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36:51
文档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刘玉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1)【摘要】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国际城市;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指标比较【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基金
推荐度:
导读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刘玉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1)【摘要】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国际城市;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指标比较【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基金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刘玉芳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1)

【摘要】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国际城市;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指标比较【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ZZ 0423

  进入21世纪,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即北京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构造起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即到2020年,使北京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北京国际化进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明智选择,北京将成为连通世界的节点,更好地发挥国际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1 国际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随着对国际城市研究的深入,国际城市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一些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城市,被称为国际城市。国际城市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世界经济有一定的

影响力和控制力。这种影响力和控制力是变化的也是相对的。

(2)具有良好基础设施,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连通世界的通讯网络、方便快捷交通体系、生态环保的办公和生活设施是国际城市的保障。

(3)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科学有序的管理,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开放的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很高的办事效率。

(4)具有显著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贸

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数量的跨

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活跃。

按照城市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1)全球级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东京和伦敦;(2)区域级国际城市,如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等;(3)专业型的国际城市,可以具体分为金融型、政治型、交通型三大类:金融型国际城市,如法兰克福、苏黎世、等;政治型国际城市,如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交通型国际城市,如鹿特丹、大阪、新加坡等。

虽然对国际城市(又称世界城市或国际化大都市)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国际城市的影响力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分类各异。但是,国际城市正以其国际资源的聚集地、国际财富创造中心、国际经济控制中心等独特魅力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本土,超越国界,同时又在空间上集中于城市,形成了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引领本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 北京与国际城市主要指标的比较

211 人口

国际城市的明显特征之一,具有很强的人口聚

集能力,一方面,国际城市的强大的经济实力,提供了高于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人才的聚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力资源,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经济【文章编号】1006-3862(2008)02-104-07

城市面积人口数人口密度核心区密度占全国比重(km2)(万)(年)(人/km2)(人/km2)%纽约7851682113(05)10454曼哈顿216万219%东京2187111125716(05)5750区部114万918%伦敦1580750(05)4800彻西区116万1215%巴黎120001200(05)1000小巴黎211万2010%新加坡6991444813(06)00市区0194万/110468517(06)6350观塘区511万/北京1101581(06)963城四区212万113%

  注:表中人口是常驻人口,常驻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居住一年期以上的人口。

数据来源:城市年鉴,见参考文献

  从城市人口数量看,北京位列第一,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东京和巴黎;从人口密度看,纽约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东京、伦敦、新加坡、在4800人-00人之间,北京行政区内人口密度最低,但是北京建成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60人,仅次于纽约位列第二;中心区人口密度最高是观塘区,曼哈顿位居第二,北京核心区位居第三;从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看,巴黎首位度最高,达到20%,伦敦、日本其后,分别为1215%和9184%,北京最低。

纽约市是移民城市,国外出生的人口占36%,高于全美国国外出生人口占总人口11%的平均水平,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为27%。每年到纽约市旅游的外国游客和美国国内游客大约4000万。在东京1257万人口中,外国人口数2418万人,占东京人口的1197%。东京土地面积占全英国的01587%,人口占全国人口9184%。伦敦土地面积占全国0165%,人口却占12%以上。伦敦常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伦敦居民是英国以外出生的。据英国旅游协会统计,2001年全年到伦敦的游客为2835万人次,其中外国人为1145万人次。巴黎分为小巴黎和大巴黎,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km2,人口21513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7个省,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据巴黎旅游局公布的数字,2004年,巴黎共接待法国本国和海外游客2500万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面积为69914km2。2006年新加坡外国人为8712万人,占人口的1915%,为新加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国际化人才。新加坡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970万人次。2006年居民离境人次758112人次,平均每人达11次之多,港人频繁出入是活力的表现。2006年访港游客人数2525万人。2002年底,持国外护照的总人数为521987万人,占常驻人口的718%。

从城市的人口构成和外国人占城市人口的比重来看,国际城市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由此带来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经济的创造力。纽约和伦敦有占人口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国外出生,新加坡外国人口近20%,外国人占718%。在北京登记居住一年以上、具有正当职业的外国人有615万余人,如果包括大约7000名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总人数在712万人,占常驻人口的0146%,远远低于以上国际城市的水平,这个数字远不能满足北京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自身吸引力,在世界范围内招揽贤才,对北京来说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北京2006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901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3813万人次,港、澳、台胞52万人次,与国际城市每年接待国外游客1000万人次左右相比,有差距。接待国内游客全年达1132亿人次。国内和国外旅游者总数达到1136亿人次,远远超过纽约的4000万人次和巴黎的2500万人次的规模,说明北京的接待能力很强。

北京与国际城市比较:(1)北京总体人口密度不高,核心区人口密度高于国际城市。(2)北京接待游客总量高于其他城市,在吸引国外游客方面,低于国际城市,相当于国际城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一。(3)北京常驻人口中外国人占的比重低,仅为0146%。212 经济

