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工艺过程:化工罐区 装置/设备/设施: 化工罐区内浮顶罐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基础 | 无下沉、倾斜、风化 | 罐体撕裂、漏料、腐蚀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大修时检查 | 2 | 3 | 6 | 定期检测,进行防腐 |
| 2 | 壁板、底板 | 壁板,底板符合标准要求 | 减薄、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 无损探伤,检查厚度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3 | 焊缝 | 无脱落、无裂缝 | 减薄、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 无损探伤,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4 | 法兰、配管 | 无松动、无渗漏 | 渗漏引起燃烧爆炸 | 日班管理人员每天检查一次,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4 | 2 | 8 | |
| 5 | 梯子、平台、防滑踏步 | 清洁、无严重锈蚀 | 人身伤害、坠落事故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2 | 4 | |
| 6 | 人孔、透光孔 | 无锈蚀、透气 | 渗漏、危及人身健康 | 有、同上 | 3 | 2 | 6 | |
| 7 | 量液孔 | 密封垫、导尺槽、盖子支架无锈蚀、无损坏 | 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 | 量液孔处有消除静电扶手,巡回检查制度 | 2 | 2 | 4 | |
| 8 | 内浮盘及其附件 | 无缝隙、无倾斜、无损坏 | 污染环境、影响生产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4 | 8 | 定期维修 |
| 9 | 泡沫缓冲器 | 无锈蚀、十字玻璃、防火网无损坏 | 影响灭火效果,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 有、同上 | 2 | 2 | 4 | |
| 10 | 防静电设施 | 连接良好、符合要求 | 静电积聚,引起火灾 | 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 3 | 4 | 12 | 定期检测 |
| 11 | 附属管线 | 完好、无泄漏 | 渗漏、污染环境,引起火灾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4 | 3 | 12 | |
| 12 | 附属阀门 | 完好、无泄漏、无损坏 | 泄漏、污染环境,引起火灾中毒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大修时检查 | 4 | 3 | 12 |
区域/工艺过程:化工罐区 装置/设备/设施:化工罐区拱顶罐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基础 | 无下沉、倾斜、风化 | 罐体撕裂、漏料、腐蚀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3 | 6 | 定期检测,进行防腐 |
| 2 | 壁板、底板 | 壁板,底板符合标准要求 | 减薄、泄漏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3 | 焊缝 | 无脱落、无裂缝 | 减薄、泄漏 | 有、同上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4 | 法兰、配管 | 无松动、无渗漏 | 渗漏 | 有、同上 | 4 | 2 | 8 | |
| 5 | 梯子、平台、防滑踏步 | 清洁、无严重锈蚀 | 人身伤害、坠落事故 | 有、同上 | 1 | 1 | 1 | |
| 6 | 人孔、透光孔 | 无锈蚀、透气 | 渗漏、危及人身健康 | 有、同上 | 3 | 2 | 6 | |
| 7 | 量液孔 | 密封垫、导尺槽、盖子支架无锈蚀、无损坏 | 产生静电、影响操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8 | 呼吸阀、阻火器 | 阻火网清洁、阀壳良好、操作灵活 | 堵塞、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2 | 3 | 6 | |
| 9 | 泡沫缓冲器 | 无锈蚀、十字玻璃、防火网无损坏 | 影响灭火效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10 | 防静电设施 | 连接良好、符合要求,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 产生静电 | 有、同上 | 2 | 1 | 2 | 定期检测 |
| 11 | 附属管线 | 完好、无泄漏 | 渗漏、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4 | 2 | 8 | |
| 12 | 附属阀门 | 完好、无泄漏、无损坏 | 泄漏、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4 | 2 | 8 |
区域/工艺过程:化工罐区 装置/设备/设施:化工罐区碱类磁力泵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泵基础 | 无松动、倾斜 | 损坏管线、机件 | 设备点检标准、巡回检查制度 | 1 | 4 | 4 | |
| 2 | 泵体连接螺栓 | 无松动 | 机件损坏、泄漏 | 有、同上 | 1 | 1 | 1 | |
| 3 | 轴封 | 不超标 | 泄漏、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3 | 1 | 3 | |
| 4 | 轴承 | 无杂音 | 轴承箱发热 | 有、同上 | 3 | 2 | 6 | |
| 5 | 轴承箱、油杯 | 无渗漏 | 污染环境、影响运行 | 有、同上 | 2 | 1 | 2 | |
| 6 | 机械密封 | 无渗漏 | 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5 | 2 | 10 | |
| 7 | 联轴器 | 无松动、错位 | 机件损坏 | 有、同上 | 1 | 3 | 3 | |
| 8 | 电机 | 无超温、振动 | 影响使用寿命 | 有、同上 | 1 | 3 | 3 | |
| 9 | 冷却水系统 | 正常、完好 | 机件发热 | 有、同上 | 1 | 1 | 1 | |
