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对氯丙嗪叙述错误的是
A.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有效
B.可使正常人体温下降
C.可加强苯二氮草类药物的催眠作用
D.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E.可抑制促皮质激素的分泌
答案:A。
考点:氯丙嗪的药理作用(2001)
解析:氯丙嗪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妊娠中毒、尿毒症、癌症、放射病等)和一些药物(吗啡、洋地黄、四环素等)所致呕吐。但对晕动病所致(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选项A陈述有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不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且也能降低正常人的体温,所以选项B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氯丙嗪还可加强,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所以选项C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氯丙嗪通过阻断中脑-边缘脑和中脑皮层通路的D2样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所以选项D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此外,氯丙嗪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它能抑制促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选项E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2.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主要的机制是
A.抑制中枢PG合成
B.抑制外周PG合成
C.抑制中枢PG降解
D.抑制外周PG降解
E.增加中枢PG释放
答案:A。
考点: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2001)
解析:解热镇痛药能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PG合成,PG再作用于体温中枢而引起发热。因此本类药物的解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作用的,所以选项A叙述正确,本题选A。
3.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及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是
A.可乐定
B.普萘洛尔
C.利多卡因
D.甘油
E.氢氯噻嗪
答案:B。
考点: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2001)
解析: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心肌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用于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急性心梗、高血压等,所以选项B陈述正确,本题选B。可乐定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利多卡因主要用于麻醉和抢救心律失常,甘油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肌缺氧,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也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氢氯噻嗪主要抑制髓袢升支皮质部对Na+和Cl-的重吸收,使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是一种中效利尿药,有降压作用。 所以选项A,C,D,E的药物并不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及抗心绞痛作用,不符合题意。
4.下列对心房颤动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A.强心苷(甙)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维拉帕米
E.普萘洛尔
答案:C。
考点: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2001)
解析: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而不用于房颤,所以选项C陈述有误,符合题意,本题选C。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两类:1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以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它们作用于房室结,以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选项A,B,D,E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5.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答案:C。
考点: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不良反应(2001)
解析: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瘙痒、药疹等过敏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所以选项C叙述正确,本题选C。
6.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的利尿药是
A.螺内酯
B.氨苯蝶啶
C.甘露醇
D.呋塞米
E.氢氯噻嗪
答案:D。
考点:利尿药的作用部位(2001)
解析: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及皮质部对Cl-的主动重吸收和Na+的被动重吸收,使原尿中的Cl-、Na+浓度增高,而使髓质间液的NaCl浓度降低,从而分别影响了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使大量等渗尿液排出体外,产生强大利尿作用。所以选项D陈述正确,本题选D。其他常用的利尿药主要根据其作用部位:(1)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 噻嗪类、氯噻酮等,为中效利尿药。(2)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 螺内酯(醛固酮抑制剂)、氨苯蝶啶等,为留钾利尿药。(3)尚有不归属于利尿药而又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即黄嘌呤类(如氨茶碱)、成酸性盐类(如氯化按)以及渗透性利尿药(该类药物现分类为脱水药,如甘露醇)。选项A,B,C,E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选项。
7.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阻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增强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
D.降低血中钙离子浓度
E.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答案:C。
考点: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机制(2001)
解析: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加速抗凝血酶Ⅲ(ATⅢ)对多种凝血因子(Ⅱ,Ⅳ,Ⅹ,Ⅺ,Ⅻ等含丝氨酸残基的蛋白酶)的灭活,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所以选项C陈述正确,本题选C。
8.对ß2受体有选择性激动作用的平喘药是
A.茶碱
B.肾上腺素
C.沙丁胺醇
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
答案:C
考点:平喘药的作用机制(2001)
解析:沙丁胺醇为β2受体激动剂 ,对β2受体有较强选择性,对α受体无作用。所以选项C陈述正确,本题选C。茶碱(theophylline),能松弛平滑肌,兴奋心肌,兴奋中枢,并有利尿作用。肾上腺素 对α和β受体都有强大激动作用。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膜稳定药,无松弛支气管及其他平滑肌的作用,也没有对抗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的作用。异丙肾上腺素选择作用于β受体,但对β1和β2受体无选择性。所以选项A,B,D,E陈述有误,为错误选项。
9.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唑是
A.粘膜保护药
B.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C.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D.H2受体阻断药
E.M胆碱受体阻断药
答案:B。
考点: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2001)
解析:奥美拉唑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氢钾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由于氢钾ATP酶又称做"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所以选项B叙述正确,本题选B。
10.糖皮质激素不用于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B.血小板减少症
C.中毒性休克
D.骨质疏松
E.脑(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答案:D。
