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41:24
文档

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周长》。下面我从内容、对象、目标、教法、学法、过程和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推荐度:
导读长方形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周长》。下面我从内容、对象、目标、教法、学法、过程和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周长》。下面我从内容、对象、目标、教法、学法、过程和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预习,做练习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及问卷调查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了解情况。

2、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等面的边线,量长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3、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不太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难点:根据周长的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周长计算方法,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由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都能得到不等的收获。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紧扣教学大纲,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和思考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问题导向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以一定的“抽象概念”于生活。因此,为了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时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这节课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自觉地养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调动学生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这一过程,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十“有用的”。)

二、目标导引,自主学习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出示目标:

(二)活动一:量一量,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然后用5+5+3+3算出周长是16厘米。5+5+3+3=16(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5厘米和3厘米。我用5×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3×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0+6,也等于16厘米。5×2+3×2=16(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5+3=8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8×2=16厘米。(5+3)×2=16(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方法的多样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在众多策略中总会有一种策略是最方便、简洁、是最优的。比如这里的三种策略,虽然实质都一样,但第三种显然简洁、方便得多,而且思维层次是最高的。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比较、运用,在与其他同学对比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策略的优化、思维的提升,主动地变“要我优化”为“我要优化”。)

活动二:学生自己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3+3+3+3=1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3×4=12(厘米)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四、目标检测,巩固提升

1、练一练1、2题。相机检查

2、达标检测:

(1)填空:

长方形的指周长是指(  ),其中它的两个长(  )、两个宽也(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等于(   )。

(2)一个长方形的网球场,宽是8米,长是宽的4倍,如果要在四周围上栏杆,共要跑多少米?

(3)一块木板,长和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扎实双基中第一道题意在为后进生理清思路;拓展延伸旨在提高性练习。两种练习结合,保证所有学生“吃得好”“也吃得饱”)

四、课堂回顾,整理思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生:齐声回答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节课过后,可以从“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有什么感受”——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落实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只是平面图和相对应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七、教学反思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两张卡片展开教学,学生以这条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能把握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动手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再动笔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包办代替,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总觉得自己缺少教学激情,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各位老师,您的认真聆听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大家!!

文档

北师大数学三年上册《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周长》。下面我从内容、对象、目标、教法、学法、过程和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