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39:39
文档

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校代码:10184学号:20031173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张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班级:2006级1班指导教师:崔基哲副教授二O一O年五月摘要我国是连续20年来吸引和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利用外资的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而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吉林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地缘因
推荐度:
导读学校代码:10184学号:20031173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张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班级:2006级1班指导教师:崔基哲副教授二O一O年五月摘要我国是连续20年来吸引和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利用外资的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而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吉林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地缘因
学校代码:            10184

学    号:       20031173

 延 边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张铎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

班   级:2006级1班

指导教师:崔基哲 副教授

二O一O 年 五 月 

摘  要

我国是连续20年来吸引和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利用外资的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而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吉林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地缘因素,但也与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本身有关。本文对吉林省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借鉴其他省份以及国外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对吉林利用外资进行分析,指出了吉林省在利用外资上的缺陷,同时重点提出了针对吉林省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可行的一些性建议与方案,力求能够对吉林省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有所帮助。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理论部分。第三章介绍了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主要从历史数据入手,经过各种对比分析,论述了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真实情况,以及历年来的演变过程。第五章简单介绍了我国外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第六章综合分析了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和应采用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利用外资 策略调整 经济发展 对策

Abstract

China is best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ts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is great even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Jilin Province, as one comparatively lagging behind province, still has a discrepancy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ing to the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although Jilin Province has already a good development on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discrepancy exists not only in quantity, but also in quality.Part of the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geographical factors, but also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itself.This article on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 Jil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provinces in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and foreig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Jilin, Jilin Province, pointed out the flaws in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while proposed focus areas for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of Jilin work some feasibl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programs that seek to be able to further attract and use of Jilin help of foreign investmen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part of theory.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foreign investment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pter Four historical data from the start, through a variet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actual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Jilin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ver the years. Chapter V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oblems of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Chapter VI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strateg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adopted.

Keywords: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y adjust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termerasure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6

1.1  研究目的    6

1.2  文献综述    6

1.2.1 外商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6

1.2.2 外资企业在吉林地区投资    6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7

第二章  理论部分    9

第三章 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3.1 外商投资对地方资本形成的影响    10

3.2 外商投资对地方技术进步的影响    10

3.2.1 外商投资提高研发能力,获得先进研发成果    10

3.2.2 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    10

3.3 外商投资对地方就业的影响    11

3.4 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结构的影响    11

第四章 吉林省利用外资现状及特点    12

4.1  2005年以前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12

4.2  2006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13

4.3  2007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14

4.4  2008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14

4.5  2009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16

4.6  2010年吉林省利用外资展望    17

第五章 我国外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18

5.1 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5.1.1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8

5.1.2 针对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18

5.2 管理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5.2.1 我国管理外资存在的问题    19

5.2.2 针对管理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19

第六章 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    21

6.1 新环境下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形势    21

6.1.1 引进外资的优势和劣势    21

6.1.2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2

6.2 新环境下引进外资的策略和意见    22

6.2.1 调整引进外资策略    22

6.2.2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23

6.2.3 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    24

6.2.4 注重引进技术和人才    24

6.2.5 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    25

结 论    26

注 释    27

参考文献    28

谢 辞    30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

本文对吉林省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借鉴其他省份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吉林省在利用外资上的缺陷,同时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针对吉林省利用外资工作可行的一些性建议与方案,力求能够对吉林省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有所帮助。

1.2  文献综述

1.2.1 外商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由王志乐编著的《2009公司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1日出版)一书,对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的观点是:从传统思维走向全球化思维。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现在引进外资的条件发生的根本的变化,主要引进的是一种竞争,一种活力。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在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外资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才,引入外来竞争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会议指出,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重点做好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在由崔新建编著的《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出版)中都有类似的论述。

