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51:15
文档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摘要: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化治理结构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制定好继任与离任机制,妥善解决家庭冲突,对家族企业进行制度、管理、文化等的创新,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
推荐度:
导读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摘要: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化治理结构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制定好继任与离任机制,妥善解决家庭冲突,对家族企业进行制度、管理、文化等的创新,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

摘要: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化治理结构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制定好继任与离任机制,妥善解决家庭冲突,对家族企业进行制度、管理、文化等的创新,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公司治理结构牵涉到公司的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和公司能否正常运作的重大问题,而且对于公司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健康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选择何种公司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然而公司治理并未受到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更是为诸多的家族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极大,在根深蒂固的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应该如何开展影响着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质量,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深刻命题。

1.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特征分析

1.股权高度集中

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或企业主个人手中。虽然管理股、技术股等要素股占有一定比例,但在家族企业中并非普遍。由于家族企业受眷顾较少,从银行获得资金仍较为困难,故家族内部解决问题成为一种更便捷、高效的措施,这就进一步导致了股权结构的单一。企业股权归家族所有会使企业具有无限扩张的动力,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在家族企业创业初期曾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由于产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客观上使所有者更深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且有足够的动机和条件确保企业为自己的最大利益运作。

2.原始产权主体界定不清

家族企业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家族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二是家族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界定不清。在家族企业发展的初期,家族成员之间产权不作出明确的界定有其有一定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如家族企业内部出现父子结仇、分家等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只要企业资产不在自然人之间界定清楚,其产权的排他性总是不严格的。

(二)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特征分析

1.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

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高度统一于所有者手中。所有者直接参与经营决策,产权链条短,减少了企业的代理问题。为了家族利益,决策成员在认同家族利益的前提下能够很快达成共识,使得决策效率大为提高。在执行上,由于内部信息沟通顺畅,成员之间容易达成共识,执行得力。

2.外部职业管理者的介入程度较低

由于近亲繁殖,企业内部管理岗位的开放程度仍然很低,特别是重要岗位仍然被严格地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尽管管理人员来源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家族企业中,外部职业管理资源的介入程度仍然很低。

3.设置“新三会”的家族企业的比例在提高,但作用有限

家族企业中虽设立了董事会,但在所有者掌握经营权的状况下,董事会的意见充其量只是建议而已,并不能左右企业主的决策。这说明我国家族企业董事会的监督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家族式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家族企业融资情况

由于一部分家族企业内部管理还很不规范,社会的信任度比较低,从而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声誉。加之我国金融信贷体系以及私营经济信用的不完善,银行对家族企业的贷款控制得比较严,致使家族企业贷款难,因此家族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融通资金。依靠创业主的各种积累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的成本从民间金融市场拆借,成为我国家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2.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人

家族企业的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股权集中致使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缺乏对经验者行为的有效监督,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存在极大的风险。

(二)决策机制的不科学

家长式的“人治”管理方式带来了管理决策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制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多数家族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是老板决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凭经验、拍脑门的决策,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决策风险。凭个人经验决策和决策随意性是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任人唯亲

家族企业内部的裙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选拔有能力的专业经营人员。很多家族企业都是停留在家族、亲戚内部用人的层面上,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四)经营者素质不高

家族企业经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部分人就安于现状,不思发展,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

(五)运营不规范

家族企业在规范运营方面亟待改善。企业普遍缺乏战略规划,什么赚钱就干什么,没有长远打算;不重视制度管理,随意性强,管理透明度低。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制度,但只是停留在表层上,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企业的自律性差,不能严格地遵守国家法律和。企业运营的非规范性,不仅制约企业发展、损害内部利益,而且还可能损害社会利益,给企业带来风险。

(六)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

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后续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更谈不上现代化管理,这必将制约着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对策分析

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既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又在其一定的发展阶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合理性。因而无法简单认为家族企业到底应该采取哪种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否,并不是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更不是必须要在某一个时刻做出取舍的问题。结合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特点,考虑到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善,那么家族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始终保持要效率运转,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由于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区别对待,使得家族企业员工的流动率非常高,加剧了家族企业的人才结构矛盾,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跳槽,造成了家族企业的技术秘密、商业机密容易泄露,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这种弊端使得家族企业对于外来人产生更大的戒心,反过来又加剧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如对家族内成员建立一套科学的资格考评制度,对不胜任企业工作的成员实行退出机制,还应大胆地吸纳族外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

家族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治理机构中的作用;要强化外部董事的作用,不能使外部董事制度流于形式;要规范监事会的运作。增加专业性监事,让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保持一定数量,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同时还应建立家族理事会,家族理事会制定与家族有关的战略,并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部分传递给董事会,董事会制定与企业有关的战略并将其传递给家族理事会。两者之间能很好协调而不超越各自管辖的范围,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的有效治理

(三)制定继任与离任机制

要保证家族企业顺利传递,人的培养和选拔是至关重要的,缺乏继任计划是许多第一代家族企业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交接,应制定完好的继承计划。一方面,对于潜在的继承者,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其对继承家族企业有充分的准备,实现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高度满意。另一方面,对于即将离开控制岗位的CEO,必须进行退休计划安排,这既有助于增加下一代相互合作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继承过程的平稳性。

(四)利用组织妥善解决家庭冲突

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经历过兄弟姐妹反目或其他的冲突,权力和利益是主要导火线。要充分利用两个非正式的组织:家族理事会和家族会议办公室。这两个机构是保证家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也是连接家族成员与董事会、经理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

(五)创新———家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制度创新。在家族企业发展进程中,为保证企业能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应根据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调整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稳步发展。

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主题,家族企业应与时俱进,汲取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变革适应。如在组织管理上采用扁平化结构;在人才管理上,采用不唯亲,只唯贤的人才竞争机制;在研发管理上,推动技术创新,进行传统产品改造,向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渗透等。

3.文化创新。家族企业要进行文化创新,一方面要通过优秀文化的塑造,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营造企业良好的团体氛围,并以此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培养新型的人际关系,使家族企业职工在共同的价值观作用下,自觉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生存并发展的关键就是积极迎合变化的环境,与之相适应,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而正是由于对环境变化不敏感,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家族企业才逐渐落后于时代,最终被淘汰出局。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必然要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发展、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充分尊重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宗益.公司治理热点透视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王彦.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4)

文档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浅析摘要: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化治理结构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制定好继任与离任机制,妥善解决家庭冲突,对家族企业进行制度、管理、文化等的创新,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