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同一个视野中所见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白细胞
3.为提高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会让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原因是长期在高海拔地区训练能使他们血液中哪种成分的数量增加?(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4.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 )
A.发炎 B.贫血 C.缺钙 D.血浆
5.下列三组血细胞中,成熟后都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上述三组都无细胞核
6.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维生素或无机盐缺乏症的是( )
A.夜盲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坏血病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7.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
A.血细胞数量正常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8.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下列哪一选项中的成分完成的( )
①血浆 ②红细胞 ③白细胞 ④血小板 ⑤血清.
A.①② B.②⑤ C.①③ D.④⑤
9.高原地区生活的居民,脸上常出现“高原红”,是因为血液中( )含量普遍较高.
A.白细胞 B.血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
10.根据下列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B.图乙中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线段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1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而需要输血,此时最好输(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全血
12.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
B.“切脉”时感受到跳动的血管是动脉
C.手臂上的“青筋”是毛细血管
D.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3.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他触摸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和静脉
14.下列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的是( )
A.肱动脉 B.颈动脉 C.股静脉 D.毛细血管
15.某人上臂受伤出血,血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该损伤的血管名称和止血部位是( )
A.静脉,远心端 B.动脉,远心端
C.静脉,近心端 D.动脉,近心端
16.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器官→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器官→静脉→心室
C.心室→动脉→器官→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器官→静脉→心房
17.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最关键的是( )
A.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B.静脉血管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C.动脉血一定是含氧丰富的血
D.静脉血一定是营养物质丰富的血
18.人体内氧浓度最大的部位是( )
A.动脉血 B.肺泡内
C.静脉血 D.肺部毛细血管
19.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
C.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
20.下列关于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含养料少的血液
C.流回心脏的血液
D.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21.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22.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④只能朝向心室方向开闭
B.图中A内是经过肺循环回来的血液
C.图中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
D.图中②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23.甲、乙、丙三人一起外出运动,丙受重伤急需输大量血,丙的血型为B型,甲为 O型,乙为A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
24.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对比来进行的,准确率可达99.99%.下列不能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材料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白细胞
C.父亲精液样本 D.成熟的红细胞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5.在“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的实验中,人体的10毫升血夜和抗凝剂混合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填字母)
(2)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 来运输。
(3)能吞噬病菌的结构存在于图中的 ,能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的结构存在于图中 。(填字母)
(4)由实验现象可知血液由 和 组成。
26.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及“人血涂片”,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使用 倍显微镜观察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图1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 (填标号)
(3)用湿棉絮包裹的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图2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白细胞。当⑤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容易得 病。
(5)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野,[⑧] 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行。
27.为了让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从而阻塞血液循环,甚至引起死亡。北雅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一:模拟血型的鉴定
| 血液 | 模拟血液 | 血清 | 模拟血清 | 
| A型 | 豆浆 | A型 | 碘液 | 
| B型 | 淀粉溶液 | B型 | 鲜橙汁 | 
| AB型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
| O型 | ① | ||
| 豆浆 | 淀粉溶液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清水 | |
| 碘液 | 无沉淀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无沉淀 | 
| 鲜橙汁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2)表一中的淀粉溶液模拟 型血液,①处应填写 。
(3)从表二可知,A型血可以接受的血型有 。
(4)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为原则。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分为: 和 。
(2)当膈肌、肋间肌处于 状态时,气体进入肺。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 部位被利用.
参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解】:柠檬酸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特性,又叫抗凝剂。因此将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
若不加抗凝剂血细胞凝固成为血块,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
故选:D。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同一个视野中所见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白细胞
【解】:A、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故A错误。
B、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目最多。故B正确。
C、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1/4,为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故C错误。
D、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故D错误。
故选:B。
3.为提高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会让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原因是长期在高海拔地区训练能使他们血液中哪种成分的数量增加?(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解】: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增多,增大对氧的运输能力,因此过一段时间后高原反应消失。
故选:A。
4.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 )
A.发炎 B.贫血 C.缺钙 D.血浆
【解】:A、人体发炎,白细胞会增多。A错误;
B、贫血是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引起的。B正确;
C、缺钙易儿童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会减少,C错误;
D、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与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无关。D错误。
故选:B。
5.下列三组血细胞中,成熟后都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上述三组都无细胞核
【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普通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故选:C。
6.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维生素或无机盐缺乏症的是( )
A.夜盲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坏血病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合成甲状腺激素原料不足,成人可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B正确;
C、坏血病是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C正确;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不属于维生素或无机盐缺乏症,D错误。
故选:D。
7.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
A.血细胞数量正常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解】: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故选:B。
8.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下列哪一选项中的成分完成的( )
①血浆 ②红细胞 ③白细胞 ④血小板 ⑤血清.
A.①② B.②⑤ C.①③ D.④⑤
【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9.高原地区生活的居民,脸上常出现“高原红”,是因为血液中( )含量普遍较高.
