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3-18 19:19:22)
转载
标签:
钒电池
产业化
| 杂谈 | 分类:钒电池行业杂谈 |
讨论产业化,有点像讨论“哪位明星最漂亮”一样,因为大家对于“产业化”并没有完全相同的理解。因此,我不妨综合一下大家对钒电池产业化应用的理解(当然也包括我的理解):
1)产品能够成批量制造(而不是一个个的样品);
2)钒电池成本大幅降低(虽然每个人的目标成本不一样,但目前钒电池的成本高是大家的共识);
3)产品性能稳定,并且形成行业默认或者公认的标准;
4)寿命达到标称的水平(目前标称水平是10年~20年,如果达不到,那就要修改成本目标了);
5)有明确的应用模式和价值模式,并且这些理念得到大部分用户的认可;(这是应用层面的问题)
6)用户开始从价值的角度购买产品(同样是应用层面的问题,不排除性的补贴,但不能是由出钱来做数目有限的样板项目,例如这次的张北项目);
7)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分工,并且对每种材料都形成一些行业标准;(这条可以暂时不算,因为这时候已经是产业很发达、用户大规模购买的标志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钒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乐观的估计需要3年左右(30%的可能性),稍微悲观的估计需要5~8年(40%的可能性),比较悲观的估计是遥遥无期(30%的可能性,别忘了钒电池也有竞争技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争取对钒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问题进行逐项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