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物理上册(1-4)单元测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55:31
文档

八年级物理上册(1-4)单元测试题

黄墩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初二物理2011年10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公共场所轻声交谈”是一种文明礼仪,“轻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小B.音调低C.音色美D.时间短2、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推荐度:
导读黄墩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初二物理2011年10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公共场所轻声交谈”是一种文明礼仪,“轻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小B.音调低C.音色美D.时间短2、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黄墩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初二物理    2011年10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公共场所轻声交谈”是一种文明礼仪,“轻声”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小     B.音调低     C.音色美     D.时间短

2、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    】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1000Hz~120000Hz
海豚150Hz~150000Hz

60Hz~65000Hz
大象1Hz~20000Hz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D.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4、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

A.蝙蝠 .海豚     C.猫 .大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一组是                         【    】

(1)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1)(2)     B.(2)(4)     C.(1)(3)     D.(3)(4)

6、如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无锡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全天气温都是-4℃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7、新年联欢会上,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C.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8、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

A.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盖上盖子

9、在建造核电站反应堆掩体时,必须进行不间断的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确保掩体无任何结构性裂缝。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

A.速度太快 .响度太小 .频率太高 .频率太低

10、如图,在探究声音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

11、为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做法有效的是             【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

12、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次声波声音很弱,所以人听不到        

B.由于超声波穿透能力强,所以超声波能穿过真空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是指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340米/秒的声音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4、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城市街道通过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罐外冒水珠,是罐内渗透出的可乐

D.仙人掌的叶子演变成针状,采取减小蒸发面积的方法减少水分的散失

15、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 产生的,它是通过 ▲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 _不同。

17、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  ▲  。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  ▲  (音调/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18、科学家们发现,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104Hz到2×105Hz之间,因而它属于  ▲  (超声波/次声波),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发出的声音都能被鱼听到,说明  ▲  能传播声音。

19、为了探究声音的有关知识,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而且音叉声音越响,激起的水花越大;小华将碎纸屑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发声,同时纸屑跳动,而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请你对这两个实验现象分析,写出两个结论:  ▲  和  ▲  。小明又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对着管口吹气时,产生了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  ▲  (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吸管乐器。

20、图a、图b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b是  ▲  (乐音/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  。

21、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缩短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钢尺振动变快,同时听到的声音变高了。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甲/乙)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  ▲  。

22、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  的性质制成的。请你说出它们的二个不同点:(1)  ▲  ;(2)  ▲  。

23、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因  ▲  而产生较大的噪声。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禁鸣喇叭,这是通过上述第  ▲  种途径减少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还通过上述第  ▲  种途径减少噪声。

24、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  (升高/降低)。

25、冬天上课时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层水珠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  ▲  侧(室内/室外);猜想的依据是:  ▲  。

三、解答题【共30分】

26、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8分】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e.取出温度计;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⑴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下图中甲、乙所示,那么甲的温度是    ▲    ,乙的温度是    ▲    。

27、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9分】

时间/min

012345678
水的温度/℃

9092949898989898
⑴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表格内数据填上。

⑵对于右图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  (先A后B/先B后A).

⑶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

⑷如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  ▲  (a/b)是沸腾时的情景;

⑸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白气”是由于  ▲  (热水/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  ▲  (液化/汽化)形成的。

⑹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⑺探究结束后,同学讨论发现,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两条可行的方法:方法1:  ▲  ;方法2:  ▲  。

2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7分】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600.76F1000.76
B600.G801.02
C601.02H尼龙801.02
D800.76I尼龙1001.02
E1001.02J
⑴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  (能/不能)。

⑵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  (填写编号)的琴弦。

⑶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和横截面。

⑷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  ▲  (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理由:  ▲  

29、一个猎人在一陡峭的山谷中开射击,2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秒听到第二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6分】

⑴猎人距近的一处峭壁的距离是多少?

⑵猎人距远的一处峭壁的距离是多少?

文档

八年级物理上册(1-4)单元测试题

黄墩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初二物理2011年10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公共场所轻声交谈”是一种文明礼仪,“轻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小B.音调低C.音色美D.时间短2、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