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6班
指导老师 谢素科
2009-2010二学期
2010 年 5 月 12日
大学生信仰危机
汉语言文学6班谭丹岚 学号:***********
前言: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
调查时间:5月2日;
调查地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一,二年级;
主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大部分与社会功利挂钩,大多数的大学生以实用主义为人生信仰,原因与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和急功近利思想泛滥有关,由此提出一点个人想法。
(一)大学生信仰状况
近日在附近大学校园中进行一次问卷式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信仰危机的征兆。
据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大多数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无法让他们获得好的工作,无法保证他们想要的丰裕的物质未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能等价于高学历和高文凭。
他们在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他们对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他们只想多赚些证书,多结交些有分量的朋友,他们的一切都在为丰裕的物质未来添砖加瓦,急功近利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这一切都成为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征兆。
(二)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思想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在中国对外开放后,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其中高科技人才又是重中之重。部分大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乐于助人的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实用主义和金钱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信仰与思想。
另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最后,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尤其是父母对于金钱和前途思想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
大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是否要认真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选择觉得无所谓,原因有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有家庭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力度不够等等。各种原因造成大学生无法判断对错。
(三)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
面对当前大学生在行为上的迷茫和混乱,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我认为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从理想信仰理念上加强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宣传的手段,净化环境,恰如其分地宣传理想信仰。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现象,以正确的方法对待和吸收西方文化,大力弘扬主义价值观和信仰。
要善于把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典型宣传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向大学生宣传 科学 理论,真正使党的路线方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浓厚的氛围。
要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错误思潮,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精神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和批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总而言之,造成大学生心仰危机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其个人自身,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及正确的引导才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