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36:33
文档

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指导思想:为了加快襄樊学院建设步伐,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襄樊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2011-2015年“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 学科专业目前状况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学院发展龙头,是加快学校建设的关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目前,全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三个本科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科专业。上述专业覆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学一级学科和土木建筑结构、土木建筑
推荐度:
导读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指导思想:为了加快襄樊学院建设步伐,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襄樊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2011-2015年“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 学科专业目前状况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学院发展龙头,是加快学校建设的关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目前,全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三个本科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科专业。上述专业覆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学一级学科和土木建筑结构、土木建筑
建筑工程学院

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

指导思想:为了加快襄樊学院建设步伐,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襄樊学院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2011-2015年“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  学科专业目前状况

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学院发展龙头,是加快学校建设的关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目前,全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三个本科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科专业。上述专业覆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学一级学科和土木建筑结构、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土木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经济学等二级学科。目前建筑材料学科为学校指导性重点学科。

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67人,其中本科生857人,专科生210人,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700人,同时还承担理工学院800多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两年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本院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1人,助教4人。教师中有博士5人,硕士21人,分属力学与结构、建筑与制图、施工、工程管理、建筑材料5个教研室。

我院下属的建筑材料、结构检验、工程测量、土力学、建筑CAD5个实验室可开出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土力学、水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检验等专业试验,同时具备从事科学试验和对外服务的能力。

我院建有建筑设计研究所、道路与桥梁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正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合作。

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我院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80余篇,被SCI \\EI \\ISTP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获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21项,横向科研项目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有10余项科研项目完成结题或通过省教育厅、横向合作单位组织的技术鉴定;4项专利转让国有大型企业。

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与优势在于: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业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我院各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我院是鄂西北地区唯一举办上述专业的本科院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当然,这些都是外在因素。需要注意的是,与省内办在地市州的有上述专业的院校相比,我们处于劣势,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分别有原江汉石油学院、葛洲坝水电学院的土木和岩土工程优势,孝感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将原省建筑中专整体并入,加上距武汉较近,武汉的重点高校教授长年在该院兼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比我们具有优势,所以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使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在省属高校中崭露头角,必须在学科交叉中另辟蹊径,使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充分展露。

(一)院重点学科:生态建筑学 

1.学科点形成的历史、现状

本学科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材料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暖通空调工程等传统二级学科的融合与交叉产生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在西方,其产生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正在创建过程中。在我国,本学科还处于萌芽状态,主要表现在:相关论文和专著较少,大学相关专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作为一个专业招生,在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没有与本学科完全对应的二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及目前在省内学科中所具有的优势

    我院建设的生态建筑学科源于建材、建筑学、结构等教研室进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依托我院的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工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自己研究方向和特色。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友好型及绿色节能建材、建筑节能技术、边坡生态防护、生态屋顶、生态节能建筑的评价与结构抗震、符合生态建筑的给排水等。其中,环境友好型及绿色节能建材的研究抓住了本学科的最根本的问题,研究时间长,达到20年以上,成果积累多,有两名教授涉及这个方向。本学科一共涉及20名教师,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含高工)2名,博士5名,硕士12名。这些教师一共发表论文114篇,其中被EI收录12篇,被CSCI收录22篇,中文核心期刊43篇。申请专利17项,已经授权12项;已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转让技术20余项。目前在研省教育厅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总经费超过,200万。

学术梯队名单

学科生态建筑学科带头人郭声波职 称教 授
 

 

研究方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成员
姓 名职 称学 历姓 名职 称学 历
生态建筑材料方向鄢朝勇(教授、硕导)本科郭声波教授、硕导本科
曹林涛讲  师

博士
叶建军讲  师

博士在读
朱录涛讲  师

硕士
生态建筑技术方向李百浩

(学科顾问)

教授、博导博士叶建军讲  师

博士在读
张平乐讲  师

硕  士

周俭清副教授本  科

单晓东高  工

本  科

李恒威讲  师

硕  士

陈 鹏

讲  师

硕  士

生态建筑的安全及抗震方向

管昌生

(学科顾问)

教授、博导博士李业学讲  师

博 士

秦丽讲师博士
谢向东讲  师

博  士

叶建军讲师在读博士
聂维中讲师硕士
徐福卫讲师硕士
梁世庆讲师硕士
(二)院重点专业:土木工程

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教师5名,占35.7%。该专业临时负责人为徐福为。

学术梯队名单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徐福为职 称讲师
 研究方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成员
姓 名职 称学 历姓 名职 称学 历
工程力学李业学讲师博士谢向东讲  师

