002=166666.7mm3,截面惯性矩I=1/12×bh3=1/12×100×1003=8333333.3mm4。

按照每平方收到69KN/m2的压力。跨径按500mm,荷载如下:

q=69*0.5*0.3=10.4KN

荷载组合:

木方布置间距300mm,计算取0.3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10.4*1.2=12.5kN/m;

  q2= 10.4*1.4=15.6kN/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15.6N/mm×5002/10=390000N·mm

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390000/166666.7=2.3Mpa <[δ]=13Mpa

强度满足。

挠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调整系数φ为0.677,最大支撑为500mm.

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12.5*5004/(100*9000*8333333.3)

       =0.07mm<[ω]=500/400=1.25mm满足。

 故侧竹胶板100×100mm木方验算满足要求。

抗剪验算:V=0.6ql=0.6*15.6*3=3407N

l=(500-2*68)=3mm

           τ=1.5V/A=1.5*3407/100/100=0.51N/mm2<[ƒjv]=1.4 N/mm2

故方木抗剪满足要求。

8、结论

由计算结果可知:

1)刚度验算:

支架在刚度验算中,其位移最大值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范围,满足规范要求。

2)强度验算:

支架在强度验算中,其各项应力结果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范围,满足规范要求;

3)稳定性验算:

支架在稳定性验算中,其临界失稳系数均大于规范规定的范围,满足规范要求。

3)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在地基承载力验算中,承载力要求不小于上述要求值,满足规范要求。

此外,如需考虑其它荷载的影响,还应重新进行计算,以确保结构安全。

文档

现浇连续梁盘扣支架、门洞支架验算报告

XX城际铁路X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XX城际铁路六标(48+80+48)连续梁支架验算报告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XXXXXXXX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X月1、编制依据(1)、施工图设计文件(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4)、《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5)、《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6)、《建筑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