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营井学校:刘考元
校园文化对增进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增进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作用,必须把校园文化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且应常抓不懈。
一、校园文化必须健康向上
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将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人的竞争意识日益强烈,这些可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但也带来追求金钱、追求享受的消极后果。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各种现象缺少鉴别能力,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必须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武装文化阵地,注重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及思想性,因让健康的歌声,甜美的读书声和文明的谈话声充满校园,确保校园文化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向前发展,使校园变成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重要基地。变成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园文化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与现实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校园文化特色上下功夫。首先,整体环境布置美观、实用,有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真正体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不用,其次,充分体现形象教育作用,图文并茂,使学生易懂,易模仿,易受教育,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三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德育目标内容一致,使教育内容与年级段协调一致。使校园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向上,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的乐园。
三、师生齐动手共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应人人参与。学校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好设计者和组织者,应以身作则,把握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在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品格。同时,教师还应坚持教育的艺术性民主性和针对性。学生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通过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四、校园文化应坚持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课堂文化是主导,方式是必要的手段,群体文化是纽带。这几方面应协调发展,共同进取,缺一不可。有的学校只注重面上的东西,只走形式,不求质量,只注重文化成绩,往往忽略精神文化建设,从而制约了校园文化整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因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使学校每一块土,每一块地都起到建设作用,应让学生时时沐浴在浓厚的思想道德氛围中,使他们耳问目睹,受到熏陶和教育。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