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9:41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缥碧(piǎo)横亘(gèn)锐不可当(dǎng)B.翘首(qiào)不逊(xùn)诘责(jié)深恶痛疾(wù)C.屏息(bǐng)禁锢(gù)遁形(dùn)殚精竭虑(dān)D.篡改(chuàn)落第(luò)妯娌(zhóu)惨绝人寰(huá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缥碧(piǎo)横亘(gèn)锐不可当(dǎng)B.翘首(qiào)不逊(xùn)诘责(jié)深恶痛疾(wù)C.屏息(bǐng)禁锢(gù)遁形(dùn)殚精竭虑(dān)D.篡改(chuàn)落第(luò)妯娌(zhóu)惨绝人寰(huá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缥碧(piǎo)    横亘(gèn)      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ào)   不逊(xùn)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C.屏息(bǐng)   禁锢(gù)      遁形(dùn)      殚精竭虑(dān)

D.篡改(chuàn)  落第(luò)     妯娌(zhóu)     惨绝人寰(huá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6、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②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短礼服,小麻雀像婴儿般哭闹。

③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④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⑤《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A.③②④⑤①    B.④②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⑤①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⑧《春望》一诗融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也只是感时伤世。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_)

(3)老人引杨氏入山      引(________)

(4)迫暮,与老人同出    迫(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

C.杨氏谢而从之      乃记之而去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有共同之处,即      。

5.你认为《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真实存在吗?为什么?

1.    (1)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类    (3)带领    (4)接近、临近    

2.C

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4.没有剥削和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安定、怡然自乐的原始农耕生活。

5.我认为不真实。这种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再见,萤火虫

①扳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②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惟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火虫,若不在这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③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捉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④萤虽虫,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

⑤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⑥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⑧曾看到一篇哀悼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乃其致命敌。

⑨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

⑩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节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有改动)

1.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④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萤火虫的特点?试简要概括。

2.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加点句子的意思。

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3.阅读第⑧段,试概括本段的两层语意。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这句话的理解。

2、《藤野先生》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1.130.“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2.132.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3.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4.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5.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四、写作题(40分)

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

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

一 

C

C

C

B

C

欲辨已忘言    折戟沉沙铁未销    我报路长嗟日暮    塞上燕脂凝夜紫    老骥伏枥    日暮乡关何处是    岂不罹凝寒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二 

三 

1.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2.现代人应该感性一点,多一点可爱的想象,多一点对诗意的追求。

3.(1)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标识性物种。(或:萤火虫的存亡标志生态环境的好坏。或:萤火虫在自然界很重要,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志。)

(2)萤火虫濒危的主要原因。(或:萤火虫的濒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各种污染)

4.作者体会到的“美”是记忆中的萤火虫的美,是有萤火虫的那个时代很美(或萤火虫勾起的过往的人与事很美)。作者体会到的“疼痛”则是现在很难见到萤火虫的惆怅,现代人已经很难感受萤火虫带来的无限想象和诗意的遗憾。(或:美好的事物与时光流逝的感伤)

四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缥碧(piǎo)横亘(gèn)锐不可当(dǎng)B.翘首(qiào)不逊(xùn)诘责(jié)深恶痛疾(wù)C.屏息(bǐng)禁锢(gù)遁形(dùn)殚精竭虑(dān)D.篡改(chuàn)落第(luò)妯娌(zhóu)惨绝人寰(huá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