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55:06
文档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1.5分)(2013•葫芦岛)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A.猴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
推荐度:
导读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1.5分)(2013•葫芦岛)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A.猴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5分)(2013•葫芦岛)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  )

     A.    猴    B.    黑猩猩    C.    长臂猿    D.    森林古猿

考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

解答: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D.

点评:    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方式不同    B.    脑发育程度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祖先不同

考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其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都属于高等的哺乳动物,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解答:    解:A、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A正确.

B、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可见脑的发育程度也不同.B正确.

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C正确.

D、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其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错误.

故选:D.

点评:    知道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解题的关键.

 

3.(1.5分)(2009•德城区模拟)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

     B.    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

     C.    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D.    胎儿通过脐带和乳腺从母体获得营养

考点:    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    此题考查对人的生殖过程的认识.输卵管﹣﹣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胚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    解: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各种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因此,胎儿通过脐带和乳腺从母体获得营养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    胚胎发育过程:精子→输卵管(与卵子相会,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后,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40周后,胎儿成熟,分娩. 胎儿生活在子宫的羊水中.

 

4.(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

     A.    只产生卵细胞    B.    只分泌雌性激素

     C.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D.    输送卵细胞

考点:    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据此答题.

解答:    解: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对其各组成部分的不同功能进行明确的区分是解题的关键.

 

5.(1.5分)(2012•永安市模拟)怀孕就是一粒“种子”植入子宫内膜上,这里的“种子”就是(  )

     A.    受精卵    B.    胚泡    C.    胚胎    D.    胎儿

考点:    胚胎发育过程.

分析: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所以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故选:B

点评:    生物的有性生殖是从受精卵开始的,有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6.(1.5分)(2013•迁安市)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

     B.    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

     C.    “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

     D.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考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心理的变化,思考答题.

解答:    解: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同时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做法,健康度过青春期.

 

7.(1.5分)(2015•东营模拟)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 蛋白质.下面有关蛋白质在人体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    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C.    能为人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D.    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糖类、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可见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重点了解蛋白质的作用.

 

8.(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小丽一家共五口人,其中三人的皮肤很粗糙,且一到夜晚就看不清物体,他们的食物中可能缺少(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据此解答.

解答:    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可见,皮肤粗糙,并且一到夜晚就看不清物体是夜盲症的表现,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

故选:A.

点评:    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缺乏症及食物来源是主要考点,多加注意.可结合表格中的内容比较记忆.

 

9.(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有的病人不能进食,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  )

     A.    葡萄糖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需要葡萄糖

     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储备能源物质

     D.    葡萄糖是组成特体细胞的主要物质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解答:    解:病人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时,需要点滴葡萄糖,这是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选:A.

点评: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0.(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下列不是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A.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    小肠壁内有肠腺

     D.    小肠很长,约5~6米

考点:    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分析:    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 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不符合题意;

C、小肠璧内有肠腺,肠腺能分泌肠液,消化食物,与吸收功能无关系.C符合题意;

D、小肠很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    口腔、食道、胃    B.    消化管和肠腺

     C.    消化管和消化腺    D.    口腔、胃、小肠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以此来回答.

解答:    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12.(1.5分)(2014•厦门模拟)对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学生学习重要,不吃早餐上学,抓紧时间学习

     B.    秀秀最近一到夜晚就看不清东西,吃猪肝对缓解此症状无益

     C.    饭菜多加盐和辛辣物质,吃起来才有味道

     D.    合理膳食,并做到一日三餐,按时就餐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

分析: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解答:    解:A、由上可知,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吃早餐,会影响上午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符合题意.

B、秀秀最近一到夜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食物中,吃猪肝对缓解此症状有益.不符合题意.

C、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辛辣物质等.不符合题意.

D、由上可知,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吃早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3.(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下列消化液中,都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A.    胆汁、胰液、肠液    B.    唾液、胃液、胰液

     C.    胃液、胰液、肠液    D.    唾液、胆汁、胰液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    解:肠液是由肠腺分泌的,里面含有胰腺、肠腺等分泌的胰液和肠液等消化液,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A、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A错误;

B、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化学性消化,B错误;

C、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C正确;

D、唾液、胆汁不能消化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    肠液是由肠腺分泌的,里面含有胰腺、肠腺等分泌的胰液和肠液等消化液,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14.(1.5分)(2014•迪庆州模拟)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是(  )

     A.    鼻    B.    气管    C.    呼吸道    D.    肺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解答:    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D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1.5分)(2015•广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B.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C.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D.    诱发神经系统疾病

考点: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分析: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其危害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据此分析.

