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 | 教师 | ||||
| 使用教材 | 服装设计 | 课题 | 美学法则—节奏 | ||
| 年级 | 职高二年级 | 课时安排 | 4课时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服装中的节奏 (2)节奏在服装中有哪些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款式中能够体会并运用节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节奏运用的兴趣。 (2)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 ||||
|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款式中能够运用节奏。 | ||||
| 教学难点 | 节奏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服装设计基础教材的第四模块中的内容,是服装设计的美学法则之一,通过节奏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服装设计的美学法则。 | ||||
| 学情分析 | 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感知比较丰富,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但是专业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 | ||||
| 教 学 过 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分析讲解,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四)布置作业 | 一.导入: 用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教师活动:刚才的音乐很欢快,节奏感很强,让人能够很快的跟唱,那么在音乐中的节奏有这样的作用,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发现节奏呢? 教师总结:节奏是一种有规律、有次序、不断反复的运动形式。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存在着。 二.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认为什么是服装中的节奏,他们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节奏是一种有规律、有次序、不断反复的运动形式。在服装中主要表现为同样或近似的色彩、同样或近似的面料、同样或近似的图形在一套服装中反复出现,使服装具有变化的美感,如直线曲线的有规律变化,皱褶的重复出现、纽扣或装饰点的聚散,色彩的强弱明暗层次等。 2.教师提问:他们的节奏用什么来表现,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是有规律的节奏和无规律的节奏。 有规律——构成元素,有次序的形式 无规律——构成元素,无规律、变化的形式 三.课堂实践 如果用近似的图案来表现一条连衣裙,可以怎么样来运用节奏的美学法则?(教师示范,让学生来画出其余的两个节奏体现)。 用自己的面料小样作为元素,来设计衣服,分别运用这两种节奏的美学法则。 |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单独发言,阐述他们认为的服装节奏。 学社归纳 学生动手实践 | 【设计意图】本课通过音乐,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图的观察,更加形象生动的使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绘画,检查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情况 | ||
| 板 书 设 计
| 服装设计美学法则 板书: 一、节奏 1.概念 2.运用 二、有规律节奏 三、无规律节奏
| ||||
教 学 反 思
| 本次课的设计理念是: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动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设计的概念和理念。 2、培养学生接受信息与合作能力,课程中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着重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意和构思,消化理解所学知识;考察学生对理念的掌握。 通过这次课我认识到:学生面对大量的理论知识,不敢兴趣,有些生活中知道的知识,提到理论的高度就会变得不清楚,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把书中的理论知识尽量的用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联想,学会分析,从而学会运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