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听前没有做好引导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听力活动当作考试训练,在单元教学的第一或者第二课时没有兴趣激发、熟悉话题环节,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直接布置教材上的听力任务。还有些老师错误地把warming up当作听前引导活动。
第二:错误定位听力任务目标及教学重点
一些老师缺乏分析教材目标的能力,把听力教学的目标和重点定位为完成教材上的某些任务。有时老师觉得教材上的听力材料太难,便把听力任务由原来的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改为单词填空,并且填空的内容多数是数字或者其他学生很容易听出来的信息。这种改变意味着老师对教学目标的改变,教材原来的任务设计(与同伴讨论回答问题、用完整句子完成表格等)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并处理听力材料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用语言概括原文信息的能力,而修改后的任务只是让学生关注细节信息。依据新课程标准,高中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听力教学的目标是在适当听前引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听懂大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所听到的信息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音规律意识猜测词义的能力,而不是忽视学生已有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需求,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任务。
3.第三: 听后任务缺失,听说、听写环节割裂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听后活动的建议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者笔头转述;根据笔记写出梗概;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题目为主题从另外一角度写出一个文段。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老师要把听说、听写活动结合起来。
二.听力教学实施对策建议
1.一方面: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听力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如何利用教材的目标和材料思路去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内容。高中教材中的单元目标基本是说和写以及语法目标, SEFC第一册第7单元cultural relics 的单元目标是: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talk about ways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一位老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学生每听一遍完成一项任务,第一遍写出该地名称,第二遍写出其重要的原因,第三遍写出正在进行的保护措施。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让学生完成填空任务。但是如果老师对单元中听说读写内容做整体分析,就会发现听力目标蕴含在说和写的目标中,听力材料的内容—三处世界名胜的名称、其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危害和保护措施的介绍性描述,是实现说、写目标(谈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方式,就保护一处文化遗产给编辑写信)的基础。如果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材料内容以及语篇思路安排进行了解和把握,学生会只关注可以完成表格的细节信息,即便完成了听力任务,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谈论文化遗产以及其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学生就会无从说起也无从写起。因此,老师要在理解、分析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细化自己的听力教学目标,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作铺垫。
另一方面:加强听前常识性知识和完整语篇意识的引导
学生的听力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即便语言知识欠缺,但由于知识面广,具有关于听力主题内容的常识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地补充其有限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猜测出部分听力内容,也会使他们体验成就感。任何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一定主题和体裁,是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很好范例。有时听力教学的目标重点是语篇整体大意以及听力材料思路设计的把握,而不只是零星信息的扑捉。这时,老师要在布置听力任务之前,就主题和体裁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完整的材料思路,为口头和书面表达奠定基础。
最后:加强听说、听写环节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的听力环节和其他环节,特别是说和写紧密相连,其他环节为听提供了语言基础和结构基础,同样,听为说写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语言和思维基础。基于此种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
总而言之任何听力材料基本都包含语言知识、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篇行文方法知识,老师要在教学中明确听力活动目标和听力任务,开展有效的听前引导,设计合理的听后说写任务。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听力语篇为载体而有效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就会转化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