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几则新闻报道的图片
这几个新闻报道反映的都是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作为教师考试面试考官的评委老师其实早都察觉到这一现象。近年来一些评课比赛中就出现了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同样对于我们的音乐面试培训,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有选择的让流行音乐进入教学设计环节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考生不熟悉教材的缺陷,也拉近了无生授课与真实课堂的距离。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处理好“经典”与“流行”的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课标改革,在新课标的理念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需要将中小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在他们的中小学阶段给予他们更好的音乐指向和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遵循着一原则,我们在辅导学员时也一定要谨记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切入点,利用学生们喜爱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找到两种音乐之间的共同点,将优秀的“流行音乐”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在传统的四部曲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来创新音乐环节,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这样的设计就够展现出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理念,从而使无生授课这一面试形式更加贴近实际课堂情境。让学员在考官面前更多的展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为成功突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怎么样利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欣赏歌曲《草原之夜》时,可以穿插同样具有蒙古族风格的流行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用那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去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借助这些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适当地组织学生赏析、品味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特色,了解蒙古族音乐特有的悠长曲调,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有特点,让学生们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音乐发出由衷的赞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一些节奏练习中,除了打节奏之外,也可以试着将欧美“流行音乐”的“说唱”方法引进课堂。让学生跟着固定的音乐伴奏,模仿国外的说唱歌手,对教材中的歌词或者学生自编的歌词甚至是方言进行说唱练习。这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风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则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节奏特点。比如,唱歌课《我们好地方》的教学中,可以提示:这是根据歌曲《好》而进一步创作的民歌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找一个适合的演唱方式把这首老歌新唱。然后让学生讨论,模仿参照RAP的形式来对《我们好地方》进行新的演唱创作。这样实施音乐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非常高。
以上这样的例子其实已经在许多优质课比赛中,已经被各位老师灵活运用,例如在近期山东音乐课教学比赛中,一位老师在讲授管弦乐欣赏课《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指挥管弦乐队演出的片断,这位老师这样的安排不仅拉近了管弦乐与学生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通过辨析小学时期学过的《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中的片断对西洋管弦乐器音乐进行巩固,最后欣赏现在流行的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天空之城》《龙猫》等现代管弦乐作品,加深对管弦乐音乐特点的印象。整堂课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在教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安排播放《长江是我家》、《滚滚长江东逝水》等歌曲给大家讲有关长江的故事,然后学习歌曲,讨论长江精神所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同时还可以安排聆听《龙的传人》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这样的方法固然新颖有趣,但是各位老师在辅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选择流行音乐时一定考虑到学员报考的学段,根据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音乐素材,例如,适合他们年龄演唱的具有校园歌曲风格的歌曲《光辉岁月》《青春纪念册》《栀子花开》等,能励志的一些歌曲《最初的梦想》《明天会更好》等,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小学生演唱的英文歌曲如《Big Big World》《We are The World》等。
二、扩充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活动
教材是面试试题的来源也是我们授课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课本不断更新的今天,考试题目也不在局限于课本中的传统内容,例如在2014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南昌市中学音乐教师面试中,就有这样一道试题“请以欣赏课的形式,讲授《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都是在一些联欢晚会、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的的包含正能量的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歌曲也逐渐收录进音乐课本,形成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这些乐曲比原本的“经典音乐”更能贴近学生,所以各位老师在辅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尽量体现这类歌曲独有的情感特性。
除此之,各位老师在对学员进行音乐教学设计辅导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板块分类,搜集一些同类型但又更有创新风格,或者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也有利于拓宽学员的音乐视野。例如,戏剧选段《苏三说》、《刀马旦》、《霍元甲》都有流行音乐版本,歌剧欣赏部分也可以选择《图兰朵》当中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这段华丽的咏叹调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视听震撼。这些音乐只要各位老师们平时注意搜集,提高音乐素材趣味性及多样性,在音乐课堂中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考试中也不失为一个高分亮点。
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还可以借鉴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把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以“经典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在介绍古典音乐中,就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流行歌手入手,如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里面蕴含肖邦古典音乐的部分,SHE的歌曲《不想长大》中就采用了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旋律。在介绍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时,可以选择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编曲的新民歌、新民乐,如学生熟悉的斯琴格日勒《山歌好比春江水》、腾格尔《嘎达梅林》、吴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爱戴等的《彩云追月》这些新民歌、新民乐是在传统民歌、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不论服饰着装、表演形式、舞美灯光,还是从乐曲的编配上都很时尚、富有新意,将这些富有创意的课堂元素安排在试讲过程中自然能够抓住考官的眼球。
三、提升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正确认识
在音乐面试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理念渗透给学员,针对现阶段很多学生对流行音乐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这一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正确引导、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并且仔细筛选、精心设计,以趣味的教学方式来聆听、演唱、感受音乐的美,通过音乐形成的历史背景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的感受和见解,并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这样的音乐教学环节也是考官们所希望看到的音乐教学前景。
同样,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课例,在设计《中国民族器乐介绍》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视频,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观摩二胡、扬琴、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形式,充分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和许多新奇的演奏手法,了解这种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民族、激情与沉着相结合的演奏,在兴致勃勃的气氛中提高了音乐的鉴赏水平。
总之音乐不是僵化的音符、它是人们传递感情的媒介,合理的利用各种类型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