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四川成都市·七年级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答案】C
【详解】
A.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
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不是寥寥,而是几乎没有。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十月初,某家报纸披露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湖北发现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
【答案】B
【解析】
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用在这里不恰当。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用在这里不恰当。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在这里不恰当。
3.(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实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来许多美好的记忆。
【答案】B
【详解】
A. 感情色彩不当,“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恰当;
B.“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使用正确;
C.搭配不当,“身临其境”是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之中,应该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是替别人着想;
D.错用对象,“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师生情;
故选B。
4.(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与建筑整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A项,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答案】D
【详解】
D.“暴怒无常”意思是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不符合语境。故选D。
【点睛】
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6.(2020·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到派出所的找到小明同学,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因为帮助打架致人重伤的远房表哥外出“避难”也触犯了法律。
B.我们班的向大和向二是一对双胞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俩都形影不离。
C.在有口皆碑的事实面前,燕子同学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中午在教室里捣乱,影响同学们休息的事实。
D.老师刚公布了我们班在全区数学竞赛中的成绩,小川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奖品什么时候发?”
【答案】C
【详解】
A.“恍然大悟”意思是心里猛然间清醒,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符合语意;
B.“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符合语意;
C.“有口皆碑”的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因此,该词语是一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指干错事、坏事。可改为“铁证如山”等词语;
D.“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符合语意;
故选C。
7.(2020·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在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学识渊博的老师。
B.登上峨眉山人迹罕至的顶峰千佛寺,放眼望去,云海风景尽收眼底。
C.人们的心里都有一个纯美梦幻的世界,但我们又常常把它和现实混为一谈。
D.每当听到国歌声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答案】B
【详解】
A.学识渊博:指学识深而且广。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峨眉山顶峰千佛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并非“人迹罕至”,故使用有误;
C.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8.(2020·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 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答案】A
【详解】
A.“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符合语意;
B.“喜出望外”是指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高兴,小刚实力雄厚,在学校勇夺冠军是意料中的事,不能说喜出望外;
C.“咄咄逼人”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不能用来指口才;
D.“姹紫嫣红”是用来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只有一种花怒放,不能用“姹紫嫣红”来形容;
故选A。
9.(2020·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雪了,孩子们走出家门,呼朋引伴,很快就玩起了打雪仗。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不像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六一”儿童节这天,我校表演舞蹈的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校园里,她们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D.李明在课堂上翻来覆去、神情恍惚,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没有听进去。
【答案】D
【详解】
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句中与课堂实际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D。
10.(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莫顿·亨特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要想办法将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去战胜它。
C.从电视上看到叙利亚无辜平民惨遭轰炸的情形,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
D.超暖心的松鼠妈妈,小心翼翼地叼着睡梦中的小松鼠搬家。
【答案】A
【详解】
A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头晕目眩”指头脑发晕,两眼昏花。用在此处明显不当。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11.(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20年2月初,在NBA全明星赛上,对于拉文不参加扣篮大赛,霍华德喜出望外,这样他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表现自己。
B.参加2019国庆阅兵式的湖南彩车“潇湘今朝”,车身主体造型为“青山绿水”双绕彩车,水波粼粼,鱼跃其中。
C.母亲节那天,付思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D.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答案】C
【详解】
A.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恰当;
B.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粼粼,水十分明净。使用恰当;
C.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用在此处,褒贬不当,使用不恰当;
D.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使用恰当;
故选C。
1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答案】A
【详解】
A.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在句中是“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此时它具有副词的性质,作状语,后面要跟谓语动词。适用对象错误。
B.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考试得了满分,超出了自己的预想,用“喜出望外”正确。
D.泼泼洒洒:原指水(液体)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后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还有“洋洋洒洒”的意思。这里有“泼泼洒洒”来形容“万千雪絮”飘飞的情形,使用正确。
故选A。
13.(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向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B.尽管我们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答案】C
【详解】
A.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符合语境;
B.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符合语境;
C.头晕目眩:头脑晕乱,眼睛昏花。用在此处,与演唱会的情景不符,可用“眼花缭乱”;
D.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符合语境;
故选C。
14.(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答案】D
【详解】
A.提心吊胆:心也提着,胆也吊着,形容非常害怕。使用恰当;
B.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使用恰当;
C.妄下断语:胡乱、随意的作出判断。使用恰当;
D.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故选D。
15.(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0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答案】B
【详解】
A.“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使用恰当;
B.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此处应该用“相得益彰”;
C.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使用恰当;
D.信服:相信并佩服。使用恰当;
故选B。
16.(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D
【详解】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B.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正确;
C.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使用正确;
D.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此处用于“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不正确;
故选D。
17.(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阳春三月,南湖公园里树儿长出新芽,花儿竞相开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C.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专家呼吁人们不要出门,人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C
【详解】
A.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色彩不当,使用有误;
D.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18.(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令人很不舒服。
B.“我”家的小猫被路人捉走了,“我”怅然地、愤恨地诅骂着。
C.月色迷蒙,她坐在船上,在莽莽榛榛的海上航行,感到非常孤独。
D.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答案】C
【详解】
A.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此处用于修饰“海上”,搭配不当;
D. 莅临:光临,来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19.(2020·全国)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对人表示不满)
B.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C.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D.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走路缓慢、稳当)
【答案】D
【详解】
D.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故选D。
20.(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种漠不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尽快转变。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答案】D
【详解】
A.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后面不能跟宾语;
B.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含贬义。用在此处,与“勇挑重担”矛盾;
C.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用于述说“响应国家号召”的人,不合适;
D.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符合语意;
故选D。
21.(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提案大王”马志伟曾对媒体感慨:“委员履职过程中不能见异思迁,要把久久为功当作一种追求。”
B.开拓者们毅然选择扎根这不毛之地,用他们独有的热情和生命力不断向前推进,最终将这片“无人区”变成了产业新城。
C.对于医务工作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来说,还要精益求精,因为责任使命重于泰山!