国际城市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世界财富的创造中心,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表2为北京与国际城市经济数据比较:

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城市经济

表2 

北京与国际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城市经济总量(亿美元)人均G DP (美元)

第三产业比重(%)

年份

纽约49106062085%2004东京806109882155%2004伦敦3553472718216%2005巴黎5953496088817%2005新加坡12152706872%200618472709017%2006北京988

6246

70190%

2006

  注:

表中数值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

图1 北京与国际城市人均G DP 比较

  纽约是全球金融、商业和贸易中心,是美国金

融、保险、地产、媒体和艺术中心,许多大的集团总部设在纽约市,财富500强企业中有44家落户纽约。东京是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东京地区总产值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16%,日本注册资金超10亿日元的企业近一半是在东京注册的。伦敦的经济一直很强势,地区生产总值约占英国的17%,伦敦人均增加值比全英国平均水平高36%。巴黎地区是法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地区总产值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四分之一强,随着建设欧洲最大经济区域的进展,巴黎拥有几乎主要法国公司一半的总部,世界最大100强公司有15家总部在巴黎。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近年来实行国际化战略,不断改善国际商业活动环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特别行政区地处通往中国内地门户的有利位置,是连接北美与欧洲时差的桥梁,目前是世界第10大贸易实体,第7大外汇交易市场,第12大银行中心。以吞吐量计算,的货柜港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的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成为全球公认最自由和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之一。

从经济总量看,北京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相当于以上国际城市平均值的23%,与新加坡接近。

国际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7万美元-6万美元,北京人均仅6000美元,与最高的东京相差10倍,与最低的新加坡相差4倍,城市总体经济实力还需增强。国际城市经济首位度较高,东京、伦敦、巴黎分别占本国经济比重的16%、17%和25%,人均财富创造能力高于本国的平均水平,在本国发展中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北京经济总量占全国不到4%。国际城市第三产业比重除新加坡为72%以外,其余都达到80%以上,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1%,与国际城市相比差约10个百分点。国际城市生产者服务业非常发达,纽约、东京、伦敦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与之相比,北京的生产者服务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13 公共交通

国际城市经历了汽车时代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也经历了汽车带来的污染和拥堵,现在国际化城市已经进入了多元化交通的时代。所谓多元化交通是指拥有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且交通设施和软环境都支持公共交通,使其具有某种优势。现在国际城市都非常注重发展多元化交通环境,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和多种交通之间的换乘,形成立体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

为了考查北京公共交通组织能力,用北京公共

城市经济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交通出行比重和轨道交通长度与国际城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详见图2、图3

图2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与国际城市公交出行比重比较

图3 北京轨道交通长度与国际城市比较

  巴黎、东京、伦敦等国际大城市都经历过机动车

高速增长、交通拥堵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都建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规划,小汽车的使用。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城市公共交通在日常出行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高的达到90%以上,城市拥堵得到了缓解。国际城市都注重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比例在60%以上。近年来,北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公交在日常出行比为3415%,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15%,占总出行比例5%。

在纽约,公共交通是市民出行的主要形式,纽约超过一半家庭没有汽车,有三分之二人口出行选择公交。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速交通系统,主要轨道长度为1062km ,有468个运营站,2005年运送乘旅客数为14亿人次。日本东京市内轨道交通网的覆盖面非常广,轨道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

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系统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尽管东京市的轿车拥有量为每千人234辆,但是,只有9%的人用小汽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伦敦的公交包括地铁、城市火车、公共汽车、泰晤士河船运和出租车。地铁是公交的核心,运送速度比地面交通速度快一倍以上,全年运送乘客达915亿人次。伦敦平均上班花费时间为43分钟,20分钟以下占29%。巴黎的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轻轨铁路和高速列车,轨道交通承担巴黎公共交通70%的运量。巴黎有地铁14条,200多km ,是内城公共交通的骨干,年客运量12亿人次。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先进,地铁是新加坡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铁全长67km ,分为南北线和东西线,地铁车站运作完全自动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地铁、轻轨、电车、巴士、

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城市经济

北京的机动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2300辆, 1978年717万辆,经过改革开放20的发展,1997年机动车首次突破100万辆,2003年达到200万辆只用了6年的时间,2007年突破300万辆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问题。全市交通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负荷状态,拥堵和污染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难题。北京私家车的出行比例,已经逼近公共交通,占30%左右。多数北京人上班需花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即可到达工作地点的仅占515%。

通过比较发现,北京交通硬件设施与国际城市相比,差距不大,但是轨道交通和交通组织还有较大距离:(1)北京的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仅为15%,远远低于几大城市60%以上的比重;(2)乘公交车出行比重偏低,截止2007年底公交比重达到3415%,私人小车出行比居几个城市之首达30%;

