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前进法。火灾发生时烟雾聚集在上部空间,所以在逃生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毛毯隔火法。将毛毯等织物夹在门上,并不断地往上浇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抑制火势蔓延,从而增加逃生时间。
使用求救信号。如果火势已经到了不能出门时,可以在阳台或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如果是在夜间可以打开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目标。
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等竖直管线时,可以借助其下滑到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免在逃生途中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棉被护身法。可以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盖在身上,当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
毛巾捂口鼻法。火灾现场温度高烟气毒性大,因此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达到降温及过滤作用。
搭桥逃生法。在阳台、屋顶等地方,用木板等坚固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上,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楼梯救急法。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注意: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
卫生间避难法。如果实在无路可逃,可以在卫生间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
巧用身边灭火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与小火打交道。有时家中或者单位里发生小火,人们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到处去找灭火器来灭火,甚至等待消防官兵的救援。其实,您身就有不少简易“灭火剂”,利用它们,您一样能第一时间将小火灭掉。
锅盖。家中烧菜时,油锅起火是最常见的小火。遇到这类情况,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更不能用水浇,否则燃着的油就会溅出来,引燃厨房的其他可燃物,甚至溅伤自己。这时,应该先关掉煤气罐,迅速盖上锅盖。如果惊慌之下找不到锅盖,那也可以用如盆、盖等能起到覆盖切断火源作用的东西,甚至将切好的菜都可以倒入锅内。
湿布。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就是厨房了,如果初起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湿围裙、湿抹布等,直接将火苗盖住,将火“闷死”。
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高温火源下,会迅速分解为氢氧化钠,通过化学作用,抑制燃烧环节的自由基。家庭使用的颗粒盐或细盐均是灭厨房火灾和固体阴燃火灾的灭火剂,食盐在高温下吸热快,能破坏火苗的形态,稀释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所以能使火很快熄灭。
沙土。在室外发生初起火灾又没有灭火器,在用水灭火危险性较大的情况下,可用铁锹撮沙土覆盖,使火窒息而灭。
塑料起火扑救原则
一、各类塑料燃烧性能千差万别
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容易着火且燃烧剧烈。塑料种类繁多,燃烧性能不尽相同。具体来讲,塑料的燃烧性能通常与其分子结构中主碳链分子所含的元素有关。
含氢和碳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容易燃烧,但燃烧得不太猛烈,燃烧速度较慢。
含氧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有机玻璃)、纤维素(又称硝棉塑料)、聚苯乙烯等,极易着火且燃烧猛烈。
含氮的塑料,如尼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通常不易着火,不易燃烧。但聚氨酯例外,其泡沫体容易燃烧。
含氯(或溴)的塑料,如聚氯乙烯,不加增塑剂的话在遇火燃烧时会软化,冒白烟,离开火源后缓慢熄灭。不过,在火灾中,聚氯乙烯能持续燃烧。含有增塑剂的软性PVC(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比硬性PVC自熄性差。有自熄性不意味着不燃,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含氟的塑料,常用于化工设备内衬、高频和高温电绝缘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炊具涂层,如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燃的,但是如果过度加热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燃烧产物与塑料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塑料燃烧产物与塑料的种类、主碳链上所含基团的性质等有关。在火灾中,塑料燃烧产物主要有烟雾、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和燃烧熔滴。
烟雾:如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在火灾中燃烧会迅速产生大量的烟。塑料的发烟规律为: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会热分解,产生很浓的烟雾,采用通风的方法可以驱除部分烟雾,但不能大幅度降低烟雾浓度;一些可燃尽的聚合物在灼热条件下和火焰中会冒烟,但浓度较低;脲醛泡沫塑料无论有无火焰,只要被加热就能产生浓烟,而且蔓延速度很快。
有毒气体:在火灾条件下,任何塑料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有毒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一些种类的塑料燃烧除产生一氧化碳外,还产生其他气体,这些气体与一氧化碳混合致毒性更大。化学成分不同的塑料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种类不同:以碳、氢或碳、氢、氧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在火势猛烈时,这种气体最具危险性;含氮的塑料,如三聚氰胺甲醛和聚氨酯等,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氧化氮和氰化氢,这种混合气体毒性极大;含氯的塑料,如聚氯乙烯,在火焰中或过分加热会产生氯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含氟的塑料,如聚四氟乙烯,在火灾中或过分受热会产生氟化氢气体,该气体具有腐蚀性、毒性。
燃烧熔滴:一般情况下,只有热塑性塑料制品才在受热时熔化和流动,产生可燃烧的熔滴,而热固性塑料制品燃烧不产生熔滴,但聚氨酯泡沫例外。燃烧熔滴的出现,会加速火势蔓延,对安全疏散及灭火都有影响。燃烧熔滴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塑料从火焰区熔化外流并阻止再燃烧,二是熔滴燃烧并产生柏油一样的滴落物。后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可燃气体:塑料燃烧或受热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燃烧或爆炸,当火场氧气浓度改变时,可能导致更猛烈的燃烧或爆炸发生。
三、扑救火灾遵循一定原则