D.这座坍塌的煤矿下还有五六个工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答案】D
【详解】
A. 见异思迁: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符合语增,使用正确;
B.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故选D。
22.(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珠江之畔,魅力海珠,这里有水网交织、花枝招展的湿地公园,让人陶醉其中。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龙山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D.学习文言文,务求字字落实,句句明了,万不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
【答案】A
【详解】
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应该用“花团锦簇”;
B.截然不同:截然:像割断一样,形容界限分明的样子。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恰当;
C.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恰当;
D.不求甚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使用恰当;
故选A。
23.(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忽然恍然大悟。
D.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答案】C
【详解】
A.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恍然大悟:突然明白过来。与“忽然”语义有重复,使用不当;
D.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24.(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每逢假日,北京颐和园内游客熙熙攘攘,人迹罕至。
B.2019年12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华为视频光影鉴赏”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展开。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D.运动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答案】A
【详解】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与句中“游客熙熙攘攘”矛盾;
B.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使用正确;
C.渊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使用正确;
D.人声鼎沸:形容人群声音嘈杂喧闹。使用正确;
故选A。
25.(2020·江西七年级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
C.贸易圈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正在毁掉他达成任何长期贸易协议的机会。
D.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答案】D
【详解】
A.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B.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D.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用于形容“哥哥小明”,不正确;
故选D。
26.(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一想到在今天的贝尔格莱德奥预赛上,中国女篮100:60大胜韩国,我就无比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C.母亲节那天,小微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真是美不胜收啊!”
D.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王毅8日在北京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
【答案】C
【详解】
A.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陈述的对象是“敬佩之情”,使用正确。
B.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C。
27.(2020·山东济宁市·七年级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战狼II》这部电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票房新高。
C.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答案】B
【详解】
A. 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于形容观众观看电影的声势,不恰当;
C.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 形容态度多变。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28.(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狠心裁去一部分力不暇供的人员,同时也在不断地招募新人。
B.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艺人明星不可能再对自己的社会评价和形象漠不关心了。
C.改革开放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让家人过上了箪食瓢饮的奢华生活。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答案】C
【详解】
A.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使用正确;
B.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使用正确;
C.箪食瓢饮:一箪饭,一瓢水。指清贫的生活。与“奢华”相矛盾;
D.不可救药: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使用正确;
故选C。
29.(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B.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C.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答案】A
【详解】
A.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用在此处,与句中“反复仔细地阅读”矛盾;
B.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恰当;
C.油然而生:形容自然地产生。使用恰当;
D.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使用恰当;
故选A。
30.(2019·浙江杭州市·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经不住他的再三央求,老师终于不再要求他家长来学校,但他必须保证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B.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莅临长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C.在与我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上,个别国家表面上咄咄逼人,其实他们都是纸老虎。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答案】B
【详解】
A.央求:恳切地请求;乞求。使用正确;
B.莅临:来到,来临,光临。书面语或口语表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用于和父母来游长城,使用错误;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D.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正确;
故选B。
31.(2019·浙江杭州市·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B.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C.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D.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答案】C
【详解】
A.“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使用错误;
B.“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使用正确;
D.“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2.(2019·浙江杭州市·杭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据说王羲之用尽十八缸水,墨染洗砚池,最终练成书法大家,他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B.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人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
C.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机关又成功抓获了一名畏罪潜逃二十年的杀人嫌疑犯。
D.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壁。
【答案】B
【详解】
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使用正确;
B.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对象使用错误;
C.畏罪潜逃:做了坏事害怕受到惩罚而逃跑。使用正确;
D.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使用正确;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