| 10 | 运转状况 | 正常、在允许范围 | 产生事故 | 有、同上 | 2 | 2 | 4 | |
| 11 | 配管连接 | 无松动 | 泄漏、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3 | 1 | 3 |
区域/工艺过程:化工罐区 装置/设备/设施:换热器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基础 | 无下沉、倾斜 | 罐体撕裂、漏油 | 静设备点检、巡回检查制度 | 2 | 2 | 4 | 定期检测 |
| 2 | 本体壁板 | 壁板不少于8-10mm | 减薄、泄漏 | 有、同上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3 | 焊缝 | 无脱落、无裂缝 | 渗漏 | 有、同上 | 2 | 3 | 6 | 定期检测 |
| 4 | 法兰、配管 | 无松动、无渗漏、无振动 | 渗漏 | 有、同上 | 4 | 2 | 8 | |
| 5 | 封头封密 | 无泄漏 | 渗漏 | 有、同上 | 2 | 2 | 4 | |
| 6 | 吊架、支架 | 牢固 完好 | 造成人身伤害 | 有、同上 | 2 | 4 | 8 | |
| 7 | 壳体保温 | 完好无破损 | 影响换热效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8 | 附属管线 | 完好、无泄漏 | 渗漏、污染环境 | 有、同上 | 4 | 2 | 8 | |
| 9 | 附属阀门 | 完好、无泄漏、无损坏 | 泄漏、污染环境 | 定期巡检 | 4 | 2 | 8 | |
| 10 | 防静电设施 | 连接良好、符合要求,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 产生静电 | 有、同上 | 2 | 1 | 2 | 定期检测 |
区域/工艺过程:205泵房 装置/设备/设施:制冷机(L-1#~4#)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基础 | 稳固、无松动 | 振动 | 设备点检标准、巡回检查制度 | 1 | 5 | 5 | |
| 2 | 压缩机 | 油位正常、无杂音 | 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3 | 参数 | 吸、排气压力、温度正常 | 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4 | 冷凝器 | 无超压、无渗漏 | 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5 | 蒸发器 | 无渗漏、无超压超温 | 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
| 6 | 冷却水系统 | 温度正常 | 影响机组工作效率 | 有、同上 | 1 | 3 | 3 | |
| 7 | 载冷剂系统 | 无渗漏、无超温 | 机组不能有效制冷 | 有、同上 | 2 | 2 | 4 | |
| 8 | 电机 | 无杂音、无超温 | 影响机组工作效率 | 有、同上 | 1 | 3 | 3 | |
| 9 | 电气控制系统(电仪检查) | 工作正常 | 影响机组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2 | 4 |
区域/工艺过程:装汽车栈台 装置/设备/设施:流体装卸臂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旋转接头 | 无泄漏、转动灵活 | 泄漏,引起环境环污染,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 静设备点标准、巡回检查制度 | 1 | 1 | 1 | |
| 2 | 内臂锁紧机构 | 无松动 | 引起设备事故 | 有、同上 | 2 | 1 | 2 | |
| 3 | 支撑轴承 | 无杂音、无损坏 | 引起设备事故 | 有、同上 | 1 | 1 | 1 | |
| 4 | 弹簧缸 | 润滑良好、工作正常 | 不能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2 | 1 | 2 | |
| 5 | 附件 | 齐全、完好 | 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 有、同上 | 1 | 2 | 2 | |
| 6 | 配管 | 无松动、无泄漏 | 渗漏、引起环境污染 | 有、同上 | 3 | 1 | 3 | |
| 7 | 电液阀 | 完好、无泄漏、内漏 | 渗漏、引起环境污染、装车不正常 | 有、同上 | 3 | 1 | 3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区域/工艺过程:205泵房 装置/设备/设施:叉车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门架、滑架、货叉、链条及螺栓、螺母 | 无变形或裂纹 | 导致设备故障 | 运行前检查、设备点检标准、巡回检查制度 | 2 | 3 | 6 | |
| 2 | 液压系统 | 无泄漏 | 举升系统故障 | 同上 | 2 | 3 | 6 | |
| 3 | 手、脚制动装置 | 可靠 | 导致运行事故 | 同上 | 3 | 2 | 6 | |
| 4 | 电源电压 | 在正常范围内 | 车辆无法启动 | 同上 | 1 | 3 | 3 | |
| 5 | 外部导线 | 无损伤 | 放电、燃爆 | 同上 | 1 | 5 | 5 | |
| 6 | 轮胎气压 | 正常 | 运行事故 | 同上 | 2 | 2 | 4 | |
| 7 | 各开关按钮所控制部分 | 正常 | 运行故障 | 同上 | 2 | 2 | 4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区域/工艺过程:维修队 装置/设备/设施:交流弧焊机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电源 | 符合标准 | 烧坏电焊机 | 设备检查制度、接线前进行确认 | 2 | 3 | 6 | |
| 2 | 一、二次电缆线 | 无破皮漏电处 | 打火、使人触电 | 工作前进行确认 | 2 | 4 | 8 | |
| 3 | 交流弧焊机 | 工作中无过热现象 | 烧坏线圈 | 工作前进行确认、工作中进行检查 | 2 | 3 | 6 | |
| 4 | 微调铁芯 | 无松动和异响 | 焊机内短路 | 定期检查 | 3 | 2 | 6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区域/工艺过程:维修队 装置/设备/设施:直流弧焊机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电源 | 符合标准 | 烧坏电焊机 | 设备检查制度、接线前进行确认 | 2 | 3 | 6 | |
