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7:45
文档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1.下列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m、kg、NB.m、kg、sC.cm、g、sD.m、N、s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则它们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D.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3.竖直升空的模型火箭,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推荐度:
导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1.下列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m、kg、NB.m、kg、sC.cm、g、sD.m、N、s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则它们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D.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3.竖直升空的模型火箭,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

1.下列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 m、kg、N B. m、kg、s C. cm、g、s D. m、N、s

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B.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则它们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 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D. 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3.竖直升空的模型火箭,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0m

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0m

C. 火箭经过6s落回地面

D.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始终是

4.如图所示,3个共点力恰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其对角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就是的分力 B. 就是和的合力

C. 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D. 三个力的合力为0

5.人从快速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A. 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B. 向汽车行驶的同方向跌倒

C. 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 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的倾角为,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 D. 下落过程中时间之比是

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A. kx B. kx C.  kx D. 以上都不对

9.如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则

A.  B.  C.  D. 

10.体重为G的小伟站在台秤上,探究“下蹲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伟对台秤的压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是

A.  B. 

C.  D. 

11.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

A. 40  B. 60  C. 80  D. 100 

12.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的物体以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冲上一足够长斜面,经开始沿斜面返回,时刻回到斜面底端.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斜面倾角,重力加速度则可确定     

A. 物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

D. 物块回到斜面底端的时刻为

13.如图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瞬间,则关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3.0分)

14.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能通过停车线

C. 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不会超过停车线

D.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C. 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

D. 月亮跟随地球绕太阳运动,但月亮不是太阳系的行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16.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铁块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F越大,铁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 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 铁块跟墙之间的压力不变 D. 铁块跟墙之间的压力变大

17.图1为斧子劈开树桩的实例,树桩容易被劈开是因为形的斧锋在砍进木桩时,斧刃两侧会对木桩产生很大的侧向压力,将此过程简化成图2的模型,已知斧子是竖直向下且对木桩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斧子形的夹角为,则

A. 斧子对木桩的侧向压力大小为

B. 斧子对木桩的侧向压力大小为

C. 斧锋夹角越大,斧子对木桩的侧向压力越大

D. 斧锋夹角越小,斧子对木桩的侧向压力越大

18.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当物体下降到最低点B后又被弹簧弹回,设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受力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A. 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小

B. 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大

C. 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加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

D. 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19.重力均为G的斜面体a、b如图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水平推力F作用在b上,b沿斜面匀速上升,a始终静止。若a的斜面倾角为,则

A.  B. 

C. 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2G D. 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F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

20.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动滑轮质量为m。 

实验时,一定要进行操作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因停电,无法使用打点计时器,某同学用自制的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每秒打两个点,到分别为、、、、、。则纸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约为  

A.                           

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

21.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

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 只需填写步骤前的序号

仔细调节水龙头和挡板的位置,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

用秒表计时: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计时结束,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口距离挡板的高度h;

在自来水龙头下安置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

写出用上述步骤中测量的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______ 。

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利用这些数据,以______ 为纵坐标、以______ 为横坐标作图,求出的图线斜率的大小即为重力加速度g的值。

次数高度

空中运动

时间

1
2
3
4
5
6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0分)

22.假设飞机着陆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减为一半,滑行了450m,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多大?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多大?

23.倾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给A施加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试求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

24.如图所示,质量为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成角斜向上、大小为的拉力F作用下,以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取.

 

求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则物块的加速度等于多少?

2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b悬挂在天花板上,下面还拴着另一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a,保持静止状态.现托住下弹簧的端点A用力向上压,当弹簧b被压缩且弹力大小为时,物块上升的高度?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A、其中的N、kg是导出单位,所以A错误;

B、m、kg、s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所以D正确其中的N是导出单位,所以B正确;

C、cm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股C错误;

D、其中的N是导出单位,所以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可见,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当弹力消失时,摩擦力立即消失;故AC错误,D正确;

B、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若二者间为静摩擦力时,增大正压力,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

故选:D.