除纤维素外,塑料属于普通可燃性材料,贮存类别属于丙类、丁类,所以,适用于扑救木材及其他普通易燃物品火灾(A类火灾)的方法也适用于扑救塑料火灾。塑料制品厂生产车间及成品库发生火灾后,可根据以下几条原则灭火。
1. 对于一般塑料制品火灾可采用强大的直流水冲击的方法灭火。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可降低燃烧塑料表面温度外,还可以避免塑料熔融或产生燃烧熔滴,以免燃烧熔滴滴落物引燃其他物品,使火势蔓延,人员被灼伤。
2. 灭火的同时应注意转移尚未燃烧的塑料制品。
3. 控制火势,防止蔓延。
4. 水阵地应设在上风和侧风方向。
5. 塑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如果灭火时必须进入烟区,扑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6. 防止燃烧熔滴滴落伤人。在可能有燃烧熔滴的地方灭火时,扑救人员应事先采取防护措施。
家用煤气泄漏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家用煤气泄漏的预防
1.使用煤气时,一定要有人在灶前看管。每天临出门或临睡前要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
2.煤气用具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请专业队伍进行规范安装。使用煤气热水器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3.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不得擅自拆、迁、改造、遮挡或封闭煤气管道设施,不要将煤气表.煤气管等安装在密闭的橱柜内。
4.使用管道煤气的燃具不能和使用其他气体的燃具互相代替,不要在管道上悬挂物品,也不要在管道燃气设备周围堆放杂物和易燃品。
5.有煤气或液化气的家庭最好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
二、处理措施
(一)查漏
当怀疑有煤气泄漏时,可用以下二种方法进行查漏:
第一种方法:任选肥皂、洗衣粉、洗涤剂其中一种,加水制成液体,涂抹在燃具、胶管、旋塞阀、煤气表、球阀上,尤其是接口处,有气泡鼓起的部位就是漏点;
第二种方法:眼看、耳听、手摸、鼻闻配合查漏(注意:千万不要用明火查漏)。
(二)处理措施
如发现煤气泄漏,应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关闭燃具开关及燃具前管道上的开关;
2.杜绝火种的产生,严禁在室内开启各种电器设备,如开灯、打电话等;
3.通风换气,应该及时打开门窗,切忌开启排气扇,以免引燃室内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4.脱下化纤类服装时,不能过快,以免由于静电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5.如果发现邻居家有燃气泄漏,不要按门铃,应敲门告知;
6.到室外拨打当地燃气抢修报警电话或119电话。
一旦有人出现煤气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马上把中毒者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并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进入高压氧仓治疗是重度煤气中毒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用电注意三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电炊具、取暖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铺面而来,而原有的线路却没有及时得到更换改造,电线的超负荷运行常常引发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电,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电气化生活,但若使用不当,“电老虎”也会咬人,除了会发生触电事故外,由于电器使用不当等原因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也十分普遍。纵观各例火灾成因,尤以电器火灾突出。
电器着火中,比较危险的是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如果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即使关掉电源,拔下插头,它们的荧光屏和显像管也有可能爆炸。为了有效地防止爆炸,应该按照下列方法去做:电视机或电脑发生冒烟起火时,应该马上拔掉总电源插头,然后用湿地毯或湿棉被等盖住它们,这样既能有效阻止烟火蔓延,一旦爆炸,也能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注意切勿向电视机和电脑泼水或使用任何灭火器,因为温度的突然降低,会使炽热的显像管立即发生爆炸。此外,电视机和电脑内仍带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灭火时,不能正面接近它们,为了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视机或电脑。
不安全用电、乱拉乱接电源线,电线老化,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不合格电器,电器长期处于运行或待机状态等直接导致了火灾的发生。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安全无小事,生命最宝贵,警钟要长鸣。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个不安全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而且可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应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从身边点滴的安全小事做起,为了防止电气火灾,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防短路。电线短路有三种情况:接地短路,线间短路,完全短路。短路会造成火灾。
防过负荷。各种导线都有一定的负荷,当电流强度超过导线负荷时,导线温度骤增,可导致绝缘层着火,使附近可燃烧物燃烧,造成火灾。
防接触电阻。如果接触电阻过大,在电流通过时,在接触处会引起发热,直至使电线绝缘层着火,金属导线熔断,产生火花,烧着附近可燃物,造成火灾。为避此患,必须注意:
(1)凡导线与导线或导线与开关、保险装置、电器用具连接时,先要将导线的氧化层、油脂等杂质清除干净,而且连接要牢靠。
(2)6—102毫米截面积的导线,应用焊接方法连接。102毫米截面以上的导线,应采用接线片连接。
(3)应经常对线路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发现接点松动、发热时,要及时处理。电器设备产生火花或电弧,极易引发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燃烧乃至爆炸。
电饭煲安全使用常识
1. 煮饭、炖肉时应有人看守,以防汤水等外溢流入电器内,损坏电器元件。
2. 轻拿轻放,不要经常磕碰电饭煲。因为电饭煲内胆受碰后容易发生变形,内胆变形后底部与电热板就不能很好吻合,导致煮饭时受热不均,易煮夹生饭。
3. 使用电饭煲时,注意锅底和发热板之间要有良好的接触,可将内锅左右转动几次。
4. 饭煮熟后,按键开关会自动弹起,此时不宜马上开锅,一般再焖10分钟左右才能使米饭熟透。
5. 在清洁过程中,切勿使电器部分和水接触,以防短路和漏电。
6. 清洗内胆前,可先将内胆用水浸泡一会,不要用坚硬的刷子去刷内胆。清洗后,要用布擦干净,底部不能带水放入壳内。外壳及发热盘切忌浸水,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湿布抹净。
7. 用完电饭煲后,应立即把电源插头拔下,否则,自动保温仍在起作用,既浪费电,也容易烧坏元件。
8. 不宜煮酸、碱类食物,也不要放在有腐蚀性气体或潮湿的地方。
9. 使用时,应将蒸煮的食物先放入锅内,盖上盖,再插上电源插头。取出食物之前应先将电源插头拔下,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