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琴
【摘要】PISA 是对15岁学生进行的大型评价项目,主要关注在义务教育将近结束阶段学生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从2000年开始施行,每三年一次,循环往复,分别主要评价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今后,PISA 评价将扩展范围,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更全面的评价。PISA 评价的框架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评价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PISA 评价;知识;技能;能力;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36(2008)02-0051-03
本文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赖小琴/广西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南宁530023)
PISA 评价(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是OECD 成员国的合作项目,用于评价15岁学生在义务教育将近结束阶段的知识、技能和能力。PISA 评价始于2000年,是循环式的评价,每三年一次,以纸笔方式考察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每次评价以一种素养为主、其他两种素养为辅。如2000年主要评价阅读素养,
2003年和2006年则分别主要评价数学和科学素养,依此类推进入下一个循环。PISA 评价为我们提供了15岁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图景,提供了学生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已经成为参与国进行教育决策的指示器。
一、PISA 评价的框架1.三种基本素养的评价
PISA 认为,15岁孩子应该具备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基本知识、
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主要与语言、数学和科学领域有关,分别称为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1]①阅读素养:“理解、运用和反思文章的能力,以增加个人的知识,发挥个人的潜能,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个人的目标”;②数学素养:“能识别、理解和从事数学工作,能对数学的角色作出充分判断,是目前和将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与同伴和亲戚的社会生活,以及作为建设性的、有爱心的及反思性的公民的需要”;③科学素养:“运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得出有根据的结论,以便理解和帮助作出对自然界和通过人类活动使其变化的决策”。每一种素养都包括内容(概念)、过程和情境三个维度。
2.跨课程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外,PISA 还关注跨课程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于2003年对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专项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定义为:个人运用认知过程来面对和解决真实的、跨学科情境的问题的能力,但问题的解决路径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运用的素养或课程知识也不只是在数学、科学或阅读
的单一范围之中。
[2]
问题的类型有决策、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问题解答三种。问题解决者达到的能力水平有:①水平1之下———问题解决的入门者;②水平1———基本问题解决者;③水平2———推理、决策的问题解决者;④水平3———反思、交流的问题解决者。[3]
3.背景信息的收集
学生和学校领导提供的背景信息为评价结果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依据。2000年的PISA 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
生活以及自我调节等方面,也关注学校、教育组织等方面的信息;2003年的PISA 评价加强了对学校组织和教育过程背景信息的关注,尤其是重点关注了与数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学校的组织和结构对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影响,学习和教学策略对数学成就的影响,数学的学习策略,数学和性别,对数学成就、教育、职业的期望等。2006年,PISA 评价进一步收集了学生对科学学习态度的信息。
二、PISA 评价的发展趋势
1.仍然把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
PISA 将继续关注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阅读方面,发2008年9月
51
●比较与借鉴
教
育测量与评价
展对书面材料的解释能力、对内容和文本的反思能力最为重要;在数学方面,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数量推理和关系表达,比回答课本中抽象的问题更有意义;在科学方面,对基本概念和话题的理解,如能量消耗、
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比掌握专门的知识如记住特殊植物和动物的名称更有价值。同时,PISA 将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①交互式地利用工具的能力,包括利用语言、符号和文本,利用知识、
信息和技术等;②与不同类型的群体相互作用的能力,包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合作、处理和解决冲突;
③自主行动的能力,包括在大的构想中行动,建构和制订生活计划和个人设计,保护和声张权利、兴趣、不足及需要等。[4]如果具备了这三种核心能力,年轻人就可以积极地、有效地生活与参加社会活动。
2.增加ICT 素养的评价
PISA 将增加信息与交流技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素养的评价,因为ICT 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ICT 素养的定义为:个人对适当地应用数字技术和交流工具来访问、管理、整合和评价信息、构建新的知识、与其他人交流,以便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态度和能力。[5]在目前的PISA 评价中,ICT 的评价仅用5分钟,
内容局限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运用计算机的态度和能力的自我评价等,[6]
没有充
分测量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今后,PISA 将建立ICT 素养评价的框架,并对把ICT 素养评价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和试评价。
3.进一步加强对背景信息的收集
PISA 将进一步加强对各种背景信息的收集。2009年,PISA 将关注学生、学校和家长对教育结果质量的看法、教师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策略的建立等;研究者可以把PISA 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调查结果相联系,加强收集教育系统层面的背景信息,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2012年,PISA 还将关注各国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等。
4.利用计算机进行测试
由于纸笔测试具有较多的局限性,如费时多、统计难度大、评价范围有限、评价效率低等,PISA 将提供用计算机进行测试和数据传送的选择模块。实践表明,某些方面不能通过纸笔测试来评价,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评价。[7]例如,通过计算机直接评价学生
