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西财经大学08-09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37:07
文档

江西财经大学08-09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

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9033授课课时:48课时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本科试卷命题人试卷审题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推荐度:
导读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9033授课课时:48课时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本科试卷命题人试卷审题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9033                    授课课时:48课时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适用对象:本科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题人                         .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4.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 )

      A.主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表现 

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话表能和尚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主张(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主观意识是运动的主体 

6.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7.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8.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9.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0.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1.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 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 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 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12. “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  

       A.都是正确的                  B.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C.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D.都是错误的

13.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

      A. 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

         的区别 

      B. 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

      C. “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

      D. “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

         合乎必然的存在

1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6.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D.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17. 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    )

     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18.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9.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0.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   )

     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二、辨析判断题(判断命题是否正确,并简明扼要地加以分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3、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4、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论。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4、为什么说资本积累会导致两极分化和失业现象?

四、材料分析题(仔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

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锉辱,不可以成德。” ——(《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85、86页。

      材料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 (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以上材料引自《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5卷,第306、222页

      请回答:

      (1) 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其属于何种发展观。

      (2) 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其属于何种发展观。

      (3) 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

瑙鲁位于夏威夷与澳大利亚之间,距赤道56公里,土地面积21平方公里,大小相当于一个中型机场,人口1万多,其中有外籍劳工3000多人。然而就是这个小岛却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磷矿。

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共和国曾跻身于全球富国的行列。但是目前,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在这个小岛4/5领土的无序开采,使磷矿的开采越来越少。晋任瑙鲁总统金•克罗杜马承认:“过去曾经是热带天堂的地方,现在变成矿产沙漠。这是人类不懂得对养活自己的土地资源加以保护的沉痛教训。”

瑙鲁繁荣的象征是大量的汽车,平均每个家庭有汽车两辆,尽管整个小岛上只有一条公路,虽然很富有,但大部分瑙鲁人仍居住在为子女多的家庭修建提供的住房里。目前,瑙鲁每对夫妇平均生育4~5个孩子。

食品结构的改变在慢慢杀死瑙鲁人。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5岁。多数人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25岁以上的人中,有30%患糖尿病。国家正是这些病痛的制造者!获得了磷矿收入的一半利润,用来养活自己的人民。

      现在瑙鲁人仍然无动于衷,他们还在继续寻找磷矿,而不考虑明天!

  依据材料请回答:

  (1) 瑙鲁的繁荣和富有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什么?略加分析。

  (2) 从瑙鲁的生态环境现状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五、作文题(根据下列要求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共20分)

据人民网报道:前不久,安徽省肥东县发生了3.5级地震,安徽首次启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居民发送百万余条地震最新信息,合肥市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发布震情消息,迅速稳定了民心。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如果不及时向公众通报信息,不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容易谣言四起,影响稳定。某地突发停水事件后,没有及时说明原因,造成民众恐慌性储水;今年2月,某市出现“地震”谣言,造成数万居民露宿街头。

恐慌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信息畅通。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突发事件,主动澄清事实,提供合理建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消息不仅不能缺失而且不能滞后,的声音只有“跑”到谣言前面,才能争取到主动权。

——信息来源网址:http://cpc.people.com.cn/GB/093/099/9154913.html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相关基本原理的学习体会,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对谣言、信息公开或言论自由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要评论。  

文档

江西财经大学08-09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

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9033授课课时:48课时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本科试卷命题人试卷审题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