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方向.知道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3.答案:B

解析:解: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即为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由图可知当速度等于零时,位移最大,,故A错误,B正确;

C.要落回地面,位移等于0,而6s时速度为0,位移最大,达到最高达,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前2s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4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B。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F1与F2的合力,再求出合力与F3的合力即可求出最终的合力;

本题考查多力的合成问题,要注意明确当多力进行合成时,要先合成其中任意两力,再与第三力合成,直至把所用分力均合成进去即可得到最终的合力。

由图可知,与恰好为平行边形的两个邻边,则可知两力的合力大小恰好等于F3,故三力的合力为2F3,方向沿对角线的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人从正在行驶车中跳下时,由于惯性人保持和车相同的速度,而脚受阻力很快停下来,上身继续前冲而摔到,所以人会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此题通过不同的选项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知道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有惯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答案:A

解析:

对三棱柱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可求得支持力及摩擦力。

对三棱柱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注意几何关系的应用。

对三棱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重力进行分解,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出三棱柱合力为0,那么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0,垂直斜面方向合力为0。

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基本规律即可解决此问题。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高度;速度或。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高度无关,都为g ,所以加速度之比为1:1,由,故落地速度之比是,故AC错误,B正确;

D.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高度,故,故下落时间之比是,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解析:

胡克定律:,F为弹力,k是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找出形变量代入胡克定律求解;

本题是胡克定律的应用,关键点在于找形变量x,找出形变量代入胡克定律即可。

当弹簧处于平衡位置A时:设弹簧的形变量为,由胡克定律得:

解得: ,小球向下压缩x至B位置时,小球的形变量

由胡克定律得:

即:

故选B。   

9.答案:B

解析:解:甲图:物体静止,弹簧的拉力;

    乙图:对物体为研究对象,作出力图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丙图: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故F

故选:B。

弹簧称的读数等于弹簧受到的拉力。甲图、乙图分别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求解。丙图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本题是简单的力平衡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对于丙图,是平衡中的特例,结果要记忆。

10.答案:B

解析:解:对小伟的下蹲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

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下蹲过程可以分解为先加速下蹲再减速;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改变了.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11.答案:C

解析:解: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得:

代入数据解得: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运动,可分为上抛时的匀减速运动和下落时的自由落体运动的两过程.

本题关键是明确上抛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12.答案:C

解析:

由速度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物体上滑时做匀减速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求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返回时的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出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关键要抓住速度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要知道物体往返两个过程位移大小相等。

解:A、B由图乙可知,上滑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故AB错误;

C、由图乙可知,内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为上滑位移,,故C正确;

D、物体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由得:下滑到底端所需时间;故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时刻为:,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解:A、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瞬间,木块相当于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向上的滑动摩擦力,A正确D错误;

B、放上木块后,木块要先做加速运动,所以合力不为零,B错误;

C、木块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C错误;

故选:A 

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瞬间,物体受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皮带静止时,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物体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来确定物体的受到摩擦力情况.

考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也可以由受力情况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14.答案:BD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判断汽车的位移和末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难度不大。

解:A、若汽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s内的位移:

此时的速度,没有超速,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不能停在停车线处,故C错误;

D、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此时的位移,没有越过停车线,故D正确。

故选BD。

15.答案:CD

解析:解:无论是太阳,地球还是月亮均是运动的,因此要研究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A、地球绕太阳旋转,而月亮绕地球旋转,但太阳也运动的,故AB错误,C正确;

D、月亮跟随地球绕太阳运动,但月亮不是太阳系的行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D正确;

故选CD 

地球绕太阳旋转,而月亮绕地球旋转,但太阳也运动的.因此研究运动时,必须选择参考系.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具体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应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定,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6.答案:BD

解析:

对铁块受力分析,分别利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平衡关系得出压力和摩擦力的变化关系;注意: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

本题要注意明确物体在竖直面上保持静止,在学习摩擦力时一定要学会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掌握两种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明确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引起它有运动趋势的外力,而滑动摩擦力等于。 

用水平力F压铁块于竖直墙壁上不动,设墙壁对铁块的压力为N,对铁块的摩擦力为f,当F增大时,墙壁对铁块的弹力也增大。根据竖直方向上的平衡关系可知,铁块的摩擦力是由铁块的重力大小相等,竖直方向仍处于平衡,所以摩擦力不变,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AC。