博  士

徐福为讲  师

硕  士

陈海玉讲  师

硕  士

结构工程聂维中副教授硕 士

梁世庆讲  师

硕  士

王丽红讲  师

硕  士

肖耀庭助  教

硕  士

李文君

助  教

硕  士

结构抗震秦 丽

讲 师

博 士  

道路与桥梁曹林涛讲 师

博 士  

叶建军讲  师

硕  士

建筑材料鄢朝勇教 授

本 科

郭声波教 授

本 科

朱录涛讲  师

硕士
物质条件

拥有土力学、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3个实验室,万元以上设备10余台。

 

(三)工程管理专业

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人,硕士7人。该专业临时负责人为邢显春。教师职称明显偏低,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学术梯队名单

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负责人邢显春职 称讲  师

 研究方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成员
姓 名职 称学 历姓 名职 称学 历
工程管理邢显春讲师硕士徐宏年讲  师

硕  士

张银霞高工硕士
李惠云讲  师

硕  士

谢姗姗讲  师

硕  士

施工与施工组织张谊讲师硕士周俭清副教授本  科

刘  云

讲师硕士
魏道江讲师硕士
物质条件

拥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CAD实验室和工程管理专用软件。

 

(四)建筑学专业

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4名,讲师4名,其中李百浩、管昌生是兼职教授。该专业临时负责人为张平乐。师资力量尚不足以支撑建筑学专业。

学术梯队名单

专业建筑学专业负责人张平乐职 称讲  师

 

 

研究方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成员
姓 名职 称学 历姓 名职 称学 历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李百浩

(客座)

教授

博导

博士

张平乐讲  师

硕  士

陈 鹏

讲  师

硕  士

蔡华讲  师

硕  士

程伟助教硕士
建筑环境与设备管昌生

(客座)

教授

博导

博士

周俭清副教授本  科

单晓东高工本  科

李恒威讲师硕士
助 教硕士
    物质条件

     配有专用设计教室240平方米,已投资50万元建设建筑模型试验室、建筑构造陈列室。建筑CAD实验室已安装适于建筑学使用的高配置电脑及软件。

二、学科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1、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硕士点建设

2011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将重点建设生态建筑和结构工程2个优势学科,积极参与校级重点学科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

力争生态建筑学科在2011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并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该学科硕士研究生,2013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或者省级建筑节能工程实验中心并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力争使结构工程学科在2014年成为学校重点学科,2015年再上工程硕士点。同时加强工程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使其在2015年达到校级重点学科水平。

作为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新型建筑材料学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的奋进中起主导作用。

2014年,新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的新建将为我校生态建筑重点学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平台。

到十二五末,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实验设施、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省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前列,使本专业成为以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为特色的鄂西北地区土木工程专业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及科技创新基地。

力争2015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工程管理、建筑学专业分别达到本科教育评估标准。

    2、人才培养

    在十二五期间,全院在校本科生达到1500人左右,培养或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5~20名。

    将“211”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在理论教学上进一步研究、完善、推广“项目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在第四学年,将学生的实习方案(大纲)—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学生的就业取向等多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在“2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形成联动。为学校争取国家级教改大奖作出我院应有的努力。

    3、学术梯队建设

    在生态建筑学现有学术梯队和研究方向基础上,使生态建筑材料成为能紧跟国际发展前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生态建筑及设计成为紧跟国内发展前沿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高梯队成员素质,近三年内,以外送、同等学历、引进等方式培养博士生6~9名;以自己培养、招聘等方式增加教授、副教授8~10人;外聘国内外知名兼职或客座教授1~2名,增设隆中学者1名,获批楚天学者岗位一个。

    4、实验室、研究基地建设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12011年,完成50万元建筑模型实验室建设;

22011-12年,完成50万元生态建筑学科平台(浅层热能利用)建设;

32011-13年完成300万元与地方共建结构检验实验室建设;

4筹建房地产研究所、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52013年,为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提供重要支撑,将校指导性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三、2011~2015年各学科、专业建设年度计划