解答:    解:肺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空气污染物有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16.(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在低倍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到的情况是(  )

     A.    白细胞呈最多    B.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C.    血小板的数量最少    D.    以上都对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观察血涂片.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解答:    解: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数量.

 

17.(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人与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B.    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    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因此白细胞越多越好

     D.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    解:A、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但并不是说白细胞越多越好,如果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说明人具有炎症.故C符合题意.

D、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18.(1.5分)(2014•青岛)下图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考点: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解答:    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图示中的三种血管:①是静脉,②是动脉,③是毛细血管,其流动方向是:②→③→①.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19.(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再用猪心脏做灌流实验时,某同学从肺动脉向心脏注水,水会从那条血管流出(  )?

     A.    从肺静脉流出    B.    从主动脉流出

     C.    从上腔静脉倒灌出来    D.    从肺动脉流出

考点:    心脏的结构.

分析: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解答:    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水从猪心脏的肺动脉灌入,只能再从肺动脉逸出.

故选:D.

点评: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内瓣膜的作用是关键.

 

20.(1.5分)(2013•宜宾县一模)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    动脉和神经    B.    静脉和动脉

     C.    动脉和静脉    D.    动脉和毛细血管

考点:    脉搏;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血压.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脉搏以及静脉的特点.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分析解答.

解答:    解: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脉搏的概念以及知道血管的分布特点.

 

21.(1.5分)(2015•娄底模拟)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  )

     A.    肺    B.    心脏    C.    毛细血管    D.    组织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    解: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在心脏的内部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整个血液循环的路线是这样就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在一起.

故选:B.

点评:    人的血液循环是一条完整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

 

22.(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

     A.    血液    B.    肺部    C.    心脏    D.    组织细胞

考点:    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呼吸的全过程的知识,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    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要从呼吸的意义角度思考就容易多了.

 

23.(1.5分)(2006•泉州模拟)若该战士是B型血,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应以输给何种血型的血为原则(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考点:    输血的原则.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输血的原则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输血的原则是同型相输.输血前还要做交叉配血实验.若该战士是B型血,失血过多需输血时,应该以输B型血型的血为原则.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输血的原则.

 

24.(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C.    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    正常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派出的尿液仅为1.5升,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考点: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青春期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

解答:    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正确.

C、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正确.

D、正常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仅为1﹣1.5升,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

 

25.(1.5分)(2011•阜新)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分析:    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故选:A

点评: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26.(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肾动脉内的血液是不清洁的”,你认为这一叙述是(  )

     A.    不正确的,因为动脉血管的血液都是新鲜的,废物含量较少

     B.    正确的,因为血液内含有尿素

     C.    正确的,因为血液内含有大量的尿素和二氧化碳

     D.    正确的,因为血液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肾动脉是肾脏的营养血管,是为肾脏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其中流动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很丰富,是动脉血.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肾动脉内尽管含有氧气,但是尿素、无机盐的含量很高,因此肾动脉内的血液是不清洁的,A错误;

B、肾动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二氧化碳较少,所以说“肾动脉内的血液是不清洁的”,B正确;

C、肾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二氧化碳少,C错误;

D、肾动脉内流的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含有的二氧化碳少,D错误.

故选B.

点评:    熟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虽然代谢废物减少,但肾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27.(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血液流经一些器官时,血浆中的废物会减少,这些排泄器官是(  )

①肝脏 ②大肠  ③小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    ③④⑥    B.    ④⑥⑦    C.    ①③⑧    D.    ⑥⑦⑧

考点:    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    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解答:    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⑤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主要器官④是肾脏)排出尿液;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②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①肝脏、⑤胰腺属于消化腺,②大肠、③小肠,属于消化道,它们与排泄无关;而⑧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此器官时,血浆中的废物不会减少.

