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音乐教学、想象力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特点愈发突出的现代社会中,创新正成为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繁荣的动力。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1、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创新的意识、胆量,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创新的意识就会逐渐培养出来。
2、在音乐课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素质,平时注意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如加强乐理,视唱,节奏,唱歌等训练。
3、在音乐课堂中通过音乐创作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创作实践包括节奏创作、旋律创作、音乐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设问境,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动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音乐教学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目标,极端夸大教师的“主导”地位,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长时间地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新学习的兴趣遭到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更谈不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了。所以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各种审美活动中去,尽可能多给他们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并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的尊重。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开发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器乐教学。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传统的音乐教育局限于老师教学生唱,在落实“双基”教学时,枯燥乏味,缺乏学生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器乐教学,以简单易学的乐器(口琴)为学具,学习乐理知识,进行视唱、听音、唱歌、演奏、创作、欣赏等内容的学习,不仅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还能使原来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能帮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旋律的创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功能上具有一般教学机器无法媲美的特点,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教学中教师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的难点,在电脑上形象地显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在乐理知识的学习、音乐家介绍、乐器了解、图谱展示、音乐欣赏等方面具有极广阔的发掘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3、改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国外教改中的教学法。如“发现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利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求,形成主动性,让学生们在玩中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力的表现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重视创作教学,在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音乐学科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作教学,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美感的升华,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个较好的途径。我认为并不只是旋律创作才称为创作,音乐教学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创作教学。
1、节奏创作:学生利用已学的节奏可以进行节奏创作接龙游戏
2、歌词创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掌握词汇的情况,可以进行歌词的改编和创作。
3、动作创作,引导学生进行韵律操、健身操、手指操等的创编,把学生已学的广播体操和看电视学到的舞蹈动作进行提取、变化和组合,创编课前韵律操或课间休息操,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创造实践的潜能。
四、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又一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学校兴趣小组、家庭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力量。开展音乐活动,构建一个课外音乐活动的网络,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实践,还能提供艺术创新的源泉,进而激励学生创新动力,确立创新的理想。这有几种形式。
1、自制打击乐器。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各种打击乐器,在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大小不同、敲击方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学生在自制乐器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2、组织学校器乐队、舞蹈队、合唱队、鼓号队,经常开展训练活动,在演唱、演奏、表演过程中,学生启动多种感官和大脑神经系统,使它们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还要注意与其他表演者的协调一致,刺激和加强了大脑的功能,开发了学生智力,而在表现作品的意境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3、组织校级、班级文艺联欢。利用国庆节、元旦、六一等节日,组织校级、班级文艺联欢会,确定自编自演、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对于节目质量高的班级进行表彰。
4、组织慰问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用自编自演的节目向孤寡老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向英雄模范表示自己的一份崇敬和爱戴等等。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创造能力,还需要孩子情感投入,对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很有帮助。
结论
在音乐中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在音乐活动与实践中由感受美、欣赏美 、表现美所抒发出来的形象,创造出美的事物和美的行为的能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大量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思维力、记忆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及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2、《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3、《新世纪教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