1.2.2 外资企业在吉林地区投资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引进外资和技术,并由此促进了当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调整。通过利用外资,吉林省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的促进了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从总体上看,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引进项目存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低水平重复引进和建设等问题。我国目前吸引外资己经从80年代大规模、无选择或少选择、重数量阶段转变为上档次、上水平、讲质量阶段。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刘丹,在《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中国市场  2009年 第5期)一文中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吉林省扩大投资,增加就业,促进对外贸易,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程度不同的积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吉林省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还存在某此负而影响;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其水平已初步达到中等水平,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力虽略呈下降趋势,但比较稳定,因而以质量优化发展模式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吉林省经济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针对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即实施区域战略、产业战略、经济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从而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以促进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现状分析》(时代经贸:中下旬2008年6卷第13期)中,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定性描述的前提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揭示隐含在产业结构演变背后的机制。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对于改革开放前后吉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对各地区的差异、各产业内部的变迁进行横向比较,从中揭示吉林省产业结构提升的积极效应。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采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及吉林省利用外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首先,文章指出了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商投资主要可影响地方的资本、技术、就业、经济结构。在影响地方资本方面,外商的直接投资使地方能够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可以通过投资新建项目或对项目连续追加投资来增加地方的资本存量。另外,外国资本注入地方,往往需要地方本身的配套资金,这样就丰富了地方投资市场的资源,促进了地方投资环境改善。外商对地方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研发能力,获得先进研发成果,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方面。此外,外商投资还可对地方就业和地方经济结构造成影响。其次,文章借鉴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历史数据入手,经过各种对比分析,论述了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真实情况,以及历年来的演变过程。再次,文章简单的介绍了我国外资问题及解决对策。我国外资主要存在利用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最后,文章利用综合分析法重点对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做了详细的解说。通过新环境下吉林省引进外资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发表了在各种条件下引进外资的策略和意见,即: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注重引进技术和人才。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

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吸引外资,利用外资的情况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在吉林省利用外资方面,文章探讨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从而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

第二章  理论部分

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发展历程,推动了我国对国际投资理论研究的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我国合理利用外商投资的实践。

    通过总结过去30年来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对外商投资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更好的认识对外商投资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回顾我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启迪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和思辨的态度对待开放。

    第一,开放兴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要想使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就必须向世界开放。没有对外开放,也能发展,但只能是低水平的发展,慢速度的发展,将会不断地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差距。没有对外开放的胆略和智慧,就不可能有大步的前进。对外开放,就是要进入世界市场进行贸易,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借用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商投资和开办企业,本币与外币更自由的接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与外部沟通,国内宏观把国际经济变动作为分析的重要因素,加强与主要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等等。回顾过去,凡支持、促进开放的理论,今天看起来就显出了远见,显出了水平。凡是反对对外开放的理论,尽管有不少论据,今天看来,就显得苍白和保守。

     第二,开放促进改革,改革推动开放。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演变,是对外投资理论不断深化的一条主线。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后来的市场经济的大争论中都直接促进对外投资理论的发展。反过来,对外投资理论的进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改革的进程。一些学者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开放成为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这个观点的确很有道理,符合我国60年走过的道路。这说明同志将改革和开放并列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外投资理论争辩的结果显示,由于对外投资理论本身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当时提出的某种理论可能过于局限某种当前现象,使得理论脱离现实的超前研究相当困难。然而,大量有实际用处和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多是先来自实际部门工作的初级形态理论,然后由理论界再归纳升华成某种体系。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理论指导实际工作,通过实践升华理论。

第三章 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外商投资对地方资本形成的影响

外商的直接投资使地方能够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同时外资带来的乘数效应<1>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地方的经济起到“输血”的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通过引进外资弥补了资金的短缺。资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计划落实。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手段。它既能够减轻国内储蓄供给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由外资支撑的进口在一定时期内又无需用增加出口来支付,可以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此外,外国资本通常需要辅助投资者的投资,这也间接增加了地方的资本存量。地方的资产质量也将得到改善。地方通过吸引外资突破自身自然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使资产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外国资本注入地方,往往需要地方本身的配套资金,这样就丰富了地方投资市场的资源,促进了地方投资环境改善。同时还能刺激地方企业竞争,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3.2 外商投资对地方技术进步的影响

3.2.1 外商投资提高研发能力,获得先进研发成果

地方借助公司在体系外部建立开发和技术合作网络时学习和掌握公司的研发成果;地方借助外国投资者的非股份投资方式或合作生产方式可获得投资国的先进技术与知识,包括项目设计、产品规格、制造技术、质量监控及管理技能个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知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引进外资直接引入先进技术,不仅能节省科研费用,而且能缩短研制时间,取得跳跃性发展。利用直接投资是引进新技术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常常是尖端技术转让的唯一途径。

