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科:语文 | 年级:三年级 | 备课人: | ||||
| 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 课时数:2 | |||||
|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心得收获。 |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难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
| 教学板块 | 教师指导活动 | 学生学习活动 | 设计意图 | |||
第一板块: 质疑导学 | 欣赏《爱迪生救妈妈》的场景图导入。 | 欣赏《爱迪生救妈妈》的场景图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
第二板块: 点拨助学 | 出示预习时收集的本课中词语指名读,齐读。 | 1、检查预习情况。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学生带上问题朗读,学会读中感、读中悟。 | |||
第三板块: 探究解疑 | 课件出示学路建议二,指导并参与学生学习 |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三个徒弟分别画了什么? 2、为什么只有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什么道理? | 根据问题理清课文的主脉和重点知识。 | |||
| 第四板块: 分层测练 | 巩固所学的知识。 | 1、大徒弟和二徒弟可以怎样修改这幅画? 2、欣赏《深山藏古寺》,看看哪个画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 | 让学生充分谈论自己的见解、出主意,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 |||
| 第五板块: 应用升华 | 拓展延伸 |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自己有什么收获 | ||||
板书设计 |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画满骆驼 二徒弟——许许多多骆驼头 思考 创新 小徒弟——山峰 两只骆驼 | |||||
| 教学反思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