故选:B

点评:    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8.(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眼球的结构中,被称为“黑眼球”的结构是(  )

     A.    巩膜    B.    虹膜    C.    视网膜    D.    晶状体

考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    眼球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如图所示:

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巩膜白色,坚韧,是白眼球,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解答:    解:A、巩膜是白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属于外膜,保护眼球.A错误;

B、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B正确;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冲动.C错误;

D、晶状体,内容物,无色透明,是最主要的折射作用的结构,凸度的调节,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眼球的结构,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29.(1.5分)(2015•贵港模拟)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形成物像、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

     A.    角膜、大脑一定区域

     B.    视网膜、视网膜

     C.    视网膜、大脑一定区域

     D.    大脑一定区域、大脑一定区域

考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    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

 

30.(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晕船晕车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鼓膜、听小骨    B.    耳蜗    C.    前庭、半规管    D.    外耳道

考点: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    解: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对声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听觉无关,但它们与人的位置觉有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头晕、恶心等,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的原因.

故选: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前庭、半规管的功能.

 

31.(1.5分)(2007•烟台)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考点:    耳的保健.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

 

32.(1.5分)(2009•广东)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    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C.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考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解答:    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里的底片,其位置是固定的;虹膜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

 

33.(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有一位耳聋患者,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可能是哪部分发生病变(  )

     A.    耳蜗    B.    听小骨    C.    听神经    D.    毛细血管

考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

分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中形成.

解答:    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道、耳廓、鼓膜、鼓室、听小骨、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从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选C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4.(1.5分)(2012•海南)醉酒驾车的人,其脑、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大大降低,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也无法控制好油门、刹车和方向盘,容易发生事故.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    大脑和脑干    B.    小脑和脑干    C.    脑干和脊髓    D.    大脑和小脑

考点: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喝酒对人体的危害,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思考解答.

解答:    解: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所以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造成动作不协调,麻醉大脑使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大大降低,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等,从而影响各项操作的准确性.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35.(1.5分)(2011•南通)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脑    B.    神经    C.    脊髓    D.    神经元

考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    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36.(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包括(  )

     A.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B.    大脑、小脑、脊髓、神经

     C.    大脑、小脑、脑干

     D.    大脑、小脑、脑干、脊髓

考点: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据此回答.

解答:    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故选:A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37.(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    看见梅子流口水    B.    闻到香味垂涎

     C.    看到危险逃走    D.    听完故事大笑

考点:    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解答:    解:A看见梅子流口水、B闻到香味垂涎、C看到危险逃走,都是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对具体信号发生的条件反射.

D听完故事大笑,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

 

38.(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 (  )

     A.    先喂食,随即给铃声    B.    先给铃声,随即喂食

     C.    先喂食,不给铃声    D.    只给铃声不喂食

考点: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分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解答:    解: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所以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故选:B.

点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较难理解,要注意理解.

 

39.(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某人在婴、幼儿时期因某种激素分泌过少,导致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他可能患(  )

     A.    侏儒症    B.    呆小症    C.    糖尿病    D.    佝偻病

考点: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据此可知,某人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应该是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故选:B.

点评:    对于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可通过对比几种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来掌握.

 

40.(1.5分)(2015•中山模拟)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

     A.    工业污水的排放    B.    森林的乱砍乱伐

     C.    生物入侵    D.    臭氧层的破坏

考点: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分析:    造成湖水污染的原因:

1、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3、滥用农药、化肥;

4、湖边过量围水养殖.

解答:    解: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水量减少也是造成蓝藻生长的原因,符合题意;

B、森林的乱砍乱伐,破坏了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C、生物入侵会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不符合题意;

D、引起臭氧层破坏的气体是氟利昂氟利昂,是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关键点: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鼓励沿湖农民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或工业污水净化达标后再排放等.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41.(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1)馒头中的主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口腔 ,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 ⑥ ] 胰腺 ,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物质.

(3)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⑤ ] 胃 .

(4)[ ④ ] 肝脏 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在消化道中,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呼吸功能的器官是 ③⑨ (填序号).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的组成;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    图中的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⑧是大肠,⑨是肛门.

解答:    解:(1)淀粉首先被②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

(2)⑥胰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3)⑤胃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初步消化,在胃液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完全在小肠内消化;

(4)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5)③食道和⑨肛门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

故答案为:(1)口腔;

(2)⑥胰腺;

(3)⑤胃;

(4)④肝脏;

(5)③⑨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情况.

 

42.(5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请仔细观察如图三幅图,回忆肺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 肺泡 .B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 .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 两 层细胞.

(2)上述结构特点,适于在肺泡与 血液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人体内 组织细胞 (填“肺泡”或“组织细胞”)处的氧气浓度最低.

考点:    肺的结构.

