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看布线产品广告或许多布线线缆与配件的产品目录时,不知情的读者可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六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并会误以为市场上已有许多可满足严格布线规范的布线组件和系统。
但是,许多人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当前自称符合六类规范的很多产品所采用的组件(特别是信息模块和插头)实际上只能满足超五类系统的要求。因此,用户有必要了解六类规范的进展情况。布线系统厂商在作出承诺时往往夸大其词,最终用户在选择产品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六类/E级标准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到目前为止,ISO/IEC几乎是在以闪电的速度来制定六类(E级)规范。最初的六类规范草案已于1997年9月提交讨论。在该草案中规定了六类系统的可用信道带宽为200MHz(以达到标准中最大频率下的正ACR规定)。在1998年1月举行的会议上,其它信道参数也被提交讨论。在1998年5月举行的会议上,ISO/IEC达成了总协定,支持这些信道参数(参见表1)。
凡是六类规范所认可的布线系统都必须满足标准中所规定的在最坏情况下操作环境的要求,因此,最终用户应保证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
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铜线信道链路长度为100米,其中有90米的水平电缆(实心导线)、10米的绞合连线(用于工作区、跳线和设备连线)和四个连接器,如图1所示。这一定义允许在配线间内使用一个交叉连接,在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中使用一个可选的归并点。
六类性能承诺
许多布线系统厂商都声称能够提供符合六类标准性能要求的布线产品,但是我们建议最终用户在选择布线系统前,不要轻信厂商的承诺,因为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并不能满足在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以下是许多声称其产品符合六类建议规范的布线系统厂商使用的一些常用的营销手段:
(1)能否相信典型结果、额定结果、平均结果或平均最坏情况结果等说辞?
某些厂商在其布线产品和系统规范表中经常使用诸如典型结果、额定结果或平均结果之类的说辞,有时也用这些参数来说明其产品符合六类规范。额定值或平均值可能对产品的质量统计有用,但不足以保证该系统符合六类规范。平均值取决于测量的样本及样本数,因此不能保证其100%的准确性。平均最坏情况值听起来要好于单纯的简单平均值,但因为平均最坏情况值只是产品最坏情况的平均值,因此仍不具备100%的准确性
(2)使用不对称信道来对产品进行测试
信道的定义非常简单,但如果信道是不对称的,比如在仅使用三个连接、交叉连接或插座使用不同的硬件类型以及对信道两端的测试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等情况下,信道的定义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复杂。
例如,某些厂商声称其产品在3个连接器的信道性能上可以达到六类规范的传输要求,即没有可选的归并点。由于信道是不对称的(在信道的一端使用两个连接器,在另一端使用一个连接器),那么了解信道性能的测量是在哪一端进行的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图2)。信道任何一端的各项参数都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特别是那些易受邻近连接器数目影响的参数,如近端串扰(NEXT)和回波损耗(Return Loss)。如果有厂商自称其产品在3个连接器的信道上可以达到六类规范的要求,那么其对信道的测量必须从具有两个连接器的一端开始(在这一端使用的组件性能最低)。
当在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连接件时,某些类型的非RJ 45连接件(允许端接配线间)可能表现出优于RJ 45连接器的一些六类性能,但这种性能的提高是以跳线长度为代价而实现的。某些厂商在接线间和工作区插座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硬件,并声称这种做法符合建议规范,这实际上是对用户的一种误导。在信道中使用的最低性能的组件都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参见图3)。
显然,当信道一端使用两个连接器,而另一端使用一个连接器或信道两端使用不同的硬件时,仅通过对信道两端的测量结果取加权平均值并不能保证其精确地代表了最坏情况下的信道性能。
(3)是链路还是信道?