(3)平均上班时间太长,交通组织需要提升。

214 航空运力

航空运输能力是国际城市重要指标。如果说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在时间上将整个世界集成为地球村,那么航空以特有的高速让地球村在空间上成为可能。航空运力既是航空客运和货运的体现,又是城市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体现。

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等都有两个以上国际机场,有的城市正在扩建航道,有的城市计划建新的机场,以起降A380空客为标志的新一轮扩建正在展开。图4是北京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和客运量与国际城市的比较。

纽约是美国的国际航空入口,有3个国际机场,正在计划建设第4个。图4中的货运量仅为肯尼迪机场的,客运量是3个机场的总和,运送旅客约有1亿人次。东京有2个国际机场,图4中的客运和货运量是二者的总和。伦敦的航空运输十分发达,有希斯罗和盖茨维克2个国际机场,2005年乘客数量1亿多人次,其中%为外国人。巴黎目前有两个国际机场,其中戴高乐机场按货运量列欧洲第一,按客运仅次于英国希斯罗位列第二,奥里机场正在扩建,以满足巴黎国际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新加坡樟宜机场一直被视作领先的亚太地区航空枢纽, 2006年,国际机场协会(ACI)

将樟宜机场列为世界

图4 北京与国际城市航空运力的比较

:巴黎数据是2004年,纽约、伦敦是2005年,其余城市是2006年上第6个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国际机场以货运

358万吨成为全球货运第一机场,在客运方面,国际机场在全球排名第5,但仍居于亚洲首位。

从图4中可以直观看出,北京首都机场的运力已经接近国际城市,随着机场三号航站楼的建设完成,机场的客运能力和货运能力都将明显提高,将达到国际城市现在的规模。从北京货运结构看,2006年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货运比重分别为9213%、518%、013%,铁路、民航的货运所占份额明显偏低,北京作为内陆城市,缺乏水运港口,提高民航的货运能力,改善货运结构任务艰巨。

215 国际组织

一个城市拥有国际组织的数量、承办国际会议多少等,直接反映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纽约为总部的国际性组织并不很多,但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纽约除了联合国总部以外,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的总部。东京有12个联合国机构。伦敦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国际笔会、国际妇女同盟、社会党国际、大赦国际等。伦敦每年举办国际会议200多个。巴黎是国际活动的重要场所,常设的国际组织也很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总部都设在巴黎。巴黎是一座“世界会议城”,以其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2004年继续保持着全球第一大国际会议中心的地位,全年举行国际会议272个。随着亚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一些知名的国际性组织早

城市经济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已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如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人类家园国际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空运协会等,新加坡连续23年都是亚洲首选国际会议城市,2006年举办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会议共200多场。凭借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成功地举办了许多大型的国际会议,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会议之都。2006年举办了218次国际会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组织开始向北京派代表处,外交部资料显示,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有20多家,但是间国际组织总部只有一个———2000年落户北京的国际竹藤组织总部。虽然国际组织比较少,但是,北京正以其开放的姿态、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服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北京成功举办“中非论坛”等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据国际会议协会对2006年承办国际会议城市排名,北京排名第13位,已经超过(排名16位)。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在国际组织总部和办事机构上与世界城市差距明显,这是由于冷战时期,中国长期被排斥的结果。随着中国的影响增强和北京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组织数量会有所增加。国际会议从数量上看,北京2007年召开的国际会议正快速增长,与国际城市差距在缩小。但是,从举办会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看与其他国际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3 加快北京国际城市建设的对策

311 加快卫星城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有序疏散中心人口

北京与国际城市人口对比,虽然总体人口密度不高,但可居住区域内人口密度偏高,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过大,必须疏解中心人口。按照国际城市发展路径,合理规划卫星城,更为重要的是在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将、医疗、娱乐功能向卫星城和新区疏解和布局。在城区危旧房更新过程中,减少住宅建设比重,增加公共建筑比重。用良好的和服务引导中心人口有机疏散。

312 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北京经济实力

北京从2001年人均G DP达到3000美元到2006年人均G DP6000美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在奥运因素带动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37115亿元,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27512亿元,居民消费从以前的吃、穿为主,向住房、汽车、通讯以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方面发展,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在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下,经济还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与国际城市比较,北京经济绝对量还不到以上几个城市平均值的四分之一,人均G DP与最低的相比也差4倍,与最高的相差10倍。北京实现追赶目标,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生物制药、新型材料、通讯与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这些适合都市型发展的工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城市共同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占80%以上,北京现代服务业有较大潜力,金融、软件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13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科学组织交通与运营,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

