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结合初一学生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等特征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家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通过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重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坚持锻炼、遵规守纪、安全避险、做事条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乐于学习、合作交流等十个习惯。
三、具体措施
1.开学前两周,班主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环境,学习《中学生一日常规》、《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各班制定本班的班规等。
2.开学初,组织初一军训,通过军训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初步树立规矩意识,通过内务整理的开展,形成内务整理标准。
3.汇聚全校力量逐步规范早操和课间操,集中做到“快、静、齐”,上操做到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口号响亮。
4.强化综合素质评价,不断细化评价内容和细则,增加加分项,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继续实施每周流动红旗制度通过评比促进学生参加劳动,树立责任意识。
6.每周一利用升旗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
7.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安全、思想等教育,每周班会对学生的上一周表现进行点评。
4、通过每周三课外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对学生进行一次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教育。以此树立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劳动光荣的意识,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今日的事今日完成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教法指导。
6、利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机,引导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在上好体育课、做好“两操”的前提下,结合体个人兴趣爱好和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做到简单易行,活动方便。可适用的运动项目有健步走、跑步、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7、各班每天利用早晨和下午预备时间唱“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8、每学期组织一次“法制教育讲座”或“交通安全讲座”,对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
9、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对典型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10、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2、利用“温馨提示”、“每日寄语”教育专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对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3、组织值周教师、学生会对学生遵守行为习惯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常规情况按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估细则”进行及时处理,每周进行一次汇总,优胜班级利用周一升旗颁发“先进班级流动红旗”。
五、活动基本要求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班级要利用晨会、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发动宣传。给学生讲清进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切实加强对推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指导。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比赛、观摩、表彰等形式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3、实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主体的互动和有机衔接。要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配合,实行互动和有机衔接。利用“家长会”、“走进家庭”等形式向家长们征求对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改进和反馈工作,为开展好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搭建平台。
4、各班级要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充实活动内容,总结活动成果,形成活动特色,为长期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积累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