3.2.2 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

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是指投资主体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自然而然产业扩散技术及引起技术提高,并非有意转让和传播其技术。这种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的主要形式有在外资企业受训或工作的人员流动,外资的竞争压力迫使本国企业提高技术,仿效外资企业新产品和新工艺等等。与单纯的技术转让相比,地方通过直接投资带动的技术引进在适用性,技术的吸收、改进和创新方面都具有可比拟的优势。如果不可能通过直接贸易和技术转让获得某种技术,例如采取多数参股形式使用的技术一般不向地方企业转让,这时通过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获得这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外商投资对地方就业的影响

外商投资对地方就业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就业质量。新建企业投资方式直接创造出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而兼并收购方式则往往提高就业质量。此外,国际投资的乘数效应也创造出许多间接的就业机会[1]。对于发展中国家,其接受的国际直接投资相当大的比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从而能够产生相当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如果国际直接投资进入的是地方已有一定基础的行业,则行业的竞争可能使一些地方企业退出市场,造成下岗待业。此外,公司与地方企业争夺技术人才,也将加重低层次劳动者的就业压力

3.4 外商投资对地方经济结构的影响

国际投资不是单一的资本流动,而是技术、资金和商品的综合转移,因而可为地方带入一批相互产生积极影响的资源,这些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是地方产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发展中的地方这种影响尤为明显[2]。

首先,通过利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发展形成了一些新兴工业部门,改变了单一生产农矿原料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的经济结构。例如新加坡通过引入大量外资,已经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巴西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航空工业等都是通过引进外资发展起来的<2>。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的外部效应和扩散效应使发展中地方整个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得到提高,促进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善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3]。进一步说,在新技术的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加快了高新技术部门在各国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4]。

第四章 吉林省利用外资现状及特点

4.1  2005年以前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全国直接利用外资金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27.43亿美元,局世界第一位,比1996年增长26.4%,6年间年均递增4.0%。然而,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却与全国形成强烈反差,2002年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但外商直接投资(FDI)仅为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9%,比1996年下降28.9%,6年间年均递减5.5%。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体上呈现徘徊不前的状态<3>。这种状况对吉林省参与经济全球化、调整经济结构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极为不利。总体来说,2005年以前,吉林省利用外资有的特点为(以2004年为例):增长速度快,在全国的比重上升,利用外资不均衡。2004年吉林省利用外资增长率达到7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13%的水平<4>。其中,辽宁省利用外资增长91%,大连市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70%。而2003年在全国利用外资保持增长的形式下,吉林省利用外资出现全面负增长,增长率为-17%。相比较之下,可以看到,2003年,外国投资者吉林省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投资吉林省的热情大大提高。2004年,吉林省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中的份额提高到9.8%,比2003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不过,整体比重的上升主要是因为辽宁比重(8.92%)提高所致(3.个百分点),黑龙江(0.56%)、吉林(0.32%)两省的比重是下降的。在东北三省中,辽宁一省实际利用外资占全部的91.05%,其中仅大连一个城市就占到吉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7%,其他两省合计所占比重不到10%(参见表1)[5]。因此,吉林地区利用外资的大局,由辽宁省主导,辽宁利用外资形势的变化,决定吉林地区整体利用外资的格局。

表1 2004年吉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利用外资情況

地 方

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万美元)

本年比重 %

同比 %

本年比重 %

同比 %

本年比重 %

同比 %

合 計

3072100.009.321067515100.0040.12593831100.0077.98
辽宁249181.0911.65866181.1433.8354067791.0591.45
大连96931.5411.25324930.4442.6522033337.1170.11
吉林3059.93-10.2911802311.0679.26192373.240.93
黑龙江2768.9815.48833287.8170.81339175.715.4
4.2  2006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2006年,吉林省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但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吉林省经济优势在外贸出口中作用并不突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支柱行业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及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在外贸出口中没有发挥支柱的作用,其所占比重与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可同日而语(参见表2)[6]。

表2 2006年吉林省支柱、优势行业增加值、出口比重对照表

支柱、优势行业工业增加值(亿元)

出口贸易额(万美元)

