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 力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50:42
文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 力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体会物体
推荐度:
导读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体会物体
课题: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讲解相结合。

教学器材:橡皮泥、小钢球、弹簧、小车、磁铁等(上课前将器材分发给各小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一、力的概念

二、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巩固训练

小结

    

课外作业

同学们能用“力”组一些词吗?(学生自然能组很多与力有关的词)。物理上力的含义与汉语词组中力的含义有一定的区别,今天我们就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含义。

生:做一做:

手推桌子;用力拉弹簧;用力捏橡皮泥;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

想一想:

(1)以上活动中谁对谁用了力?(学生能容易的回答此问题)

(2)要有力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物体?(学生容易发现需两个物体)

(3)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时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时受力物体,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根据我们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力的概念。学生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后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2)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利的作用。

生:做一做:

用力捏橡皮泥;用力拉弹簧。

想一想:

(1)橡皮泥、弹簧有什么变化?(学生易回答)

(2)这说明力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做一做:

让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换用不同的方式多做几次。

想一想:

小钢球的运动有何变化?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钢球的运动方向、快慢发生了变化)

(3)这说明力还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小组交流:

讨论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板书)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补充: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快慢的改变。

练一练:

(1)风儿吹弯了路旁的树苗是力改变了     。

(2)2007年2月28日2 时5分,5807次列车途经珍珠泉附近时,大风造成十节车厢脱轨,这说明了       。

生:想一想:

我们打开门时,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那个位置比较省力?力大了容易开,还是力小了容易开?

让三名学生体验打开教室门。

小组讨论:

影响打开门的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

师:(板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生:想一想:

(1)力的三要素比较抽象,怎样才能直观的把它们表示出来。阅读教材,看有没有办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办法)

(2)力的示意图中,怎样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回答。

(3)让学生到讲台,画人沿水平方向拉木箱时,拉力的示意图。

生:做一做:

全体学生都来体会一下:伸开手指并用力拍桌子,有何感受?(手疼或麻)

小组讨论:

手对桌子施力,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为什么手还会感觉到疼?学生回答。

师:引导点拨,得出: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桌子也对手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验一验:

让学生用两个分别放了磁铁的小车来验证。

想一想:

除这些例子外,还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练一练:

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开墙运动起来,这说明                     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若以墙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这个事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说出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学生思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思考:1.“一个巴掌拍不响。”请说出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物理知识?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说出你的猜想。

用“力”组词,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以铺垫。

通过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再通过想一想、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

通过练一练,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同时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评价。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协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训练了如何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联系生活学物理,从生活中感受物理。

让学生体验通过物理模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体会这种物理方法。

从切身感受到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

教师的说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考察了学生的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这种形式的小结,回顾本节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文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 力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体会物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