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6:51
文档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
推荐度:
导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之一作者:佚名

 教学要求:

 1.会认 坝、汉 等10个生字,会写 晨、汉、球 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 坪坝、穿戴、打扮 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 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 是上下结构,注意 辰 要拖着 日 ,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 是左右结构,由 纟 和 戎 组成,右边的 戎 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 的 月 字旁要瘦一些。

 装 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 是左右结构,右边是 卖 ,不是 买 。

 影 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 当,当当!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之二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 鲜艳、服装、招引 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 (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巩固练习

 打开 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读通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独特的魅力。

 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师: 大青树下的小学 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 美丽、团结、欢乐、祥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阅读引导。)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绚丽多彩 的意思。(颜色鲜艳,色彩多)

 (3)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出示课件:相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4、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师: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2)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 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 一起 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

 (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准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烘托孩子们学习认真。)

 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

 (对于 祥和 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绚丽多彩 的意思。(颜色鲜艳,色彩多)

 (3)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出示课件:相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4、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师: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婀娜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2)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 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 一起 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

 (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准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烘托孩子们学习认真。)

 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

 (对于 祥和 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有( ),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了。

 4、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师:这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多少自豪和赞美的情感啊!结合我们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填上最能体现你感受的词语再读一读。

 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____________的小学。(美丽、团结、祥和、欢乐)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语。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3、指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

 4、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5、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的图片)

 师: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让我们一起唱响《爱我中华》这首歌吧!

 四、巩固练习

 打开 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外延伸,鼓励实践

 1、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习生活,课后我们可以把我们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整理好邮寄给他们。

 2、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其他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作者:佚名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把 爱读书 种植在孩子们心里 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 绚丽多彩 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 新鲜感 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 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 走月亮 ,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文档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