绝对额占全省的比重(%)

绝对额占全省的比重(%)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21.5827.84169235.65
石油化工业334.8122.111880.06
农产品加工制造业203.13.4571822.4
医药工业88.535.8526240.88
电子工业7.060.4779850.47
4.3  2007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2007年吉林省利用外资主要特点<5>:

1、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外商投资吉林省热情高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再创历史新高。

2、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快。2006年,吉林省合同外资高达16.9亿美元,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8个,其合同外资金额13.4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玉米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能源发电、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此外,2007年吉林省新批的一些大项目如广岛技术(长春)有限公司、吉林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鼎元(白山)实业有限公司等也逐步到资,大项目拉动使我省利用外资快速发展。

3、外资来源比较集中。2007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来吉林投资。但主要集中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美国、韩国、开曼群岛和英国这七个国家和地区,其外资投入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外资投入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1%。

4、外资投入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和玉米深加工及房地产等领域。2007年,外商投资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0%;投资在玉米深加工领域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1%;投资在房地产领域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三大领域外资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8%[7]。

5、白山、松原、通化和四平增长迅猛,发展势头良好。白山发挥当地矿产资源,松原和四平发挥当地玉米资源,通化发挥当地医药等产业优势,2007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比上年翻了一番并创下历史新高。

4.4  2008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2008年,私营企业成为全省出口的主力军,出口1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占全省出口的份额达37.6%;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出口13.43亿美元,实现了29.9%的较高增速。国有企业份额有所下滑,出口15.85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3.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出口出现萎缩,为0.41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见图1[8]。

2008年,全省出口前20名企业累计实现出口24.7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4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占全省总额的51.9%。重点出口商品拉动作用较大。全省出口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重点商品共2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参见表3)。[9]

表3  2008年出口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商品情况

商品名称总值(万美元)同比增长(%)

占全省的比重(%)

出口贸易总值47715923.7100.0
12种商品合计

25380620.153.2
蔬菜619937.91.3
粮食21407-40.94.5
食用油籽11100148.82.3
新的充气橡胶轮胎612228.51.3
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2813111.35.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360318.82.9
服装及衣着附件6837524.414.3
铁合金28587122.66.0
钢材2193659.74.6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3068421.56.4
汽车零件115130.52.4
家具及其零件6149-4.51.3
2008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和延边州,三个市州共完成出口39.54亿美元,占总额的82.9%,其他6个市只出口8.16亿美元,占总额的17.1%。其中,辽源市、四平市、松原市每个市的出口额不到1亿美元。说明吉林省出口规模小,主要是发展不均衡,有些市还没有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太弱(参见图2)。[10]

 

4.5  2009年吉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特点

2009年吉林省1-9月实际利用外资230360万美元,同比增长13%,完成全年计划的66.1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002万美元,同比增长8.4%,完成全年计划的70.13%;间接及其他投资153358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全年计划的.3%。1月份,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到吉林省进行投资,吉林省各地围绕汽车、钢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特色产业引进的大项目带动了外资进入规模;另外,采矿业、环境与公共设施业、文体与娱乐业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100%,最高增幅近500%。9月,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28243万美元,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家。利用外资实现近20%的增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1]。

 吉林省在2009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引进外省资金实现1,656.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2009年吉林省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重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地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2009年,吉林省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亚太总裁与省国际合作大会、世界华商高峰会第二届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2009PE(私募股权投资)吉林高峰论坛暨股权项目融资洽谈会、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论坛暨吉林—合作项目洽谈会等多项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了重大项目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提升了对外经济合作的水平。

4.6  2010年吉林省利用外资展望

“我们就是要把新朋友变成老朋友,把老朋友变成投资者。”2010年2月2日,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陈伟根副说。

会议透露,去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引进外省资金实现1656.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超额完成了、省制定的利用外资增长15%、引进外省资金增长30%的目标任务。

2010年全省招商引资的目标是:实际利用外资4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引进外省资金2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2]。