A.白细胞 B.血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
【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高原地区含氧量低,与此相适应,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很高,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D。
10.根据下列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
B.图乙中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C.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则线段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A、甲图A血管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A血管是动脉,而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不是A血管,A错误;
B、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乙图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则A代表的血管是肺静脉,B正确;
C、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图丙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氧气减少,因此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正确;
D、丙图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图丙中显示血液流经血管B时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血管B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A。
1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而需要输血,此时最好输(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全血
【解】: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如: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故选:A。
12.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
B.“切脉”时感受到跳动的血管是动脉
C.手臂上的“青筋”是毛细血管
D.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A、动脉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故A说法正确;
B、切脉时是切的桡动脉,故B说法正确;
C、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故C说法错误;
D、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3.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他触摸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和静脉
【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如中医的“切脉”,按摸到的血管就是桡动脉血管。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的是( )
A.肱动脉 B.颈动脉 C.股静脉 D.毛细血管
【解】:解: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的血管,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可以看到,如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股静脉属于四肢静脉,所以具有瓣膜。
故选:C。
15.某人上臂受伤出血,血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该损伤的血管名称和止血部位是( )
A.静脉,远心端 B.动脉,远心端
C.静脉,近心端 D.动脉,近心端
【解】:“某人上臂受伤出血,血为鲜红色,呈喷射状流出”,表明损伤的血管是动脉;动脉出血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所以该损伤的血管名称和止血部位分别是“动脉、近心端”。
故选:D。
16.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器官→动脉→心室
B.心房→动脉→器官→静脉→心室
C.心室→动脉→器官→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器官→静脉→心房
【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规律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故选:D。
17.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最关键的是( )
A.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B.静脉血管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C.动脉血一定是含氧丰富的血
D.静脉血一定是营养物质丰富的血
【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8.人体内氧浓度最大的部位是( )
A.动脉血 B.肺泡内
C.静脉血 D.肺部毛细血管
【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肺泡内。
故选:B。
19.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
C.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
【解】: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C是肺静脉,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左心房,A不正确。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而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不正确;
C、若b为肾小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只发生了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作用,因此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C不正确;
D、若a为入球小动脉,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含养料少的血液
C.流回心脏的血液
D.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解】: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如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血流速度较快,故选项A不正确;
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是流回心脏的血液,故选项C不正确;
小肠静脉里流动的是含养料较多的静脉血,故选项B不正确,
用逐一排除法,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21.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
故选:B。
22.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④只能朝向心室方向开闭
B.图中A内是经过肺循环回来的血液
C.图中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
D.图中②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解】:A、④表示心脏内的房室瓣,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不符合题意。
B、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图中A右心房内是经过体循环回来的血液,而不是肺循环,符合题意。
C、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所以图中①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左心室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②是主动脉,参与体循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甲、乙、丙三人一起外出运动,丙受重伤急需输大量血,丙的血型为B型,甲为 O型,乙为AB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
【解】:输血的原则是同型相输,输血前还要做交叉配血实验。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血,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应该以输B型血型的血为原则,也可以为丙提供O型血。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24.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对比来进行的,准确率可达99.99%.下列不能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材料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白细胞
C.父亲精液样本 D.成熟的红细胞
【解】:ABC、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父亲精液样本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可以作为DNA亲子鉴定的材料,不符合题意;
D、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作为DNA亲子鉴定的材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5.在“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的实验中,人体的10毫升血夜和抗凝剂混合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A 所示的部分。(填字母)
(2)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 红细胞 来运输。
(3)能吞噬病菌的结构存在于图中的 B ,能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的结构存在于图中 B 。(填字母)
(4)由实验现象可知血液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组成。
【解】:(1)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因此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成分是图中所示的A所示的部分。其主要成分是水,除上述功能外,它还具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
(2)氧气进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图中C红细胞来运输。
(3)能吞噬病毒的血细胞是白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B,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血小板主要存在于图中的B。
(4)由实验现象可知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故答案为:
(1)A (2)红细胞 (3)B;B (4)血浆;血细胞
26.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及“人血涂片”,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使用 低 倍显微镜观察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图1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 ①④ (填标号)
(3)用湿棉絮包裹的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清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 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
(4)图2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⑥ ]白细胞。当⑤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容易得 贫血 病。
(5)图3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野,[⑧] 毛细血管 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行。
【解】:(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即可。
(2)①目镜和④物镜决定物像放大的倍数,放大倍数即二者的乘积。
(3)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4)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当人体有炎炎症时,⑥白细胞的数量将显著增加。当①红细胞数量过少,就会出现贫血症状。
(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3中⑧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故答案为:(1)低; (2)①④; (3)清水;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4)⑥贫血; (5)毛细血管。
27.为了让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从而阻塞血液循环,甚至引起死亡。北雅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一:模拟血型的鉴定
| 血液 | 模拟血液 | 血清 | 模拟血清 | 
| A型 | 豆浆 | A型 | 碘液 | 
| B型 | 淀粉溶液 | B型 | 鲜橙汁 | 
| AB型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
| O型 | ① | ||
| 豆浆 | 淀粉溶液 | 豆浆和淀粉溶液 | 清水 | |
| 碘液 | 无沉淀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无沉淀 | 
| 鲜橙汁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橙色沉淀 | 无沉淀 | 
(2)表一中的淀粉溶液模拟 B 型血液,①处应填写 清水 。
(3)从表二可知,A型血可以接受的血型有 A型和O型 。
(4)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
【解】:(1)该兴趣小组用豆浆、面粉等材判来做此实验,这是一种模拟实脸;
(2)为了保证变量的一,所以表一中的粉液溶液模拟模B型血液,①处应填写清水;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況下A型人输A型血,B型加的人输D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因此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故答案为:
(1)模拟; (2)B;清水; (3)A型和O型; (4)同型血。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分为: 体循环 和 肺循环 。
(2)当膈肌、肋间肌处于 收缩 状态时,气体进入肺。
(3)②所代表的气体是 氧气 ,它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 线粒体 部位被利用。
【解】:(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时,气体入肺。
(3)分析图示中的箭头可知,②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答案为:(1)体循环;肺循环
(2)收缩
(3)氧气;线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