北京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轨道交通已经接近200km,城市道路115万多km,接近国际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但是,在公交组织上与国际城市有较大差距,直接反映在上班平均时间超过一小时,道路通行能力差。北京市已经注意到交通问题。2007年初,北京开始执行“公交低票价制”,财政补贴用于降低公交票价,随着新的地铁5号线通车,地铁开始施行低票价,公交车出行比例开始提高。今后,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硬件建设要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规划应与经济发展带和卫星城居住区有机相连;二是交通组织要科学有序,基础设施应当支持公共交通,包括自行车集中存放与地铁公交衔接、市中心公交站与人行道的衔接、从卫星城到市中心交通衔接,公交线路的优化设计等,要充分考虑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等衔接和换乘,形成公交、城铁、地铁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的交通一直是需求满足型———车多了就修路。然而修路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道路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上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问题是城市综合管理的一个缩影,各种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综合性,才能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314 完善首都机场的软硬件设施,超前规划北京第二机场,满足国际化城市的航运需求

随着2008年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启用,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运能力将达到180万吨,超过现在使用的北京首都机场一、二号航站楼的总和。首都国际机场第三条跑道已经通过民

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城市经济

航总局检查组的验收,开始投入运行,跑道长3800m,能满足包括空中客车A38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2006年首都机场的规模已经赶上伦敦希斯罗机场,硬件条件与国际城市机场水平相当。在软件服务上,应向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学习,科学组织、高水平服务,充分利用机场各种资源,满足国际城市不断增长的航运需求。当前,许多国际城市的机场正在扩建,并且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国际机场,北京应尽早规划第二机场,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315 创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北京旅游,国际人才来北京就业,国际组织来京落户,国际会议来北京举办

北京建城2000多年,作为几代王朝的都城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借助奥运会之机,宣传北京,传播中华文化,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到北京旅游。北京通过旅游和举办国际会议,让世界了解,不断扩大对外交往,吸引国际人才来京就业发展。竞办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各国引进外资的新的渠道,新加坡为吸引国际组织设立地区性的办事处,专门给予财政补贴用于设立办事处和搬迁费用,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北京应制定相应的吸引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地区办事处。北京要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之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的组织、运转、监督和管理水平,各项服务标准向国际城市看齐,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来京举办。△

【参考文献】

[1]纽约数据来源:“http:ΠΠen.wikipedia.orgΠwikiΠNew2Y ork2City”;2006

New Y ork S tate S tatistical Y earbook,31st Edition Revised and

Expanded,S tate University of New Y ork.

[2]东京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年鉴Japan S tatistical Y earbook2006,平

成18年.

[3]伦敦数据来源:F ocus on London2007,National S tatistical,Creater

London Authority;w w w.statistic.g ov.uk.

[4]巴黎数据来源:“http:ΠΠen.wikipedia.orgΠwikiΠParis”.

[5]新加坡数据来源:S ingapore2007,S tatistical Highlight.Department

of S tatistics,M inistry of T rade&Industry,Republic of S ingapore. [6]数据来源:统计数字一览,2007编订,特别行政区

统计处.

[7]北京数据来源:北京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北京

市统计年鉴2007,北京市统计局.

[8]张敬淦.把北京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城市问题,2003

年2期.

[9]刘雅,.国际会议市场发展的分析.w w w.meetingschina.

com.

[10]崔晓文.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2005-3-8http:ΠΠw w w.

istis.sh.cnΠ.

[11]杨绍波.伦敦轨道交通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江苏交通,2003年1

期.

[12]乐正.建构21世纪中国的国际性城市体系.广会科学,2000

年6期.

[13]兰辛珍.一个机场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周报,2007年11月22日.

[14]沈金箴,周一星.世界城市的涵义及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城市问题,2003,3.

[15]T aylor,Peter J.W orld cities and territorial states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em porary globalization.political geography,the1999annual political geography lecture.

[16]Zhao,S im on X.B.;Chan,R oger C.K.;S it,K elvin T.O.

G lobalization and the dom inance of large cities in contem porary China.

Cities,2003.

[17]Beaverstock,J.V.;T aylor,P.J..A roster of w orld cities.Cities,

1999.

作者简介:刘玉芳,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12-29

The R esearch of Comparing Beijing with I nternational Cities

LI U Y u fang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21st century,Beijing announced that it will achieve the strategic g oal of building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I t will build a basic framew ork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20101The article selects population,economy,transportation,air2flight transportation indexes to evaluate Beijing.C om paring Beijing with international cities of New Y ork,T oky o,London,Paris,S ingapore and H ong K ong,we will find the distance between Beijing with international cities.S ome measures are suggested for accelerating Beijing’s international step.【K eyw ords】International City;Beijing Metropolis;Indexes C om paris on

城市经济刘玉芳: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110 城市发展研究15卷2008年2期Urban S tudies V ol.15N o.22008

文档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刘玉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1)【摘要】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国际城市;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指标比较【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基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