| 2 | 一、二次电缆线 | 无破皮漏电处 | 打火、使人触电 | 工作前进行确认 | 2 | 4 | 8 | |
| 3 | 直流弧焊机 | 工作中无过热现象 | 烧坏线圈 | 工作前进行确认、工作中进行检查 | 2 | 3 | 6 | |
| 4 | 冷却风扇 | 正常运转 | 烧坏电器件 | 启动时进行检查 | 3 | 2 | 6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区域/工艺过程:车间管理 装置/设备/设施:设备管理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现场检查 | 符合现场管理标准 |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隐患 | 设备点检、巡检制度 车间管理人员职责 | 2 | 3 | 6 | |
| 2 | 现场作业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设备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3 | 现场动火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设备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4 | 检查设备运转记录 | 定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及时反映设备运转状况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4 | 8 | |
| 5 | 检查设备点检台帐 | 定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异常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6 | 对车间有关隐患进行记录 | 及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对设备隐患进行有效地处理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7 | 及时填写设备台帐 | 及时填写设备台帐 | 不能正确地反映设备状况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区域/工艺过程:车间管理 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管理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现场检查 | 符合现场管理标准 |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隐患 | 设备点检、巡检制度 车间管理人员职责 | 2 | 3 | 6 | |
| 2 | 现场作业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3 | 现场动火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4 | 检查有关工艺记录 | 定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及时了解设备使用、制度执行情况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4 | 8 | |
| 6 | 对车间有关隐患进行记录 | 及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对设备隐患进行有效地处理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7 | 制定各种工艺处理方案 | 正确、及时地制定和填写 | 容易造成设备损坏或生产事故 | 严格执行岗位职责 | 2 | 3 | 6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区域/工艺过程:车间管理 装置/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分析人员: 日期:2006年12月20日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标准 |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L | S | 风险度 (R)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 1 | 现场检查 | 符合现场管理标准及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隐患 |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车间管理人员职责 | 2 | 3 | 6 | |
| 2 | 现场作业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3 | 现场动火检查 | 符合作业条件 | 引起事故 |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管理办法 | 3 | 3 | 9 | |
| 4 | 检查消防、气防设施 | 定期、按标准检查 | 不能及时正确地掌握消防气防器材完好状况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4 | 8 | |
| 5 | 劳动保护 | 执行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 引起事故或人身伤害 | 定期检查、自我约束 | 3 | 2 | 6 | |
| 6 | 工业卫生 | 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 引起事故或人身伤害 | 定期检查、自我约束 | 3 | 2 | 6 | |
| 7 | 检查有关安全台帐 | 定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异常、掌握现场安全生产动态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8 | 对车间有关隐患进行记录 | 及时、按标准填写 | 不能对设备隐患进行有效地处理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
| 9 | 及时填写安全台帐 | 及时填写设备台帐 | 不能正确地反映设备状况 | 定期检查、记录 | 2 | 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