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Z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40:22
文档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Z

1.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1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1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13.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15.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山回路转不见
推荐度:
导读1.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1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1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13.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15.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山回路转不见
1.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

1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13.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15.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诗中 既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总在学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这再次阐明了《论语》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深刻含义。

2.古诗文填空(10分)

1)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4)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5)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6)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

7)“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一句话,化用了孟子的“__________,

。”

8)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 

1.(12分)

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

张伟

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力量。比如陈玉蓉,她是一位母亲。 

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的生活很平凡。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在过去的7个月里,这位母亲花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走路,每天10公里。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其他光鲜的原由,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31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的捐肝要求,独撑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精心照料儿子31年以后,这位55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了。于是,从7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持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治愈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的快速走着。

这7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许在一个母亲眼里,这已经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

她瘦了16斤,并且,医生最近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并隐藏在巨大而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条历时7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的母亲。

我们愿推崇这位母亲所体现出来的爱。这种爱根植于人类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情中,并且不需区分贵贱,也很难被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割裂。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人性的光辉,质朴但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因为现实而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

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同陈玉蓉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每个人都值得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

( 《读者》2010第一期 )

【小题1】本文的题目是“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可在文中又说“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同样说的是陈玉蓉走的那条路,前后用词是否矛盾,请阐明你的理由。(3分)

【小题2】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描写陈玉蓉走路的情形,请抄写这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分)

抄写:

作用:

【小题3】阅读本学期学过的以下链接文章,结合本文,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悟。(3分)

《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甜甜的泥土》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父母的心》“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感悟:

【小题4】陈玉蓉这位为子割肝的暴走妈妈感动了世人,她被推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请你仿照示例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3分)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相关链接】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2004年9月30日,上海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山东汉子田世国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为了让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田世国还精心设计了一个“”,老母亲至今都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友情提醒∶颁奖词应点明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言简意丰,语言流畅且富有美感)

1.阅读《河中石兽》中的一段文字,完成22-25题。(8分,每小题2分)

河中石兽,纪昀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小题2】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大家佩服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石兽。)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小题4】哪句话不能准确解释老河兵正确判断石兽去向的原因()A.实践出真知。B.理论联系实际。C.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4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征求不已已:     ②百姓不堪.堪:      

③惟欲清净惟:     ④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何得:     

【小题2】翻译句子:(6分)①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②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小题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小题4】唐太宗认识到隋炀帝的哪些亡国行为,用自己的话总结。(2分)

                           

                          

1.阅读下面两手诗词,完成后面小题。((5分)

渔家傲从军行

范仲淹王昌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青海长云暗雪山,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遥望玉门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黄沙百战穿金甲,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题1】《渔家傲》和《从军行》在内容上有着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点。(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 】 瓦松:一种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1.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以上;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小题1】请以“你在我身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龙应台说: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决定。

文档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Z

1.古诗文填空(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每空1分,共10分)1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1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13.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15.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山回路转不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