          第五章 我国外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5.1 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1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又开征了利息税,但大量闲置的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投资的数量仍然不大。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钱,而是因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其次,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在世界经济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的时候,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更能体现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全球服务外包的兴盛,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的份额将不断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因此,如果我国服务贸易依旧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则不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也会影响整个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实行特殊的优惠,这对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3]。但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逐渐确定的今天,外资优惠在整个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中就显得不适应了。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优惠等。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中国给予的这些特殊优惠,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利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冲击我国名牌产品,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工批下岗,社会保险业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5.1.2 针对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从当前我国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重要的是,要加速金融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完善金融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可以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外商企业相对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第三产业。我国应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加大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培育和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建设,促进竞争机制的建立,从而把握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将入世承诺开放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器,把承接服务业转移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为利用外资加快中西部外贸发展,国家今后应在税收优惠方面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虽然这些年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各类企业到中西部投资的优惠,但这些尚不能弥补中西部地区因投资硬环境较差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一方面,和地方要运用财政等手段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的完善。另一方面,国家要在税收减免特别是所得税方面,出台一些对中西部地区特别优惠的。

5.2 管理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1 我国管理外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低估甚至不估,往往只按账面净值折算入股,或只评估有形资产,造成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中方无形资产,名牌商标的损失更为惨重。我国现有20多万家 “三资”企业,有90%使用外方商标,合资企业又不惜花大量广告费,使洋品牌名扬四海,而中国名牌早已被挤入角落。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法制尚不健全,采取高价进原料、设备,低价出口成品逃避税收,使企业应上缴国税和中方应分享的利润转移到外商手里,造成企业虚亏实盈。据统计,全国外商企业亏损面在40-50%之间,其中约70%属于账面上假亏[14]。有的外商利用我国一些经济特区三年免税的优惠搞短期小项目投资,三年后就转移,到处流转,偷税漏税。还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国优惠搞“假投资”,他们利用外资企业的名称,骗取国内银行贷款和用企业资金充抵外汇投资,转嫁投资风险,给中方造成严重损失。

5.2.2 针对管理外资应采取的对策

 明确国有资产部门是合资合作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专职机构,理顺产权关系,克服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评估体系,对外商投资的实物要进行客观的估价或折价,对于估价比较困难的无形资产,应制定其在注册资本比例上有一定的限额。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和外资管理体系,加强对外资全面及全过程的管理,杜绝偷税漏税的现象。多年来,我们只注重外资引进的前期管理,如立项审批等,却忽视了立项后的跟踪监督和后期管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外商在立项审批阶段所承诺的技术设备和资本远达不到,中方在配套资金和配套设备方面做出的承诺不能按期履行等[15]。因此,应加强对外资的全面和全过程管理。不仅要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使其投向符合我国产业导向,同时应加强对外资经营阶段的检查监督,督促其兑现所承诺的技术水平、外销比例、资金和设备的到位,同时也督促中方企业在技术消化与技术改造方面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第六章 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

6.1 新环境下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形势

    随着国外对华投资战略的转型以及中国产业转移出现的新动向,吉林省引进外资的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何针对这种变化重新审视自身状况及所面对的情势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00—2003年,吉林省年引进外资规模保持在3亿美元左右,从2004年起,引进外资规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规模仍偏小。此外,从外资的产业分布来看也极为不均衡。从产业间来看,流入吉林省的外资投向主要集中于二、三产业,而第一产业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少。截至2006年底,第二、三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分别为82.7%和16.5%,其中,第二产业内部的外资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比重高达%。由此看出,总量不高和结构分布不均衡是吉林省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说明吉林省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而有必要结合上述两大背景对吉林省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客观的分析。

6.1.1 引进外资的优势和劣势 

    在产业基础方面,虽然旧有老工业基地的统治地位已不复存在,但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仍有一定优势,冶金、建材、轻纺、机械、能源等特色产业也有长足进展,同时,电子信息和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正逐步显现出优势。可见,吉林省在吸纳传统产业方面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某些高科技产业的进入提供了初始平台。在人力资源方面,吉林省的基础教育水平及接受义务教育者占人口比重均居全国上游,平均文化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教育较为发达,技术工人资源丰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由农业游离出劳动力的潜力较大,这为吉林省在制造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引入外资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吉林地处东北中心地带,与周边地区有着密集和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随着东西高速公路的连接,省会通往地区内各中心城市的公路将实现高速化。

