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48:22
文档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2、把关人3、群体动力论4、施拉姆5、传播控制研究二、简答题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三、论述题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
推荐度:
导读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2、把关人3、群体动力论4、施拉姆5、传播控制研究二、简答题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三、论述题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符号、讯息

  2、把关人

  3、群体动力论

  4、施拉姆

  5、传播控制研究

  二、简答题

  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三、论述题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符号、讯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息。讯息是传播的基本单位。

  2、把关人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成为“把关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所谓把关人就是催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3、群体动力论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最先提出。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卢因的群体动理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4、施拉姆

  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调查中心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5传播控制研究

  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就是“控制研究”。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二、简答题

  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

  (2)讯息复制化,其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3)媒介机械化、电子化、网络化

  (4)受众大众化,即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相对隐匿

  (5)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置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三、论述题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一、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二、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三、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四、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2011年考研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一) 考查传播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原理; 

  (二) 考查应用传播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 

  本门课程考试题型包括术语解释、简答、论述三种。 

  三、传播学课程的考试范围  

  (一)人类传播史与传播学研究史  

  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2、信息社会的特点;3、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传播学史上的重要学派。  

  (二)传播与符号  

  1、传播;2、信息;3、符号;4、意义交流;5、象征性社会互动。  

  (三)传播媒介  

  1、传播媒介; 2、媒介类型及进化;3、印刷媒介;4、网络媒介; 5、媒介研究的几种重要理论。  

  (四)传播类型与传播模式  

  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5、大众传播;6、经典传播模式。  

  (五)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  

  1、传播者;2、传播机构与传播制度;3、传播受众;4、受众行为理论。  

  (六)传播效果  

  1、传播效果的层面与类型;2、微观传播效果; 3、宏观传播效果;4、传播效果研究简史。  

  (七)网络传播  

  1、网络媒介的优势与劣势;2、网络传播的特性;3、公共空间与话语权;4、网络媒体策划及运作;5、网络文明与传播秩序。  

  四、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 

  1、《传播学教程》,21世纪传播学丛书,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传播学简史》 [法]阿芒•马特拉 米歇尔•马特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http://cjr.zjol.com.cn/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2011年考研大纲 

  一、考试要点与相关能力要求 

  1. 考查编辑、出版理论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2. 考查应用编辑学、出版学基本理论分析出版现象的能力。 

  3. 考查出版工作要求的思考和创新思维,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题型 

  简要问答、案例分析、论述、写作 

  三、考试大纲 

  1. 现代出版学基础理论:出版的概念性质、功能,现代出版学的形成,出版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原则: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出版队伍的建设,出版工作者的基本修养与基本素质。 

  3. 编辑与出版:编辑的概念与性质,编辑的主要类型,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影响编辑工作开展的因素。 

  4. 出版物及其构成:出版物的概念、载体演变、标识、基本结构、类型、形态变化,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变革,书籍的构成、类型和计量单位。 

  5. 出版管理制度与出版形式:出版管理制度及思想理论基础,出版行政管理,出版机构的设立,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出版发行改革、《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 

  6. 编者和读者:读者的概念、结构,编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需要和读者心理,编辑部的读者工作。 

  7. 选题策划及组稿:选题与选题策划,选题的原则与选题计划,选题策划的依据、内容和方式,组稿工作,约稿方式与程序。 

  8. 审稿及编辑加工:审稿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步骤,三审制及存在问题,审稿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编辑加工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技巧,辅文和图稿加工。 

  9. 出版的相关业务:与出版有的关著作权法律知识,出版合同的签订,出版侵权与版权管理,发稿及出版物校对,重印与再版,出版物质量管理,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 

  10. 出版物装帧设计:装帧设计的内容、指导思想、原则与特点,出版物结构和装订样式设计,出版物的材料设计、美术设计、开本设计和版式设计。 

  11. 出版物成本及定价:出版物成本的概念、构成及控制,出版物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概念,出版企业纳税管理,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出版物定价模式与基本策略。 

  12. 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物市场营销的概念,出版物市场营销组合,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出版物市场划分及特征,出版物分销渠道及购销方式,出版物宣传促销,出版物市场管理,出版物市场的作用与竞争。 

  13.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 近代出版活动的分期及其依据,各阶段的特点;近现代出版业对近现代社会的作用。近现代时期重要出版机构、重要出版人物、出版经营活动、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中国党领导的出版事业。 

  四、参考书目 

  1. 《现代出版学》,师曾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等著,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3.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第一、二、四、十四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4.吴永贵主编:《中国出版史》(下册)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文档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传播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2、把关人3、群体动力论4、施拉姆5、传播控制研究二、简答题1、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三、论述题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信息、符号、讯息信息是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传播的基本客体。但它是抽象的,具有载体性,必须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才能进行传播。符号就是这样的物质载体。当一组符号被用来表示特定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传播的内容,就是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