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是用五大振兴来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具体措施。乡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每当黎明闻鸡鸣犬吠,每当黄昏见炊烟袅袅,每当佳节街头巷尾人们熙熙攘攘,这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图景。农民富、产业兴、农村有人气,要实现这样一个美丽的图景,就需要五大振兴共同发力、共同作用,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第一,产业振兴
产业如何振兴?一是要发展优势产业。“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沈晦在描述松阳的时候用的一句话,因此这个松阳也被看作诗人笔下的桃花源。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则把松阳称之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因为,宜居这里的人们早年的贫穷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缺少财力、物力的他们保存了上百个让人惊艳的古村落,成就了最后的江南秘境,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村庄,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止,现代生活似乎没有融入这里。这个浙江西南部的小镇——松阳被誉为世界的天堂。如今,松阳县坪田村已经改造了闲置的老房子,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将农业文化与城市文明相碰撞,老房子有了新气象,世外桃源焕发了新生机,乡村人气大涨,一派乡村振兴的新景象。乡村的振兴“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湖北潜江,小龙虾趟出的三产融合之路,用“农户+公司”的模式,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点就是必须要实现产业振兴,产业让乡村有活力。在城市里打拼困难的人们,或者在城镇化进程开始出去打拼的人,他们已经老了,这些人可以回到农村,农村有了基本的产业做支撑,他们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既留得住乡愁,也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三是走科技兴农、智力支农的道路。马克思指出,“机器的改良和化学的进步使肥料具有了有用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科技进步“使得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的,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说在最初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必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四是发展规模经济。以工业化的方式从事农业劳动,“使小农明显地看到通过联合进行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我们需要的是日益增长的生产……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处理等等,应当在农业中广泛采用。当人们具有的科学知识、耕作技术手段,如机器等,如果不实行大规模的耕作,就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大规模的耕作,既然证明比小块的和分散的土地耕作远为优越,要是采用全国规模的耕作,难道不会更有力地推动生产?”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让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来经营大规模的农业,只有在这种巨大的规模下,才能应用一切现代工具、机器等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通过“实行强制性的干涉”,形成“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这也体现了要实现产业振兴,既要有“看不见的手”——运用市场规律整合资源、重新配置,又要有“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第二,人才振兴
有产业才能留得住人,第二个振兴就是人才振兴。发展农业产业,提倡人才回乡。明确农村一定要后继有人,因为乡村振兴,人是关键,有了新鲜血液的持续输入,振兴乡村才不是无稽之谈。“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开垦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人才振兴需要的是新型的职业农民,一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些真正的“新乡贤”,他们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需要爱农村、爱农业、懂生产、懂市场、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人,恩格斯指出:“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让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作为“领头羊”,带领老乡增收致富,带动家乡振兴发展。
第三,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要让古老的农村焕发文明新风,就要发挥文化的作用。“消除城乡对立,提高农村文化水平,甚至消除穷乡僻壤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当农村“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农民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观念全面转变”。让农民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农村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构建起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乡村文明,增强乡村气质。惠州因地制宜借助本土文化打造特色乡村文化,以渔民文化创造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并以“百姓幸福舞台”等措施进一步净化乡村风貌,渗透到村民的生活中。增强农村的文明程度,法德同治、道德浸润群众心灵,成为这里一个重要的特征,农村整体风貌发生了变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振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四,生态振兴
有了产业作支撑,有了人才作动力,又有了文化振兴作为软实力,生态振兴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才能排除”。生态文明的价值堪比经济价值。乡村拥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乡村田园风光,美丽而富有诗意,也许这就是城市居民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我们农村的村容村貌,这是农村发展的独特优势。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更应该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产业振兴打造和提升乡村价值,通过生态振兴打造和提升乡村“颜值”,使乡村兼具价值与颜值,这样的美丽乡村是我们所有人向往的地方。正如习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浙江安吉县是率先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入选了全国幸福百强县。在有了一个基本的物质积累之后,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人文的、生态的软环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生态振兴过程中,没有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量变引起质变,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第五,组织振兴
一方面,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我们看当年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它成立的“村企一体”性质的小岗村创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年终村民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分红。通过这样的一些经济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带领农民实现,更好地实现双赢的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几大振兴的一个共同任务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乡村的建设是需要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借鉴参考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情况,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这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多,我们要努力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解决乡村问题的路径,走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发挥中国智慧,实现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