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建立假说和验证假说等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行为动作方面的测量,如学生在某题上花费的实际时间、做题的顺序、重新访问该题的次数等。这些数据有利于未来PISA 评价框架的建立,也有利于学生分数的解释。2006年,有三个国家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由计算机提供问题的测试。[8]
5.样本年龄范围逐步扩大
PISA 计划扩大样本的年龄范围,如对较小和较大年龄的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开展纵向研究。加拿大在进行PISA 评价的同时,已增加对年轻人(18岁~20岁)在过渡时期的调查(Youth in Transition Survey ,YITS ),每两年一次,主要关注年轻人在人生的重要过渡时期的教育、培训和工作方面的情况。PISA 和YITS 评价相结合,可以了解同一年龄群体的年轻人在学校的表现,以及他们进入劳动市场后的表现,分析学校表现和劳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6.继续提供可任意选择的评价模块
PISA 将增加可供选择的评价模块,实现评价的革新和扩展。参与国可根据各自的目的和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模块,提高评价的灵活性。未来可供选择的评价模块有“使用计算机和对ICT 素养的评价”
、“比较教育系统的进步”、“学生的表现与教育背景相联系”等模块。[9]这种核心评价和可选模块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保证参与国对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与比较,如学习结果的质量、学习结果的平等性、学习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过程的效果和效率,以及学习结果对社会和经济安定的影响等。
三、启示
PISA 是国际性的学生评价,其评价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可比性,它的框架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评价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启示。
1.要建立以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框架。在我国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复述和再现,而对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强调不够,出现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与实际能力不相符合现象。
2.要建立影响学生表现的多因素、多侧面评价模型。学生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包括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教育系统等
52
2008年9月
比较与借鉴●
教育测量与评价
四、试用试题初稿,收集反馈信息
试题选项(可以不止四个)初步定下来后,分发给学生进行限时练习,待试题收上来后再对学生所选的答案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分析,对于那些缺乏难度或区分度的题目要重新进行选项设置,以增强测试的科学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召集部分试测学生进行座谈,听一听他们的解题感受,了解文中哪些语句可能存在理解困难,以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五、修改润色定夺,推广考查验证
在收集学生的解题结果以及解题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后,我们可以重新对文章及选项进行审视,同时把初稿文章及选项分发给同行教师,请他们根据文章和存在的问题斟酌各选项的优劣,尽可能地解决问题。
之后,我们再把试题分发给平时经常为众多教辅机构或英文报刊命制原创题的写作好友和大学里研究英语测试的专家,请他们提一些建议,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再次进行汇总、比较,最终形成测试题。
为了进一步推广所命试题,我们可以把它投寄给某些报刊或研究机构,通常情况下,这些试题都可以被登载,有时也会被一些大型的考试所采用。笔者命制的完形填空试题就曾经被国内某省用于大范围的模拟考试,可见其价值所在。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不但可以命制试题,而且可以命制出好题。只要我们勤于教育教学研究,钻研测试理论,关注考试命题动态,勇于挑战自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在命题方面有所建树,教学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彩霞
因素,且各个因素对学生表现的影响力大小不一,为
此,必须通过改善影响条件来改善和促进学生表现;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动机和偏好等方面的评价和研究,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3.要建立灵活的评价模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评价方式也应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
4.评价要有连贯性。我们既要评价某一年龄的学生群体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要对同一年龄的学生群体进行跟踪评价,考察他们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得到连续的、全面的数据。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不仅可以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获得,而且可以通过与同伴、同事交往甚至更广泛的交往获得;学生能力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没有终止,在成年期还将继续,尤其是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性活动的能力,会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因此,评价框架的建立要有前瞻性,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OECD.Measuring Student Knowledge and Skills:The
2000PISA Assessment of Reading,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Paris:OECD,2000.8.
[2][3]OECD.The PISA2003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Paris:OECD,2003.29~30.
[4]The Definit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B/01].http://www.oecd.org/edu/statistics/deseco.2006-03-
20.
[5]Lennon,M.,Kirsch,I.,Davier,M.V.,Wagner,M.
and Yamamoto,K..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PISA ICT Literacy Assessment—Report to Network.ACER,ETS,NIER,2003.8.
[6]OECD.Are Students Ready for a Technology-Rich World?—What PISA Studies Tell Us.Paris:OECD,2005.11.[7][9]OECD.Longer Term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ISA—20th Meeting of the PISA Governing Board.Reyk-
javik:OECD,2005.7~10.
[8]OECD.PISA2006: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
row’s World.Paris:OECD,2007.19.
责任编辑/王彩霞
2008年9月
53
●比较与借鉴
(上接第50页)教育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