由于ISO/IEC已经达成了信道规范总协定,因此现在存在争议的主要是组件规范和链路规范。某些厂商可能会在不改变信道规范的情况下,偷换信道和链路的概念。
链路(通常是指基本链路)在信道一端仅包括一个连接(没有交连,见图4)。为了防止系统的传输性能降级,链路将使用更加严格的规范。综合布线中的光纤熔接,8路视频光端机和4路视频光端机好用。个别厂商依据信道规范声称其链路符合六类标准是一种意在误导用户的行为。
(4)提供纯电缆规范或者缩短信道长度
诡称其产品可以满足六类规范的其它一些较为明显的手段还包括:以纯电缆规范来糊弄用户以及通过缩短被测信道的长度来掩盖其产品的ACR缺陷。在设计布线系统时,必须考虑所有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能够对所有参数进行必要的微调。纯组件规范并不能保证产品符合信道规范。
六类布线标准正式的重要意义
六类布线的测试标准已经于6月20日正式发布,标准号为ANSI/TIA/EIA568B。该标准包括三大部分:B.1-总则;B.2-双绞线;B.3-光缆。该标准经过了近5年时间的讨论,先后出台了10多次草案标准,现在终于被正式颁布。不久之后(8月份左右),欧洲相应的ISO标准也将出台。那么六类布线标准正式颁布的意义和特点何在呢?
1. 六类产品成熟的标志:
首先,六类标准的正式颁布说明了目前的六类布线产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最早被称之为六类的布线产品至今已经有几年的时间,随着这几年技术以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布线厂商的六类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这就促使了最终标准的正式通过。那么对用户来说其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有了6类的正式标准,代表着其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用户可以放心的选择六类产品。此外在安装了六类产品后可以用正式的标准来进行认证测试,从而有了可靠保证。在正式标准颁布之前,有些厂商使用厂家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布线测试,而这些标准往往和国际标准有所出入,有了正式的6类标准以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2. 标准的一致性:
新的标准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北美的568B和欧洲的ISO标准已经十分接近,二者的差别很小。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上使用就非常方便。不论使用哪个标准都是可以的。以前那种使用其中一个标准测试并得到通过的结果,而使用另一个标准测试就得到不通过结果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3. 测试模型的变化:
新标准中对于测试模型也有了重要变化,既废止了基本链路(Basic Link)的定义,而采用永久链路(Permanent Link)的定义。基本链路的测试过程中包括了测试接入线的误差,而六类的标准非常严格,留有的余量非常小,这样测试线的误差已经不能不考虑。目前市场上测试仪所配备的大部分适配器都是基本链路适配器,例如,福禄克网络的DSP-4000/4100/4300系列数字式电缆测试仪随机大都配有基本链路适配器。在测试过程中容易导致误差大,甚至会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将那些本身合格的链路错判为不合格。基本链路适配器和永久链路适配器的最大区别是永久链路适配器的质量非常高而且非常耐用,其引入的误差也非常小。因此目前很多的基本链路适配器都必须更换为永久链路适配器才可以满足六类测试的需求,例如福禄克网络的DSP-4000/4100/4300系列数字式电缆测试仪都可选配或本身就配有永久链路适配器。关于通道(Channel)的定义测试没有变化,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测试通道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通道的测试需要连接跳线(Patch cable)。需要指出的是六类跳线必须通过原厂商购买,用户自己已经不可以做。通道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链路能否支持网络的应用,但目前还没有实际高速网络应用。
4. 更加严格的施工工艺:
安装优良的六类布线工程,对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六类系统的链路余量已经很小,一般链路的NEXT余量只有2至5个dB(与链路长度有关),使用五类的施工工艺进行六类的施工很难得到通过的测试结果。例如,现在很多六类线的线缆都使用高质量、转动更轻的线轴,其目的是减小脱拽电缆的拉力。此外电缆的扭曲,挤压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的工具、卡线钳、卡刀都会使链路的性能下降,从而不能通过测试。因此,所有准备安装6类系统的用户一定要特别关注施工商或承包商的施工质量。最好的选择是使用有六类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并且对其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估。
5. 认证测试的重要性:
六类系统的认证测试比原来的五类或超五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六类系统的投资很大,因此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投资的质量。另外,目前基于六类双绞线的网络应用还没有达到实用阶段,也就是说目前安装的六类系统目前还无法用实际的网络来检验其是否可以良好地支持高速网络,例如1000Base-T以及1000Base-Tx。所以认证测试是唯一可以确保将来可支持高速网络应用的最佳方法。关于网络和介质的关系及将来的发展将做后续介绍。
六类布线标准的最终发布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它标志着六类产品的成熟;进行认证测试有了依据;用户的投资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网络介质以及网络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