考点: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2001)
解析: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有: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6, 糖皮质激素可治疗病情严重,病变广泛,伴重度症状的机型粟粒型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或急性结核性脑膜炎及其它浆膜炎症。所以,骨质疏松不是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本题选D。选项A,B,C,E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1.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是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阿昔洛韦
D.吡嗪酰胺
E.卡那霉素
答案:B。
考点: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2001)
解析:异烟肼,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而轻。偶见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麻木感、烧灼感、针刺样痛。所以选项B陈述正确,本题选B。利福平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刺激症状,恶心厌食。少数病人可见肝脏损害,出现皮肤黄染。吡嗪酰胺对肝脏毒性较大,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关节痛、高尿酸血症。卡那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损害,表现为眩晕、耳鸣、耳聋、严重者应及时停药,肾功能严重减损者不宜使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皮肤瘙痒或荨麻疹、皮疹、发烧、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血液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值升高、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轻度升高等。选项A,C,D,E不符合题意。
12. β内酰胺类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
D.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细菌DNA合成
答案:A。
考点: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制(2001)
解析: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所以选项A陈述正确,本题选A。
13.克林霉素
A.具有较强抗绿脓杆菌作用
B.主要用于金葡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C.为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
D.具有抗DNA病毒的作用
E.对念珠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答案:B。
考点:克林霉素的抗菌谱(2001)
解析: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及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对各种肺炎包括小儿吸入性肺炎、腹腔、女性盆腔厌氧菌感染、褥疮引起败血症均有效,与庆大霉素合用对肠穿孔导致的腹腔内感染有疗效。所以选项B陈述正确,本题选B。
14.喹诺酮类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
D.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E.抑制细菌DNA合成
答案:E。
考点:喹诺酮类的抗菌机制(2001)
解析:喹诺酮类是抑制细菌DNA合成酶之一的回旋酶,造成细菌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呈选择性杀菌作用。选项E陈述正确,本题选E。
15.阿昔洛韦
A.具有较强抗绿脓杆菌作用
B.主要用于金葡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C.为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
D.具有抗DNA病毒的作用
E.对念珠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答案:D。
考点:阿昔洛韦的药理作用(2001)
解析:阿昔洛韦主要对抗疱疹病毒,特别是对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及Ⅱ型作用最强,对
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则较差(弱8~10倍)。对EB病毒亦有抑制作用。对巨细胞病毒(CMW)仅高浓度才能抑制。选项D陈述正确,本题选D。
16.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
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
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答案:B。
考点:药物的副反应(2002)
解析:药物副反应是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利副作用,是在安全用药剂量内也无法避免的,所以选项B陈述有误,本题选B,选项A,E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药物副反应一般较轻微, 所以选项C陈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另外,副反应是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涉及多个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故选项D陈述正确,同样不符合题意。
17.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为
A.扩瞳、调节麻痹
B.扩瞳、升高眼内压
C.缩瞳、调节痉挛
D.扩瞳、降低眼内压
E.缩瞳、升高眼内压
答案:C。
考点: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2002)
解析: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直接激动M受体,对眼及腺体作用强。对眼的作用包括:(1)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其收缩。(2)减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紧,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扩大,易于房水回流。(3)调节痉挛。激动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其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近视。对腺体的作用是使腺体分泌增加,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最为明显。所以选项C为正确选项,本题选C。
18.β受体阻断药
A.可使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B.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C.促进脂肪分解
D.促进肾素分泌
E.升高眼内压作用
答案:B。
考点: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2002)
解析: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1心脏:阻断心脏β受体,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和心收缩力降低,血压稍有下降。2血管与血压:β受体阻断药对正常人血压影响不明显,而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3支气管:β受体阻断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4代谢:β受体阻断药可减少游离脂肪酸自脂肪组织的释放。5肾素:β1受体阻断药能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肾素的释放,其作用部位可能在肾小球球旁细胞的β受体上。所以选项B陈述正确,本题选B。
19.在动物实验中,观察氯沙坦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测定
A.肾素活性
B.ACE活性
C.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含量
D.其抗ATⅡ受体的活性
E.尿量改变
答案:D。
考点:氯沙坦药理作用机制(2002)
解析:氯沙坦是一种具有口服活性的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生物活性,所以观察氯沙坦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测定其抗ATⅡ受体的活性,所以选项C陈述正确,本题选C。选项A,B,D,E陈述有误,为错误选项。
20.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A.甲磺丁脲
B.奎尼丁
C.阿司匹林
D.口服避孕药
E.羟基保泰松
答案:D。
考点:药物的相互作用(2002)
解析:双香豆素类可抑制体内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合成,而避孕药却能使其增加,从而降低双香豆素类药物的效果,故不宜在治疗期间服用避孕药,所以选项D陈述正确,本题选D。而A,B,C,E均能使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增强,不符合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