在制度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介入较多,抑制了市场化进程。从宏观看,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市场制度还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引进外资的动因往往由绩效来诱发,外资引进后的后续责任主体缺失,措施往往落后于利用外资的实际。从微观制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在主导产业中尚须完善,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小、发展水平低且缺乏活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外资进入后的制度对接,了企业引进外资的能力,增加了外商投资的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6.1.2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引资情况看,外资对华投资战略正处于转型期,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外资开始撤离或向内地转移,国内区域产业转移为内地省份引入外资提供了条件和竞争机会。对吉林省来说,国家2003年起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扩大外资引进提供了保障。随着具有优势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吉林省,以珲春和图们江区域开发为平台,可吸引周边国家资本的进入。

市场制度和的转换具有长期性,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主导外资引进的状况依然在延续,外商投资相关的法规与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还存在差距;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还有待时日,民营企业还难以在市场运行中担当主角。这些都使吉林省在引进外资方面缺乏足够的参与合作和博弈的能力。此外,吉林省正面对日益加剧的引进外资竞争。流向亚洲的国际资本的投向日益分散化,东南亚国家正在调整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引资势头不减,中西部省份利用各种优惠争夺外资。而作为吉林省传统外资来源地的港、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近期并无增加的态势,加之周边省份的屏障和挤压效应,无疑会分散外资对吉林省的注意力,使吉林省面对着更为严峻的引资环境。  

6.2 新环境下引进外资的策略和意见

6.2.1 调整引进外资策略    

从外商对华投资战略转型来看,投资领域的拓展和区位的调整,为吉林省引进外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投资取向和形式的转变,也为其利用高质量的外资及加速产业结构层次提升提供了条件。从中国产业转移来看,可能会给吉林省引进外资带来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产业转移方向的变化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更多的来源渠道,转移产业类别的变化对加强原有产业的基础和实力也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转移方式和动力机制来看,可能会导致产业效用和原有产业控制力的减弱,不适当的外资引入还可能提高产业的负外部性,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外部环境变化,必须对引进外资所面对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可谓是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而且重心并没有偏向优势和机遇。为此,吉林省在重新思考引进外资策略之前,需要认清如下一些问题:在自身定位上,吉林省无论在产业基础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上都不同于东、西部地区,因而应采取有别于东西部的引资策略;在引进外资的目的上,主要侧重的是内向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而非直接的经济增长促进型和以出口为重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在引进外资方面缺乏引力,其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变。

因此,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应做出如下一些调整:

其一,应全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有序推动制度和观念创新,逐渐摆脱主导引进外资的格局,提升市场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和企业主体自主引资能力,避免主观意识和实际效果可能出现的偏差。

其二,摆脱片面追求引资数量并以数量进行业绩评价的做法,坚持本省产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和绩效。

其三,吉林省引进外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向型经济的发展,与出口的相关性不大,外向型经济不应是吉林地区经济的主导发展方向。

其四,不宜采取全方位外资引进策略,应重点围绕自身传统产业改造、新兴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实施有侧重的引进策略。

6.2.2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其一,鼓励外商投资参股机场和地方铁路建设,允许外商控股或收购高速公路。鼓励外商以B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投资城市燃气、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外资进入服务贸易领域步伐。吸引外资银行参与吉林省地方银行、证券公司的重组,支持外资银行在我省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其二,鼓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吸收外资。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业。逐步扩大商业零售、旅游、建筑、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领域吸收外资,并将部分领域放开试点扩大到市州,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的门槛。

其三,鼓励外商投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吸引大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吸收外资的比重,放宽这些产业中对外商持股比例的;吸引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公司投资农业,建立现代化农业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外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6.2.3 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  

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不良资产处置,推出一批资产优、效益好、潜力大的国有企业向外商转让股权,实施资本运作,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支持列入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国债项目利用外资,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审核立项、申请专项贷款和贴息等方面比照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对并购国有企业后设立的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其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按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并购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放开经营范围的,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可兼营其他产品出口的。 推进省级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完善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为外资及其他民间资本进行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提供规范化服务。允许外商投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依法购买地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