分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答:    解:(1)A图: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肺泡.从B图可以看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两层细胞.

(2)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氧气在人体内的扩散方向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里的氧气浓度最低.

故答案为:(1)肺泡; 毛细血管;两;  

(2)血液; 组织细胞

点评:    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泡的形成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43.(6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人体是人体心脏剖面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心脏主要由 肌肉 组织构成,在你心脏的四个腔中,[ D ] 左心室 的壁最厚.

(2)在心脏的B与③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动脉 瓣,保证血液只能从B流向[③] 肺动脉 .(填血管名称).

(3)心脏的四腔中充满动脉血的是图中的 C、D (填序号).图中④所示血管是 肺静脉 .

考点:    心脏的结构.

分析:    甲图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是上下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

解答:    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最厚.

(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图示中,表示右心室的结构是B,右心室与③肺动脉具有动脉瓣,其作用是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如图所示:

可见C左心房,D左心室内流动脉血;A右心房,B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故答案为:(1)肌肉;D左心室;

(2)动脉;肺动脉;

(3)CD;肺静脉;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44.(6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腔.请据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表示人体内的 气体 (填“气体”或“物质”)交换,经过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 静脉 血.

(2)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疾病,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A→C→B→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某人因感冒咽部发炎,医生建议服用青霉素,青霉素到达咽至少 2 次经过心脏.

(4)若血液流经图中组织细胞后,血糖含量增加,说明该组织细胞位于人体的 小肠 (填器官名)处.一段时间后,人体血糖含量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 胰岛素 (填激素名称)发挥了作用.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1、血液循环路线图:

2、如图: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左心室;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此图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那么②是进入组织细胞的气体应是氧气,①是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的气体,应是二氧化碳,所以①②表示气体交换的过程,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静脉血;

(2)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C→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D→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3)服用青霉素后,青霉素到达咽部依次经过是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动脉→咽部毛细血管,所以至少两次经过心脏.

(4)进食后血糖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主要是在小肠中完成的;血糖升高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1)气体;静脉

(2)A→C→B→D

(3)2

(4)小肠;胰岛素

点评:    这是一道识图题,做这类题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图示,搞清图示中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与知识点的联系.

 

45.(6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其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

(2)写出图中数字所标示的结构名称:① 感受器 ;② 传入神经 ;③ 神经中枢 ;⑤ 效应器 .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 ①→②→③→④→⑤ (用图中的数字表示).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 非条件 反射.

(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条件 反射.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解答:    解:(1)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3)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可将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4)手受到针刺后会产生痛觉,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出生后才有的,在第一次被针或火的刺激感觉到疼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反射弧

(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3)①→②→③→④→⑤;非条件  

(4)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条件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46.(6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如表示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如下数据.

主要成份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A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B    0.03    0.03    1.80

(1)表中A可能是 葡萄糖 ,B可能是 尿素 .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减少了 大分子的蛋白质 ,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过滤 作用.

(3)A物质在肾小囊中存在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 重吸收 作用.

(4)尿检中如果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肾小球 .

(5)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两端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与 出球小动脉 .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有无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有无葡萄糖.

解答:    解:(1)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与血浆相比蛋白质明显减少,尿液中的蛋白质没有了,A物质也没有了,B物质明显增加.那么可以判断A为葡萄糖,B物质为尿素.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减少了 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过滤作用.

(3)A物质在肾小囊中存在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 重吸收作用.

(4)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过滤作用,所以尿检中如果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肾小球.

(5)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从肾小球流出的血管,叫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包在肾小球外的囊叫肾小囊,流有的液体为原尿.因此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两端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

故答案为:(1)葡萄糖;尿素

(2)大分子蛋白质;过滤

(3)重吸收

(4)过滤;肾小球

(5)出球小动脉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47.(6分)(2015春•石林县期末)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馒头碎屑适量    馒头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mL清水 ,与1号试管起 对照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1号和3号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1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汇总含有 唾液淀粉 酶,把淀粉分解了.

(4)根据1号和2号两试管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与2变量是唾液、1与3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解答:    解:(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虽然加入的是唾液,但由于馒头快没有切成碎屑,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不能被充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4)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1)2mL清水;对照

(2)1号和3号

(3)1;唾液淀粉 

(4)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点评: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经常用到,要注意.

 

文档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doc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1.5分)(2013•葫芦岛)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A.猴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