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拼音写词语。
| cuī mián ______ | sù xiàng ______ | xián yí ______ | jiǎo jìn nǎo zhī ______ |
| fěi cuì ______ | wēi xié ______ | duàn liàn ______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______ |
A. 我以前一篇作文要写十几个错别字,经过努力,现在减少了两三倍。
B. 据说,这片林区每年大约有50万棵左右的被滥砍滥伐。
C. 每当沉甸甸的果实挂上枝头,农民伯伯的脸上就笑开了花。
D. 遇到难题不要慌,只要认真作答、深入思考、细心审题,就能够得分。
3. 填写诗句。
(1) 秦时明月汉时关, ______ 。(王昌龄《从军行》)
(2) 剑外忽传收蓟北, ______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日暮汉宫传蜡烛, ______ 。(韩翃《寒食》)
(4) ______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写出含有“归”字的两句诗: ______ , ______ 。
(6) 写出形容湖水的两句诗: ______ , ______ 。
4. 今天你是学校值日生,检查戴红领巾的情况,一位六年级的男生没有载红领巾,还说反正快毕业了,不戴无所谓,你要怎样和他说话?
______
5. 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 ______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______ 。
(2) 小令的主旨句是 ______ ,其表达了 ______ 的情感。
(3)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
6. 记叙文阅读。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选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钢。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底。品赏自己心灵的梅春。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概,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⑪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⑫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 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2) 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 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4) 作者喜欢的是梅的香味,你喜欢梅花的什么?并请说说喜欢的理由。(不能和作者的观点重复)
7. 题目:我发现了……
提示你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要求:选择一次令你激动、难忘的发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把发现了什么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催眠,塑像,嫌疑,绞尽脑汁,翡翠,威胁,锻炼,冲锋陷阵
【解析】答案为:
催眠 塑像 嫌疑 绞尽脑汁
翡翠 威胁 锻炼 冲锋陷阵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此题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2.【答案】C
【解析】A.此句中“减少”与“两三倍”矛盾;
B.此句中“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
C.正确;
D.此句中“认真作答、深入思考、细心审题”意思重复。
故选:C。
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3.【答案】【小题1】万里长征人未还
【小题2】初闻涕泪满衣裳
【小题3】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题4】柴门闻犬吠
【小题5】造化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小题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析】(1)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
(2)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出自韩翃的《寒食》;
(4)出自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出自杜甫的《望岳》;
(6)出自杜甫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故答案为:
(1)万里长征人未还;
(2)初闻涕泪满衣裳;
(3)轻烟散入五侯家;
(4)柴门闻犬吠;
(5)造化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答案】这位同学,虽然快毕业了,但我们还是小学生,学校有佩戴红领巾的规定和要求,我们要从小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检查,把红领巾戴上,谢谢。
【解析】注意结合题目所给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故答案为:
这位同学,虽然快毕业了,但我们还是小学生,学校有佩戴红领巾的规定和要求,我们要从小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检查,把红领巾戴上,谢谢。
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要求今天你是学校值日生,检查戴红领巾的情况,一位六年级的男生没有载红领巾,还说反正快毕业了,不戴无所谓,你要怎样和他说话,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语境,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写话。
想象写话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展开想象,写作时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行为,创造情景发挥想象。
5.【答案】【小题1】枯藤,夕阳
【小题2】断肠人在天涯,孤寂和思乡
【小题3】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枯藤”点明小令中的季节是秋天,“夕阳”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2)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想愁绪。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立即以及小令内容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故答案为:
(1)枯藤 夕阳
(2)断肠人在天涯 孤寂和思乡
(3)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6.【答案】【小题1】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小题2】穷人也会赏梅花,而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小题3】“梅香”指的是人内部的人格香气。
【小题4】我喜欢梅花的品格,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开在寒冬里,且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花开的越精神,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最有气节。
【解析】本文是一篇叙事说理性散文,全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富人在他施舍的乞丐的提醒下,发现了自家梅花的芳香;第二部分阐发议论,指出人如梅花,如果不细心体会,很难品味到人格的香气。文章以梅喻人,表达了深刻的主旨。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7.【答案】范文:
我发现了蚱蜢的鼻子长在哪儿 星期天的午后,我的好朋友张珂伟叫我去捉鱼玩,我趁妈妈午睡时,悄声答应。在路上,我无意中看到绿荫丛中蹦来飞去的五六只蚱蜢,想起星期四《科学》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做一个小试验来探究一下蚱蜢的鼻子长在哪.我就同好朋友商量一下,改变出行计划。我俩分头捕捉起蚱蜢来,转眼间,我俩已经捉了两只蚱蜢。
过后,我就拿着“试验品”和张珂伟来到他家,他端来一盆清水,平稳地放在地上,我拿起一只蚱蜢,它的几条腿乱蹬,好像在说:“饶了我的命吧。”我无奈地说:“为了我的试验,只好委屈你了。”说着,我开始进行试验。
先假设蚱蜢的鼻子在头部。我小心翼翼地把蚱蜢的头浸入水中,过了一会,我见水里没什么动静,我们心想:也许过上一会就可能闷死,但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蚱蜢有什么痛苦的表现,张珂伟抬头看了看我,疑惑不解地说:“难道蚱蜢的鼻子不是长在头部了?”
再假设蚱蜢的鼻子长在腹部。说干就干,我把另一只蚱蜢的腹部按进了水里,蚱蜢开始费力地挣扎着,头部的触须摆动起来,嘴里还吐着白沫。为了证实我们的试验成功,我又把第一次试验过的蚱蜢的腹部按进水中。啊,真奇怪!不过一会,这只蚱蜢也口吐白沫,几条腿拼命的挣扎着,两个翅膀直扑打,后来,我们接连两次反复试验,结果相同.我宣布:试验成功了,蚱蜢的鼻子长在腹部!
后来,我从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才得知,原来蚱蜢口吐白沫,不是真死了,是佯装假死,以蒙骗他人。
【解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发现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想一想你都有哪些发现,哪些发现让你感到很有趣、难忘,让你印象深刻,从中筛选出令你感到最有趣的、最深刻的去写,选材要新颖。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如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本文写了自己通过实验发现了蚱蜢的鼻子长在哪儿。语句通顺,有条理,详略得当,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