(一)生态建筑学科

本学科分三个研究方向:生态建筑材料方向、生态建筑技术方向、生态建筑的安全及抗震方向

1、 学术梯队建设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教  授

33455
副教授35677
讲  师

1110977
助  教

21000
在编人数1919191919
博士

以上比例

人 数

678910
比 例

31.57%36.8%42.1%47.3%52.6%
 

 

2、科学研究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三大检索论文456810
核心期刊1415161820
专    著

 111~21~2
教    材

0~111~21~2
省级科研成果 11~31~21~3
省教研成果1111~2
 

 

3、科研项目及经费规划

项目             年度

20112012201320142015
省级以上项目23344
横向课题5791113
经费(万元)100120140200240
 

(二)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分四个研究方向:工程力学、结构工程与结构抗震、道路与桥梁、建筑材料。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教  授

22335
副教授33444
讲  师

89886
助  教

21000
在编人数1515151515
博士

以上比例

人 数

45578
比 例

26.6%33.3%33.3%46.6%    53.3%
 

2、科学研究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三大检索论文246810
核心期刊1012141620
专    著

  11~21~2
教    材

11~222
省级科研成果00~1122
省级教研成果111-222
 

3、科研项目及经费规划

项目             年度

20112012201320142015
省级以上项目12333
横向课题24555
经费(万元)4050607080
 (三)工程管理专业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教  授

01111
副教授11233
讲  师

87777
助  教

00000
在编人数99101010
博士

以上比例

人 数

11223
比 例

11%11%20%20%30%
 

2、科学研究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三大检索论文12456
核心期刊5791113
专    著

0101~21
教    材

 101~31~2
省级科研成果01112
省级教研成果 1101~2
 

3、科研项目及经费规划

项目             年度

20112012201320142015
省级以上项目11123
横向课题23454
经费(万元)2030405060
(四)建筑学专业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教  授(兼)

11222
副教授23346
讲  师

46765
助  教

22121
在编人数912131414
博士

以上比例

人 数

11222
比 例

11.1%8.3%15.38%14.28%14.28%
  

2、科学研究规划

年度   项目

20112012201320142015
三大检索论文12355
核心期刊567810
专    著

  11~21~2
教    材

11~222
省级科研成果00~1122
省级教研成果111-222
 

3、科研项目及经费规划

项目             年度

20112012201320142015
省级以上项目11222
横向课题12233
经费(万元)1030306060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与保障

1、建立目标责任制。对于建设的每一项内容,均应按建设目标和规划责任到人,按时完成;

2、建立有效的鼓励。对能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发表论文被有关权威收录、引用的,其发表论文费用可以得到学院的资助;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学员另加奖励。

3、学术队伍的建设。

1)目前我院3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计划到2015年,每年引进2-3名具有博士(建筑学硕士)学位的教师,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形成一支学缘结构优化、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德才兼备德高素质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

3)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中青年教师的进修、深造。积极联系青年教师到设计单位、施工企业顶岗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为培养双师型人才创造条件;

4)提高科研水平和层次,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建成的建筑设计研究所,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能力,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预决算的编制与审核、施工项目的管理与咨询、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文物建筑的研究修缮设计等工作。

5)加强与重点高校知名教授的实质性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共建实验室使联合培养研究生落到实处。借助于共建的实验平台,为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打下基础。

4、课程建设。

1)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整合课程内容,适时增加社会所需的课程内容,删除部分重复或已淘汰的陈旧知识;

2)在现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到2011年力争再增加1~2门校级精品课程,2012力争一门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3)积极推进电子课程和电子教案的建设,改进课程内容,促进课程教学多样化;

4)完善专业教学网络,依托校院两级资源,建立起我院的师生联系网络。

5、实验室建设。

1)在现有实验室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2)鼓励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解决基本的办公条件;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确保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正常开出,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力争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6、实习基地建设

1)做好现有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实习地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2)计划投入10万元的实习基地建设费,在加大与现有实习基地合作的同时,到2015年,新增5个实习基地,以满足我院各专业不断增加的需求。

7、提高学术水平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学科建设的结果,必然提高学术水平,但同时也要努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进而也使本学科得到充实和发展。

 

                                      

                                  建筑工程学院

                          2011年6月

文档

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建筑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指导思想:为了加快襄樊学院建设步伐,适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襄樊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2011-2015年“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 学科专业目前状况学科专业建设是一个学院发展龙头,是加快学校建设的关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目前,全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三个本科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科专业。上述专业覆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学一级学科和土木建筑结构、土木建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