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
1.促进排痰
2.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
3.提高氧分压,减轻缺氧症状
4.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工作原理】
根据物理定向叩击原理,排除和移动肺内小气道分泌物及代谢废物。
【适应症】
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不畅、呼吸困难、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使咳嗽机制受限导致的分泌物聚集。
【评估】
1.查看医嘱,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病情、年龄、意识、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黏稠度、部位,血氧饱和度、咳嗽能力、活动是否受限、配合程度、进餐时间、有无手术、引流管、有无禁忌症等。
3.向患者解释机械辅助排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
【计划】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排痰前一小时,停止进食和鼻饲,以防食物反流;排痰前15-20分钟,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3.用物准备:听诊器,性能完好的排痰仪一台(根据患者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叩击头)、手消液、消毒湿巾,一次性叩击罩,手消剂
4.环境准备:环境安静、舒适;关闭门窗,温度适宜,拉起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实施】
1、操作步骤
| 操作步骤 | 要点说明 |
| (1)洗手戴口罩 | 七步洗手法洗手 |
| (2)检查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 将排痰仪置于不易绊倒的地方,检查排痰仪性能,选择合适叩击头,叩击头包裹一次性扣击罩(鞋套)。 |
| (3)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解释机械辅助排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 解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
| (4)询问患者雾化及进餐情况 | ①选择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防止食物反流; ②排痰前15-20分钟,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
| (5)听诊肺部,确定病变部位 | 肺部听诊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侧胸(由腋窝向下),最后检查背部,两侧对称部位听诊。 |
| (6)体位准备: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妥善固定各类管道,防止滑脱,同时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暖。 | 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者胸背部;意识清醒患者可取坐位。 |
| (7)开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设置参数,按启动键开始工作,按暂停键停止工作。 即放即停功能:排痰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手柄放回支架,系统暂停。 | 自动模式: (1)时间分为四档5min,10min,15min,20min. (2)频率四档,频率由低至高再至低的变频过程。 ①P1模式:10-20HZ适合体质较弱或需重点护理患者。 ②P2/P3模式:10-25HZ适合体质好患者。 ③P4模式:10-30HZ适合体质强壮/肥胖患者。 手动模式: (1)时间设置范围:1-60min可调,建议排痰时间10-15min。 (2)频率设置范围:在不了解患者耐受力情况下,建议先选择较低频率,再逐渐增加,一般使用范围10-30HZ之间。 |
| (8)机械排痰 | ①正确持拿叩击转向器:需让转向器上的“↑”指向痰液排出的方向。 ②排痰时间:10-15min,重点部位可适当延长时间。 ③排痰顺序:由下而上,自外向内 ④排痰部位:由小气道到主气道 ⑤排痰次数:每日2-4次 |
| (9)生命体征观察 |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不适,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
| (10)整理床单位 | 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向患者解释操作已完成,并告知注意事项 |
| (11)洗手、记录 | 记录机械辅助排痰时间 |
| (12)治疗结束后5-10分钟,应协助患者拍背咳痰或吸痰 | 气官切开或昏迷患者及时吸痰 |
| (13)分类处置用物 | 分类整理使用后物品 |
(1)排痰结束后休息30分钟,再进行其它操作。
(2)排痰仪的慎用情况:
① 操作部位出现出血点和瘀斑;
② 新出现血痰;
③ 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评价】
1.操作规范,动作轻柔。
2.机械辅助排痰结束后患者痰液能顺利排出。
【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交叉感染,一次性叩击罩(鞋套)一人一换。
2.切忌大力皮肤摩擦,产生热量可灼烧皮肤。
3.用完后将所有旋钮调至“0”状态,再关闭电源。
4.每日用完后消毒湿巾擦拭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