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 姓名 评委
| 项目 | 考核内容 | 标准分 | 扣分 | 实得分 |
| 准备 质量标准 23分 | 1.仪表端庄(0.5分);服装整齐(0.5分) | 1 | ||
| 2.评估周围环境(1分);表明身份。(1分) | 2 | |||
| 3.医生安慰伤者(1分);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1分);告知伤者配合检查(1分) | 3 | |||
| 4、查体:检查伤者头面部(1分)、耳(1分)、鼻(1分)、气管(1分)、胸骨(1分)、胸廓挤压试验(1分);检查腹部、会阴(1分);骨盆挤压试验(1 分);四肢(1分) 报告伤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5*8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右小腿中 段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3分) | 12 | |||
| 5.选手结合考题准备用物:(1)夹板2-4个(0.5分);(2)担架及约束带(1分);(3)绷带(0.5分);(4)三角巾(0.5分);(5)棉垫(0.5分) | 3 | |||
| 6.口齿清楚;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以上准备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2分) | 2 | |||
| 止血 包扎 30分 | 右前臂指压止血(2分),抬高患肢2分钟(口头报告)(2分),敷料选择合适(2 分),无菌原则取敷料(2分),创面覆盖完整(2分),绷带捆扎方法正确(4分),加压均匀、适度(2分),范围超出伤口2—3cm(2分),绷带卷无脱落(2分),包扎平整美观(2分),敷料无外露(2分),前臂悬吊正确(2分),检查指端血液循环(2分),将前臂与胸壁固定(2分) | 30 | ||
| 骨折固定 27分 | 1.暴露患肢,去除鞋袜(1分) | 1 | ||
| 2. 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长度超出骨折上下两个关节(3分) | 3 | |||
| 3. 骨隆突出部位和空隙处加垫(3分) | 3 | |||
| 4. 用绷带或三角巾先捆缚近端,再捆缚远端,距离均匀(3分) | 3 | |||
| 5. 绷带或三角巾不得捆扎关节、骨折端上(2分) | 3 | |||
| 6.环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3分) | 3 | |||
|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宜(3分) | 3 | |||
| 8.捆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3分) | 3 | |||
| 9. 绷带或三角巾捆扎位置:骨折断端两侧、膝关节上下方、足踝部 (2分) | 2 | |||
| 10.踝关节及脚掌“8字固定” (3分) | 3 | |||
| 搬运 10分 | 1.将伤员放置仰卧位(2分) | 2 | ||
| 2.将铲式担架放在伤员身下,担架应分离后分别置入(2分) | 2 | |||
| 3.放置担架时应保持脊柱无扭转;并用固定带固定(2分) | 2 | |||
| 4. 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2分) | 2 | |||
| 5.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到患者面部(2分) | 2 | |||
| 终末质量标准5分 |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 1 | ||
|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 1 | |||
|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 1 | |||
|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 1 | |||
| 5.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10分钟内完成 | 1 | |||
| 回答问题5分 | 问题抽签回答 | 5 | ||
| 总分 |
1.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10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1分
2.在5分钟内完成可加3分,在8分钟内完成加1分
3.操作所用物品,伤员自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