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
产业,调整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形成以发展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投资公司、社会资本三方筹资设立中药材发展基金,依托玉山县森林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探索土地收贮制,引导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合理布局。4.2积极宣传,加大资金扶持
通过融媒体力争将林下经济宣传到位,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县里要及时出台中药材、油茶、精品果业相关补助及融资。积极利用金融信贷,对涉及林下经济种植的优先办理财政惠农通,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带动和引导作用。4.3建立基地,引导规范种植
把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来抓,通过帮扶基础较好的林下经济基地,或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将示范基地优先列为相关项目进行扶持,做精做强示范基地来带动全县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要依托各大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对药农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普及率,使种植户掌握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树立GAP 种植理念,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管,形成本地“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4]
4.4培育龙头,打造知名品牌
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以基地(企业)为带动、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延伸了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以加工促种养,以龙头辐射拉动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引导生产、联接市场、塑造品牌、指导服务”作用,引导农户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探索总结了一套绿色无公害生产种植技术,力争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证书。
(收稿:2019-08-14)
[1]陈琳.玉山县林下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3(3):45-48.
[2]徐树斌.玉山县2018年工作报告[EB/OL].玉山县网,2019-03-26.
[3]李河燕.2018年玉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形势简析[EB/OL].上饶统计信息网,2019-02-27.
[4]刘自林,王艳,许伏新.安徽省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4,8(3):161-162.
舒素云(1972-),江西玉山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
工作。
当前中药材种植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刘桂玉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林业局
343009)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许多地方都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户增收的支
柱产业,高位推动,倾力发展,欲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分析吉安市当前中药材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目前,许多种植户对所种药材的生物特性了解不够深,如有的地方没将枳壳种植在适宜种植区(海拔200m 以下[1]),对具体的栽培技术掌握不足,不仅如此,在整个种植过程中,种源较杂,没有严格使用良种壮苗。而中药材质量标准不少还停留在外观检测水平,药材质量还难以达到优质高产与稳定可控[2]。而很多种植户都没有管理经验,在具体的管理技术上不够成熟。有的种植基地管理粗放,基地内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1.2规范化水平偏低,规模化发展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严格按GAP 标准实施的规范化基地不到栽培药材生产面积的10%,农药化肥作用超标现象时常发生,产出药材的质量严重堪忧[3]。各地的中药材种植真正按GAP 标准实施的屈指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发利用
中药材资源已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为吉安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吉安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中药材的种植好坏不仅决定着中药材的品质,而且影响中医的疗效和中医药的发展。但人们为了趋利,不关心产区是否适宜该药材的生长、生产出来的质量是否优劣,只要能赚钱就引种并大面积推广,中药材种植正处于盲目快速发展并趋于失控的状态。
1主要问题
1.1良种推广不足,种植管理技术落后
2019年第21期现代园艺8
9〇
1.3林下种植模式单一,片面盲目追求利润
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是指在林下种植中草药中不喜阳、较为耐阴,如草珊瑚、南板蓝根、黄精等可以采取密闭措施的林下行间种植模式的中药材植物[4]。吉安市目前真正利用林下资源种植中药材并不多,只有一些国有林场小面积在林下种植了草珊瑚、南板蓝根、黄精等。大面积的黄栀子、枳壳都是在采伐杉、松木的迹地上再进行机械全垦种植的,这种模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林区生态环境,势必导致种植中药材的品质下降,这种片面盲目追求经济利润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1.4优势品种品牌少,市场预测能力弱
吉安市目前黄栀子和枳壳占中药材种植面积的70%,而其他品种面积较少。很多新入行的种植户看什么药材价格高就种什么,没有长远考虑,对价格价位偏低的药材则少种或不种。出现只顾埋头发展生产,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前景分析,种植品种单一,价贱滞销,如前几年江西栀子丰产不丰收,有的栀农因黄栀子收购太低还不够支付人工采摘费,且对市场前景不乐观,砍了黄栀子改种其它品种。
2对策建议
2.1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服务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农户进行培训以及教育,让其改变守旧的观念,宣传山区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美好前景,并做好技术创新以及改造,培养相关技术型人才,合理选择中药材种植品种,建立一支素质、技术并存的中药材种植队伍。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一是为农民提供种到收全程技术指导;二是在生产中一旦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快捷、有效地提供技术指导,提出对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失败,降低损失。
2.2建立规范化基地,扩大规模化种植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生产基地建设的目的,在于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旨在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生产质量管理与可追溯性,达到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与可控,实现“药材好,药才好”目的[5]。要树立GAP种植理念,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管,形成本地“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打造出当地中药材产业特色。同时,要加大林
地流转及基础设施奖励,扩大中药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
2.3发挥国有林场优势,改变单一种植模式
充分利用国有林场适宜栽植林下中药材的有林地,选择合适时机整体对外招商,引进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中药材种植企业,栽植一些如黄精、南板蓝根、草珊瑚等适宜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亦可采取林场为主导,职工自愿入股形式,共同投资投劳,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配。积极整合油茶造林、荒山造林、森林抚育等项目,实行油茶、金银花混栽套种,利用湿地松、杉树林下种植南板蓝根,利用荒坡地营造草珊瑚等模式发展中药材。
2.4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
培育、引进大型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要坚持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提升道地中药材品牌价值。大力推广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规范)、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等标准化理念,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形成本地“绿色+道地”中药材品种。围绕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建设基地,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经营格局。
(收稿:2019-07-25
)
[1]杜安,曾月明,吴秀娟,等.峡江县山地气候资源区划对中药材枳壳的作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4):139,141.
[2]杨成民,魏建和,隋春,等.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3(9):727-737.
[3]魏建和,陈士林,郭巧生.中国实施GAP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9):48
[4]陈慧玲,杨彦伶,李振芳,等.湖北省林下药材种类及种植模式探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4):16-20.
[5]刘自林,王艳,许伏新.安徽省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04,8(3):161-162.
刘桂玉,女,从事林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
现代园艺2019年第21
期90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