6.2.4 注重引进技术和人才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放宽对外商以技术、管理入股的比例,鼓励和吸引公司来我省设立研发中心或研发分支机构。支持国外研发中心与吉林省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研发合作和联合攻关,在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国外科技人才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对引进的人才在住房等方面享受国民待遇,优先办理并适当减免有关费用。外商投资企业和机构聘用的中国公民可享受市民待遇,并优先办理落户手续。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省创业。留学人员凭有效证件创办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相关,并可申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及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留学人员在省内落户免收相关费用,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不受任职年限、任职台阶;对在国外取得的与国内相对应的执业资格可直接予以认证。对来华工作的外籍专家或华侨专家携运进境的图书资料、科研仪器、工具、样品、试剂等教学和科研物品,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

6.2.5 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  

依据国家规定,允许外商投资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税金予以抵扣,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适用范围。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吉林省再投资,对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凡外商投资符合调整改造规划,且外商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可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其出让价格按规定的低限执行。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租赁使用国有土地。外商投资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用地,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结 论

本文利用经济学中利用外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结合吉林地区自身的区域特征和资源优势,针对吉林省利用外资现状,分析历年来利用外资的状况及特点,总结了外商投资对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的促进了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但从总体上看,利用外资不够合理,在自身定位和引进外资目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目前利用外资己经从80年代大规模、无选择或少选择、重数量阶段转变为上档次、上水平、讲质量阶段。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吉林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文章用大量数据来说明、分析出近几年来吉林省利用外资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比对此提出调整引进外资策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等意见,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严谨和具有说服力,以期有利于吉林省利用外资工作的完善。

注 释

<1>国际投资乘数效应: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增加额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投   资的增加额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额的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2>孔淑红、曾铮.国际投资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291

<3>《经济纵横》2005年第7期

<4> 2005年外商投资报告

<5> 《吉林省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国家商务部网站

参考文献

[1] 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 武剑.货币与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发展取向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黄汉民.国际经济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 孔淑红、曾铮.国际投资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5] 《2008年吉林省对外经济贸易实现新跨越》2009

[6] 吉林省统计局 2009,3,13

[7] 国家商务部网站 金融界首页 2008,1

[8] 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90309_402544417.htm

[9]http://jl.zgjrw.com/News/201023/jilinfinancenet/381947865101.html

[10]http://win.mofcom.gov.cn/news/list.asp?province=吉林

[11]华商网—新华文报 2010.2.3 

[12]廖明球、李雪.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13]郝红梅,吸收外资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国际经济合作2006,12

[14]孔淑红,梁明,国际投资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3

[1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5卷第2期

[16] Chenery H B.,A M Strout. 1966. 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6(4):679一733

[17] De Melo L R. 1997.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ment countries and growth: a selective surve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4(1):1一34

[18] Balasubramanyam V N.,M Salisu, D Sapsford 1999.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n Engine of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8:27-40

[19] Yao zhao."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the case of china".china economics review 12 (2001) PP.40-57.

[20] Manuel R Agosin,Ricardo Mayer.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Does it rowd in Domestic Investment?[R]. UNCTAD/OSG/DP/146 February,2000.

[21] Alchina, A.A..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0:121-126

[22] Fu guohua, Chen Qiubo. Study on The Price, Produc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Natural Rubber.IRRI.2001:359-372

[23] 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Rubber Ststistical Bulletin.2005,Vol.60:24-26

谢 辞

弹指一挥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是一段增长知识和积淀师生情、友情的难忘的时光,是一个不断地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不断地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此,我想对培育和帮助我成长的父母、老师、同学,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

衷心感谢父母二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长大,尽最大的努力为我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把最无私的爱给我,使我有机会圆我的大学梦。

衷心感谢延边大学和经济管理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各位老师有关专业知识与各方面综合知识的传授,都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衷心感谢崔基哲老师在百忙中一次又一次地为我悉心修改论文,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情况乃至文章中的语句措辞、错别字和排版格式等,老师都详细地给我指出来,并且耐心地为我讲解所存在的问题。

衷心感谢本论文参考文献的各位作者,本论文的撰写是建立在他们工作基础之上的。

文档

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校代码:10184学号:20031173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浅析吉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张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班级:2006级1班指导教师:崔基哲副教授二O一O年五月摘要我国是连续20年来吸引和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利用外资的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而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吉林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部分原因可归咎于地缘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