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备人 | 授课人 | 授课时间 | |||||||
| 课题 | 4* 花之歌 | ||||||||
| 授课课时 | 第 1 课时 | 总课时 | 共 1 课时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 能 力 |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
| 过程与 方 法 | 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 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 ||||||||
| 教学重点 |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
| 教学难点 |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 ||||||||
| 教学方法 | 情景教学法 | ||||||||
| 教学 准备 | 教师 | 课件 | |||||||
| 学生 | 预习 | ||||||||
教 学 过 程 | 教 学 活 动 | 二次备课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4.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 (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哪一个形象最能打动自己。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
| ||||||||
| 布置作业 | 1.听写词语。 2.以“_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 ||||||||
| 课堂小结 | 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 ||||||||
| 板书设计 | 4.花之歌 成长----芬芳----凋谢(积极乐观) | ||||||||
| 课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