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 | |||
| 教材分析 | ||||
| 1.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 ||||
| 学情分析 | ||||
| 1.在作业测试中,少数学生很粗心,做完后从不检查,所以在教学中,每讲完一道题,我都带领他们进行检查,让他们形成一种纠错、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2.四年级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和平行,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 3.这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多部分学生课本上的习题不会主动去完成,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有依赖性,不自觉。 | ||||
| 教学目标 | ||||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四边形的关系;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难点:用集合圈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 ||||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 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三、实际操作,巩固拓展。 | 出示问题:谁来说说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他们都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1.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小棒拼图的形式让学生去研究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认识梯形(出示平行四边形,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一刀,把它分成两个图形,大家注意观察,分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3.应用概念判断(出示题目进行判断) 4.明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给四边形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同学拼出的美丽的平形四边形与梯形。 | 回答问题 
 
 
 
 动手、讨论、回答、展示 用七巧板拼图 |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并引入新课,自然过渡 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汇报交流、整理归纳,体现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知。 过分组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 |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 1.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 ||||
| 教学反思 | ||||
| 上完这节课,我反复琢磨,其实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在让小组讨论四边形分类的过程中,没能很好的运用归纳、总结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来分类,弄得学生没有了头绪,所以在反馈的过程中,学生只顾说自己的分类结果,却缺少了经验的总结,这样会导致学生死板硬套,没能把知识融会贯通。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