17.答案:AD

解析:

根据题意,故可将力F沿与木楔的斜面垂直且向上的方向进行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力F按效果分解的图示.并且可据此求出木楔对A两边产生的压力,并根据夹角的变化,来确定侧向压力的变化,从而即可求解。

对力进行分解时,一定要分清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方向如何,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分解即可。

选斧子为研究对象,斧子受到的力有:竖直向下的F、和两侧给它的与斧子的斜面垂直的弹力,由于斧子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侧给它的与斧子的斜面垂直的弹力与F沿两侧分解的分力是相等的,力F的分解如图:

 

则: 

所以:,故A正确,B错误;

根据以上公式分析,当斧锋夹角越小时,斧子对木桩的侧向压力越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8.答案:CD

解析:

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判断加速度的方向,根据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其速度的变化。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ABC、在A下降到B的过程中,开始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做加速运动,弹力在增大,则加速度在减小,当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在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到达最低点,速度为零。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B错误,C正确。

D、物体从B回到A的过程是A到B过程的逆过程,返回的过程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CD。

19.答案:BCD

解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推力F和斜面的支持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F,再由整体受力分析求得地面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本题关键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用力合成法进行处理,也可以运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不难

解:AB、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推力F和斜面的支持力,作出力图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

  

解得:,故A错误B正确;

C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故CD正确。

故选:BCD。

20.答案:

解析: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a关于F的函数表达式,结合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小车的质量;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小车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对图来说,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

本题拉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车的总质量,故A错误,E错误;

B.该题是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从而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打点计时器运用时,都是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该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C正确;

D.改变砂和砂桶质量,即改变拉力的大小,打出几条纸带,研究加速度随F变化关系,故D正确;

故选BCD。

根据逐差法得出,加速度为:

对图来说,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

此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图线的斜率为k,故小车质量为

故填:

21.答案:;;h;

解析:解:水滴运动时间较短,故调节一滴水落地时,另一滴刚开始下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故答案为:或;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其中,解得。

根据知,得到:,为得出线性关系,则以h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图。

故答案为:或,

水滴运动时间较短,故调节一滴水落地时,另一滴刚开始下落,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根据上述原理,数到n时,有个时间间隔,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列式求解;

找出线性关系作图即可。

本题关键是明确实验的原理和误差来源,对于数据处理,通常要找出线性关系后作图,直线容易找出规律。

22.答案:解:设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减速10s速内,由滑行距离,

解得,

飞机着陆后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飞机停止运动所用时间为,

所以,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

答: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600m.

解析:飞机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飞机着陆时的初速度;

求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时,首先要判断飞机在30s时的运动状态,看飞机是否还在运动.

本题主要是考查刹车的问题,对于刹车的问题首先要判断飞机的运动状态,看是否还在运动,知道这一点,本题就没问题了.

23.答案:解:

若F较小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时,F取最小值

根据受力分析,物体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可知

代入数据得

若F较大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时,F取最大值

根据受力分析,物体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可知

代入数据得

综上,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范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若物体刚好不下滑,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重力、水平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值.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求出F与G的比值最小值,同理,物体刚好不上滑时求出F与G的比值最大值,得到F与G的比值范围.

24.答案:解:

因为金属块匀速运动,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撤去拉力后,方向向左

 答: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块的加速度等于,方向向左

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分析金属块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动摩擦因数;

撤去拉力后金属块水平方向只受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25.答案:解:设b弹簧的原长为L,物体上升的高度等于弹簧b缩短长度之差,b弹簧原先的伸长量,

据胡克定律得: 

物体上升,使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时,向下的弹力为,

压缩量据胡克定律得: 

所以物体上升的高度: 

联立解得: 

答: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解析:物体上升的高度等于弹簧b缩短长度之差,弹簧b的弹力为,结合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求物体上升的高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和胡克定律进行求解;一定画出模型图,找出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文档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1.下列哪一组物理量的单位全部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m、kg、NB.m、kg、sC.cm、g、sD.m、N、s2.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正压力增大,则它们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D.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3.竖直升空的模型火箭,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