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50:47
文档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再现: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生:“看过”师:你们喜欢唐僧师徒几人吗?生:喜欢。师:唐僧师徒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想帮他们解决吗?生:想。师:第一个问题“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生1: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唐僧和孙悟空每人都分3个桃子,第二种分法,唐僧分4个桃子,孙空分2个桃子。生2:还有一种分法:唐僧分2个桃子,孙悟空分4个桃子。生3:……师:八戒又来了,要
推荐度:
导读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再现: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生:“看过”师:你们喜欢唐僧师徒几人吗?生:喜欢。师:唐僧师徒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想帮他们解决吗?生:想。师:第一个问题“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生1: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唐僧和孙悟空每人都分3个桃子,第二种分法,唐僧分4个桃子,孙空分2个桃子。生2:还有一种分法:唐僧分2个桃子,孙悟空分4个桃子。生3:……师:八戒又来了,要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再现: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

生:“看过”

师:你们喜欢唐僧师徒几人吗?

生:喜欢。

师:唐僧师徒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想帮他们解决吗?

生:想。

师:第一个问题“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生1: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唐僧和孙悟空每人都分3个桃子,第二种分法,唐僧分4个桃子,孙空分2个桃子。

生2:还有一种分法:唐僧分2个桃子,孙悟空分4个桃子。

生3:……

师:八戒又来了,要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个可以得到几个桃子?

生1:他们师徒三人每人都分2个桃子。

生2:不对,八戒饭量大,应该多分,八戒分4个,唐僧和孙悟空每人各分1个。

生3:不行,唐僧是师傅,应多分,唐僧分4个,悟空和八戒每人各分一个。

生4:不行,取经路上,孙悟空贡献最大,应多分,……

师:……

案例分析:

看了这个案例,我认为这位老师从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有问题,他应该好好进行课后反思。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进行教学,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我认为可以。但这位老师作为引导者在提问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我觉得要反思的问题首先是这位老师提问题的方法:问题不应这样提,可以改为“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俩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既然是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就应使学生掌握除法的意义和掌握简单的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不应引导学生纠结在“有几种分法”上。反思的第二点:“2.八戒又来了,要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个可以得到几个桃子?”这个问题应这样提“八戒来了,要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桃子?”这样学生就不会去纠缠在“谁的贡献大,谁多分和谁吃得多谁多分”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上,也不会出现到后来老师无法控制的局面。

教学反思:

我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教学反思的,以教学《百分率》为例:

学情分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的解题思路、方法与分数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特意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类推并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探球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计算。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

3、在探究过程中能把分数知识自觉迁移到百分数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百分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我没有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因为课本例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差距,我是利用刚发给学生的数学测试卷让学生统计:我们班有74人,本次测试有42人红分,10人不及格。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条写在黑板上:

红分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不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以上问题学生已学过,学生自己解答过程没问题。接着我有把问题变了一下,把以上问题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继而让学生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有的学生就忍不住说:“‘和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结果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而已。”我赶紧接着这个学生的话问全班学生:“你们大家同学都有这个发现吗?”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我接着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求出来的红分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叫做红分率,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叫做及格率,不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叫做不及格率,生活这种百分率有很多。然后让学生回忆是如何求出这些百分率的,使学生通过回想求百分率的过程掌握百分率的计算方法。更使学生体会到百分率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含义以及牢固的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我又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我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水和一些白糖,在全班学生的好奇下把白糖慢慢倒入水中。

师:这杯水会有什么变化?

生:变甜了。

师:你们能根据刚才的实验提出用我们刚学的百分率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我把学生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杯水的含糖率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答吗?能解答吗?还差哪些条件?

生:糖有多少?水有多少?

师板书提供数据:糖10克,水190克。

师:现在会计算了吗?

生(口答):10÷(10+190)×100%

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出含糖率的计算公式,并强调含糖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不在后面“××100%100%”就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在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又是百分数的形式。

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进行一些百分率的计算。谁能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各小组内先交流自己举的例子,再反馈并解释意义。)

课后反思:

1、反思教材

本课的知识点主要解决“理解百分率和求百分率”的问题。教材上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对教材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实实在在的走进了“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和有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反思教学方法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通过计算红分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到计算红分人数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百分率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且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知道了百分率的意义后,及时让学生计算含糖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实实在在的走进了“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鲜活和又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反思教学效果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班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应用百分数时仍有困难,这在课后仍需要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学生在计算红分率等时间过长,以致后面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百分率时显得有点仓促,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3)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也做得不够理想,这都是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在下一节课都需要去补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反思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可以说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文档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再现: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生:“看过”师:你们喜欢唐僧师徒几人吗?生:喜欢。师:唐僧师徒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想帮他们解决吗?生:想。师:第一个问题“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生1: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唐僧和孙悟空每人都分3个桃子,第二种分法,唐僧分4个桃子,孙空分2个桃子。生2:还有一种分法:唐僧分2个桃子,孙悟空分4个桃子。生3:……师:八戒又来了,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